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肿瘤内科应急管理预案
2025-10-04 05:30:51 责编:小OO
文档
肿瘤内科应急管理预案

一、鼻咽癌病人鼻出血的应急预案

1.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鼻咽腔的清洁和湿度,如可以使用盐水冲洗鼻腔,或滴用薄荷液等。

2.要注意饮食,鼻咽癌有出血症状的患者应多摄入一些凉性食物,如苦瓜、番茄、空心菜、鱼腥草等。同时应忌酒,忌食辛辣、过热的食物。

3.应避免鼻腔感染,这就要注意纠正用力操鼻涕、挖鼻孔等不良习惯。

4.对少量鼻出血的患者,可以用盐水清洗鼻腔;中量出血的患者,可用去甲肾上腺素、0.1%肾上腺素浸润纱条后,轻轻塞入鼻孔堵塞止血;必要时请耳鼻喉科协助鼻腔填塞。

5.若发现大出血时,应立即平卧,将头偏向一侧,并及时将出血清除,以防止凝固窒息,同时应该紧急通知医师,保持呼吸道通畅。还可在患者鼻上部置冰袋或用手指压住颈外动脉止血,并配合医师行鼻腔堵塞止血,在24~48小时后拔出纱条。但需注意止血后禁止用力换鼻涕或挖鼻孔,以防止引起再次出血。

二、肺癌大咯血的应急预案

1.嘱患者头低脚高位,轻叩击背部,去除口腔、咽喉血块,立即通知医生。

2.给予持续低、中流量吸氧,建立静脉通路。 

3.遵医嘱用药止血。

4.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做好输血准备,备好呼吸兴奋

三、肺穿刺活检合并咯血的应急预案 

1.发现患者穿刺过程中出现咯血时,立即停止操作。 

2.嘱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

3.测量生命体征,给予吸氧,立即建立静脉通路。 

4.遵医嘱给予止血药、镇静药。 

5.患者症状减轻,用平车把患者移至病房。 

6.做好病情及抢救记录。 

7.与病房责任护士做好交。

四、封存反应标本的应急预案

1.患者在医院期间进行输液、输血、注射等治疗时,发生不良后果,要当场将标本保存,注明使用日期、时间、药物名称、给药途径。

2.疑似由于输液、输血、注射等引起的不良后果时,科室应向医务处(夜间向总值班)报告,同时由护士长报告护理部。

3.科室医务人员、患者本人或其代理人需共同在场的情况下,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

4.封存标本由医务处保管,晚间及节假日由院总值班保管,次日或节假日后移交医务处。

5.需要进行检验的标本,应当到由医患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6.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检验机构时,由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7.对封存标本进行启封时,应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在场。 

8.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科室要对血液立即进行封存保留,并向医务处汇报,同时通知医院血库,由院方与提供该血液的采供血机构联系。

五、腹腔引流管滑脱的应急预案

1.如果发现腹腔引流管滑脱,立即协助病人保持合适体位,安慰患者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覆盖引流口处,通知值班医生。

2.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协助医生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立即重新置入引流管;停止引流,处理局部伤口。

3.继续观察病人生命体征,观察引流局部情况,做好护理记录。

六、呼吸道异物应急预案

1.呼吸道异物发生后,护士立即到床边,请他人呼叫值班医生或管床医生,协助医生参与抢救。

2.患者发生呛咳时,勿将吸痰管强行送入气道内,应鼓励并协助有效咳嗽,并在气道口部吸引。

3.请耳鼻喉科医师会诊,采用专科技术将异物取出。 

4.持续吸氧,监护患者生命体征。

5.安慰患者,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准确记录抢救过程。

6.待病情完全平稳后,向患者详细了解具体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并交代注意事项,常规做好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七、患者抽搐应急预案

1.选择合适的体位。置患者平卧位,解开衣领和腰带,头偏向一侧,以防误吸引起窒息。

2.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性强直性抽搐的患者,要预防脑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有严重呼吸困难伴发绀的患者,及时给予氧气吸入。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使用药物。

4.保护患者,防止受伤。使用带护栏的病床,防止患者坠床。必要时用压舌板及纱布垫置于患者上下臼齿之间,以防舌颊咬伤。

5. 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不必要的外界刺激。

6.严密观察病情,并详细记录抽搐与惊厥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症状及体征,以及应用解痉镇静药的效果。

八、患者微波消融后气胸的应急预案 

1.术后发生气胸时立即给予吸氧,通知其他医护人员。

2.用12~16号无菌针头于锁骨中线第二肋穿入胸膜腔,简易放气。首次放气不宜过多、过快,一般不超过800ml。

3.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镇咳剂、镇痛剂。 

4.准备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5.观察病人呼吸困难改善情况,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渗血以及血压的变化。

6.病情好转,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指导病人:

(1)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按压伤口,观察伤口出血情况,如有伤口出血持续按压。

(2)注意用氧安全,取半卧位,指导病人勿擅自调节氧流量。

(3)咳嗽剧烈时遵医嘱给适量镇咳剂。

(4)保持引流管通畅,指导病人下床活动时引流管不得高于穿刺点,引流管勿脱出等注意事项。

(5)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关心鼓励患者,告知患者气体一般2~4周内可以吸收。

(6)学习有效的咳嗽方法,指导患者深吸气后用胸腹部的力量做最大咳嗽,咳嗽的声音应以胸部震动而发出,每日练习三次。向患者解释通过咳嗽可预防肺不张、肺部感染。

九、肌肉注射时发生断针的应急预案 

1.通知医生。

2.医务人员保持镇定,评估患者局部及全身情况,同时稳定患者情绪。

3.嘱患者保持注射体位不动,勿移动肢体或做肢体收缩动作。 

4.固定局部组织,防止针头断端在患者体内移位。 

5.迅速用无菌止血钳将断端针体夹出,按消毒原则处理创面。 

6.如断端针体已完全埋入体内,协助医生在X线下通过手术将针体取出。

7.评估断针针体,确保患者体内无残留。 

8.保留断针针体,以备再次评估上报。 

9.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10.上报科室护士长,记录事件经过及处理过程,协助不良事件上报。

十、急性白血病致颅内出血的应急预案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察颅内是否有出血,测量和记录T、P、R、BP及瞳孔的变化。

2.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3.如患者因颅内压增高而出现惊厥,防止碰伤或摔伤,应用床挡,防止舌咬伤,严密观察病情。

4.昏迷患者,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氧,遵医嘱给予呼吸兴奋剂。

5.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红细胞和血小板输入。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测生命体征一次,给予心电监护。

7.患者病情稳定后,要准确及时书写护理记录,认真交。

十一、静脉采血晕针或晕血应急预案

1.采血过程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发现晕针或晕血时立即平卧。

2.给予氧气吸入,以增强脑部供血。 

3.指压人中穴。

4.口服热开水或热糖水,保暖,数分钟后可自行缓解。

十二、颅内转移癌合并脑疝的应急预案

1.护理人员发现患者有脑疝先兆症状,如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应置患者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烦躁患者应防止坠床,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2.立即通知医生,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脱水、降低颅内压药物。

3.迅速吸氧,严密观察患者瞳孔、意识、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备好吸痰器,及时吸净呕吐物及痰液,心电监护。

4.患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并遵医嘱给予呼吸兴奋剂及强心剂等药物。

5.头部置冰袋,以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防止脑水肿。 

6.防止压疮,协助翻身,置肢体于功能位,翻身时注意保护头部。

7.患者病情好转后,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脑疝的病因、诱因及临床表现,尽可能避免再次发生。

十三、脑瘤病人癫痫发作时的应急预案

1.当发现患者癫痫发作时,立即使患者就地平躺,解开衣领、扣子,松裤腰带。

2.通知主管医生及病房护士长。 

3.防止病人咬伤舌头。

4.防止异物阻塞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5.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给氧气吸入及药物治疗。病情危重时,备好抢救物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6.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并做好记录。

7.待患者病情平稳后,整理床单位,安慰患者和家属,做好心理护理。

8.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及抢救经过。

十四、气管套管意外脱管应急预案

1.立即用无菌止血钳撑开气管切口处,直接给氧或用纱布盖住切口面罩给氧。

2.立即通知医生,根据情况进行处理:

(1)当患者切开时间超过1周,隧道形成时,更换套管重新置入。

(2)如果切开时间在1周以内,立即进行气管插管,重新置管。 

3.其他医务人员迅速备好抢救物品,如患者出现心跳骤停,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

4.配合医生抽血行动脉血气分析。

5.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6. 病情稳定后补记抢救记录。

7.床旁交。

十五、输液外渗应急预案

1.停止输液,用无菌注射器回抽漏于皮下的药液后拔针。 

2.评估:评估药物的浓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对局部组织的刺激性,观察患者的局部反应,有无红、肿、热、痛,以及炎症范围、药物的外渗量,查找外渗原因。

3.初步处理:抬高患肢,避免局部受压,24小时内用冰袋冷敷,避免冻伤。24小时后用50%的硫酸镁湿敷。外渗量多且皮肤完整,予外用药,必要时用生理盐水5ml+地塞米松2.5mg 局部封闭治疗。

4.报告主管医生及护士长患者皮肤情况,必要时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5.进一步处理:做好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必要时请护理会诊,皮肤造口护理,使用拮抗剂,如有水疱用无菌法抽液,局部坏死者请烧伤科会诊,并按烧伤处理。

6.密切观察局部皮肤情况,详细描述药物外渗经过,外渗药物名称、量,处理办法及局部皮肤情况,做好床旁交。应急流程

十六、体温表断裂应急预案

(一)测量肛温时体温表发生断裂

1.立即检查患者肛门损伤情况,用碘伏消毒,按压止血。通知医生,如伤口较大,出血较多时,应请外科会诊。

2.立即给予开塞露通便,观察排出物状态,有无水银颗粒,必要时给予不保留灌肠。

3.更换床单元,擦拭床栏,清洁地面,清除可能残留的水银及碎玻璃。

4.给患者拍腹部片,确定腹部有无水银残留。 

5.给患者饮牛奶减缓汞吸收。 

6.更换部位,测量体温。 

7.观察并做好护理记录。

(二)测量腋温时体温表发生断裂

1.立即检查患者腋下皮肤损伤情况,用碘伏消毒,按压止血,通知医生。如伤口较大,出血较多时,应请外科会诊。

2.更换床单元,擦拭床栏,清洁地面,清除可能残留的水银及碎玻璃。

3.给患者饮牛奶减缓汞吸收。 

4.更换部位,测量体温。 

5.观察并做好护理记录。

十七、突发药物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1.一旦发现病人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药。 

2.立即报告值班医生,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术。 

4.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并做好护理记录。

5.将残余药液送药剂科药检室检验,查找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

6.严格执行上报流程,及时向护士长汇报,12小时内(重大事件30分钟内)护士长以口头、电话、短信等形式上报护理部,1周内科室组织讨论、分析原因,确定改进措施。

十八、血液相关疾病高热的应急预案 

1.给予患者冰敷双腋下,复测体温。 

2.给予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嘱患者多喝水。

3.及时完善各项检查,如血分析、生化、血培养(T>38℃,抽),痰培养,床旁摄片等。

4.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5.积极防治肺部感染、败血症、心衰、DIC 等并发症。 

6.积极备好抢救车及抢救药品、物品,若患者症状较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或心、脑、肾等多脏器损害,及时通知值班医生或主管医生进行治疗及抢救指导,注意做好贵重药品同意及抢救同意工作。

7.按不同程度发热进行处理,可适当给予物理降温(冰敷,酒精擦浴),口服退热药,吲哚美辛栓直肠给药,静滴抗生素、激素等。需要注意,血液科血小板低的病人应尽量避免使用肌注手段。

8.若患者发热较高,同时粒细胞缺乏严重,应及时使用无菌层流病床治疗,严密监护。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