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在双减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5-10-04 05:29:32 责编:小OO
文档
在双减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时代起着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是国家极为重视的一个教育方向,在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的教师们必须对教学策略进行重新的思考,并在实践中检验,探索出符时代和国家要求的教学新策略。本文阐述了笔者在双减背景下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新思考,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实施的新策略。

【关键字】:双减 ;信息技术; 教学策略

近年来我国多个领域在世界范围实现弯道超车是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充分展现,因此信息技术的教育关系到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成为了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在2021年7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双减的明确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让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们必须深刻理解双减的意义,探索出符合时代背景的、符合国家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新策略。

1.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的现状

在中考和高考的压力下,大多数学校、家长和学生,对非中考、高考科目的重视是非常低的。因此在这一环境下很多学校的信息技术停留在比较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教学模式下。若老师继续保持这种无趣的授课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则激发不了学习兴趣,甚至专注课堂都做不到,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将大大地打了折扣,更谈不上符合时代与国家的新要求。

而在双减的要求下,教师必须考虑如何利用课堂轻负高质地完成课堂任务,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合理引导学生安排自己课余、周末的时间。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轻学习的心理负担。

1.

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的目标

1.

营造轻负高质的课堂,帮助学生高效学习

课堂是教育、培养学生的主阵地,也是实现双减重要的环节,传统的教学方式整堂课都是知识的传授,学生压力大,并让很多学生感到无趣,在课堂上就会不自觉的开小差、分神,达不到预定的教育效果,属于低效能的学习模式。因此我们新的教学策略必须能让学生轻负担、多实践,采取多种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学习模式,全面提升学习效能。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主动性

双减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而学生的学业负担往往来自于两方面:一个实际的学习量和作业量,另一个是学生的心理压力。一个人如果对一件事情是没有兴趣的,强迫让其去做,那将会对其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并在心理上抵触这件事,夸大此事情的难度。学生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一是真真切切地加强课堂研究,做到精讲精练,二是提升学生对学习兴趣,学生愿意投入心思和时间进行研究。

1.

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和思考力

在双减的下,我们很多时候关注的是在教学与学习上减去什么,一直在思考如何做“减法”,而事实上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有两面性,我们减去了对于学生来说是无用或是低效的学习任务,减去这些后,学生空余出来的时间是怎样安排、怎样科学地利用,才是实现双减意义的所在。因此,我们的教学不应局限在课堂之内,还需延伸至课堂之外,这种延伸不是任务的延伸,而是能力的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思考力,及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探索

1.

精读教材,合理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育部门根据教学大纲、社会需求及广大学生的平均水平而编制而成,它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同时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面向的是大部分的学生,但它没有分层,而且教材相对是固定的,对于信息技术这门日新月异的科目,教师对教材的再研究再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的了。因此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应该精读教材,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合理优化教学内容,筛选或重编有代表性、能夯实基础、突破难点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堂里的学习收益提升,才能真正地实现轻负高质。

在《人工智能》一课中,因为是理论课,按教材环节上上课有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学生兴致也不高,于是在对这课的二次备课中,我课堂开始的激趣环节加入了智能音箱体验环节,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到什么叫做人工智能,瞬间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提高。在作业环节,课本的习题是“谈谈人工智能应用在哪些领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改变?”这个问题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可能太高了,把作业改为“寻找校园内外的人工智能设备,并分析他们采用了哪方面的技术?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便捷?”修改后,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研究热情,提升学习效果。

1.

多种教学模式,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前文以分析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学习热情的提升,因欠缺主动性增加了学生学习心理压力,因此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改变将是势在必行的了 。教学模式的创新绝对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改变而改变,一定要贴合教学内容的需要,能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机会说、有空间思考、有时间动手尝试。把课本与老师讲授的知识通过思考与实践在自己的大脑里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信息安全》一课中,教材罗列了信息安全多方面的知识,内容较知识性,欠缺趣味性。因此在我教学设计中,设计了一个“互相攻擂”的环节,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两组一对互为对手,设计方法让对方陷入信息风险危机,同时也要防御对方对自己采取的攻击。通过这个环节,同学们千方百计并翻阅资料、查看网站,搜寻信息安全风险怎样产生,同时也学会了很多防范的方法和工具。没有照本宣科、没有枯燥的满堂灌,但是同学们就已经主动地、快乐地、高效地实现了知识体系的构建。

1.

多元评价体系,肯定进步,尊重个性

现有的评价体系多是一个横向比较的评价方式,那就是所有的学生用同样的考核标准,进行一个标准化的打分。这种评价体系优点是绝对的公平,但对各层次学生的促进作用有限。因此,实行多元评价是尊重个体,肯定进步,保持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手段。而且评价的结果不能是单一的而是度的,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所以对学生的评价可以是一个度的量化表,而不是一个笼统的分数,这样让能力强的学生能有追求卓越的冲劲,而能力较弱的学生能得到充分的肯定。

1.

注重课外延伸,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信息技术的课时有限,老师在课堂传授的知识更是有限的,而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不单是希望学生掌握课内的知识,而且希望能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能主动自主地学习新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思考和创新。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处理要立足本课知识以外,一定要注重课外的延伸,引导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观察身边的事,解决身边的问题。

在计算机网络一课中,在教学延伸环节,我设计了1、“请观察家里或社会上某一处的网络信号,找出它的接入方式,并尝试说说它用到了什么通信设备?2、“小明家中wifi路由器在客厅,但是房间就没有信号了,小明应该如何解决?”

双减背景下,我们更要注重学生课余时间的科学利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心,利用信息技术解决自己的事、身边的事。

1.

丰富社团、兴趣组,增强信息技术氛围

重视信息技术类社团、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的建设,这里是信息技术爱好者、信息技术特长学生的集中处,他们更愿意在课余时专研、探究信息技术方向的知识,也是双减里希望成就的一批新生力量,让真正有特长的学生不被过重的学业负担压垮,能有时间和精力发挥自己的特长。

因此学校应对此类学习小组配备专业的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前沿的知识,组织基地学习参观,收听科技讲座,参与各类比赛,开拓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能力。

结束语

减去学生过多的负担,增加学生休息、娱乐时间,增加学生发展自己爱好和特长的机会,这才是双减的意义,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战略。信息技术教学策略需让学生减去负担、增加兴趣。为国家培养健康而知识储备扎实的新人才。信息技术教师应牢牢抓住课堂主阵地,深入研究课本,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本身,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热情,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研究。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