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开题报告
2025-10-04 05:28:48 责编:小OO
文档
                                   

     新密二中专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调查  

开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海啸

  小组组长:李舜尧

  小组成员:张丽娜、范扬、范源豪、刘佳豪、白秋丽

  时间:2014年9月1日到2014年11月30日

      新密二中专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调查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背景

    1、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的物质和精神享受越来越讲究,许多学生都会追求时尚高档的科技产品,手机成了中学生的宠儿。校园的许多角落都会看见学生在使用手机,手机类型更是五花八门。

2、学生使用手机成了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手机的用途在学生当中也越来越呈现出时代潮流的气息。从利用手机来通话、 发信息,渐渐发展成手机上网,利用手机参加各式各样的媒体投票活动也越演越烈。

    3、本学期初,学校在是否允许学生带手机回校方面更严格了,禁止学生把手机带到不教学区。这一引起了许多人的争议,那么现在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4、手机在校园里出现,确实在某方面为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但是也随之带来了一定消极的影响:手机成了考场作弊的帮凶;有的学生在休息时间和上课期间沉迷于手机游戏,严重影响休息和学习;有些学生盲目地 将手机与别人的进行比较,形成了不良攀比风气。

     二、研究目的

了解使用手机情况, 让学生了解带手机的利与弊,制定相关干预策略,指导学生合理地使用手机,研究提升学生身心健康素养的评价方法。

 

三、研究方法

(1)搜集、筛选和阅读与课题研究密切相关的,介绍信息时代的学生上课使用手机情况的各种文献,围绕上述课题研究内容系统深入地掌握有关理论和方法。

(2)面谈。对在校学生进行随机走访面谈,得出部分调查问题的数据结果。

(3)问卷。对我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完善调查数据。

(4)分类。在文献研究、面谈和问卷的基础上,将我校在校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具体用途和其对应使用时间进行分类。

(5)比较研究。根据分类的结果,对我校在校学生上课对手机的不同用途所占时间进行横向比较,从而得出我校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具体用途,为提出解决我校在校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问题的具体方法做准备。

(6)综合研究。根据比较研究的结果,对我校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时间占上课时间的比例进行研究,为研究得出我校学生上课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做准备。

四、可行性论证

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众多的学生使用手机已经很普遍。使用手机一方面方便了学生与家长的联系。然而更多的学生把手机当作一种娱乐产品。玩游戏,听歌,发短信等。这严重违背了家长当初为他们买手机的初衷。因此,我们与老师进行了讨论,分析。我们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的论证。

1、研究课题的知识要求:

对我们来说,完全可以通过努力达到,我们可以通过查阅关于中学生使用手机弊端的例子,资料。然后在知道老师的帮助下,适当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活动,了解使用手机与不使用手机的中学生在学习以及人际交往方面的不同,寻找解决的途径。引导使用手机的中学生重视收集的弊端和学习。

2、组员分工:

问卷设计:张丽娜

数字统计,分析:范扬

调查问卷发放,回收:张丽娜、范源豪

活动记录及资料保管:白秋丽

录音,摄相:刘佳豪

3、所需要的条件:我们的调查活动需要下列物品:图书资料,计算机,手机,照相机等。这些物品我们将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解决。

4、指导老师:我们聘请海啸老师、范欢欢老师、海燕老师为我们的指导老师。

五、研究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海啸、范欢欢、海燕

小组组长:李舜尧

小组成员:张丽娜、范扬、范源豪、刘佳豪、白秋丽

六、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4年9月1日至2014年9月20日)

组建课题组,填写课题申请书;拟定课题研究方案;选择适宜于本课题的研究方法,进行人员分工。撰写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和第一阶段工作总结。具体工作由李舜尧负责。张丽娜负责搜集资料。

第二阶段    研究实践阶段(2014年9月20日至2014年10月30日)

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制定此问题的调查表,确定重点调查对象,组织进行问卷调查活动;针对调查结果,进行个案调查整理,研究问题成因,找出相应对策;结合实际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

发放调查问卷,由张丽娜、范扬负责。

第三阶段    总结与结题阶段(2014年11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

    (1)整理资料。从小组成员处将填好的问卷和采访途中记录的信息资料进行初步整理。把数据交由组长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和总结。

(2)撰写研究报告。经过小组讨论,确定了调查报告的基本框架,请指导老师和我们一起分析并得出结论,制定学校对学生使用手机干预策略及方法,由组长李舜尧笔撰写。最后将研究成果制成文档。

根据本次的研究研究课题,把课题小组写成三个具体的工体小组,即问卷调查小组和访谈小组。三个小组具体研究过程和方法措施如下:

 1、问卷组

  该组成员是张丽娜和范扬同学,他们首先查阅了大量资料,中学生使用手机问题社会各界的看法有了大体了解。然后通过请教老师认真细致的讨论确定了调查问卷问题。问卷定稿后请打印室老师印制了1000份问卷。两位同学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进入班机发放问卷得到同学的积极配合,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填写了问卷。

  负责采访的同学(李舜尧,范源豪)深入采访学生、老师、家长,根据设置的采访问题对他们进行实际采访。捕捉真实信息并随时记录采访的信息。

 2、访谈组

   通过查阅资料,确定访谈问题预案,并有针对性确定访谈对象。访谈组的范扬同学采访了政教处王主任寇主任等。请他们谈了对学生带手机的看法和意见,并在课外活动时间随机采访了几位老师和同学。对访谈记录的同时又加以整理。

 3、经验总结组

  刘佳豪和白秋丽根据问卷组和访谈组的结论, 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并积极征求学生意见,并总结出适合学校的干预方法。

    七、预期成果

1:完成调查问卷。

2:让更多的中学生知道手机的利弊。

3.提出建议,制定相关的干预策略。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