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2025-10-04 05:28:43 责编:小OO
文档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示并板书课题

可以谈话导入、创设情境导入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

中高年级可以以检查预习的方式进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重在读通读对。

三、指导识记生字并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四、学习生词。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都应让学生理解大意,并学会运用,有特殊含义的在深入理解课文时还应再次深入理解。理解生词这个环节可放在检查指导的过程中进行。也可以自成一个环节。

五、读熟课文。可以采取学生个体朗读、默读、跳读、师生对读、生生对读、浏览、教师范读多种读书方式引导学生读熟。

六、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一点对现在的语文课堂来讲应该说算一个欠缺,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意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感知不深刻没关系,深入学完之后回头再整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整体感知还包括文章的写作顺序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几大部分可以根据年级的不同而增减难度。

七、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做简单梳理。

八、指导写字。

九、教师小结或学生总结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的授课应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习得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不要再次解题,更不要上课以后再让学生跟着一笔一划地板书课题。开课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

一、导入

第二课时一般应以复习第一课时的重点学习内容入手,通过复习,既做到巩固已学知识,又建立与新知识的链接,顺利进入新的学习环节。

二、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围绕主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与文本深入对话,在有了一定了解后,可以同桌相互交流一下阅读收获。

三、集体交流

这个环节是老师们平时最重视的,也是难度最高的。最常出现的问题是容易把内容讲解得支离破碎。老师问得很累,学生答得更累,问了很多答了很多最后却什么也没剩下,什么也没得到。这是现在小学语文教学最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用整合性问题(每篇课文不能超过三个大问题)带动对全文的品析理解。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有不懂的问题随时问,有不同的意见随时发表。问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都应该作为一个习惯,贯穿在课堂的始终,而不是作为一个环节,一个点缀,局限在某一时段。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抓住机会,相机指导,把学生的学习很自然地引向深入,引向正确的价值取向。

语文课姓语名文,无论哪一篇文章,在语言形式上都有可学之处,大到布局谋篇的方法,小到构段方式,或者再小到一个修辞方法的模仿,一个新学词语的运用。因文而易,因年级而易,不论大小。要争取做到在语言形式上让学生每课一得,每课必得。这样会使他们终生受益。需要说明的是:表达形式、方法的领悟可以自成一个版块,也可以和言语思想内容的理解随机交叉在一起。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语言都是文质兼美的,要通过朗读、背诵等形式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积累课文中的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库存,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这个环节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并注意引导学生及时总结阅读方法。

此环节往往还要安排小练笔环节,引导学生读中学写。

四、写字指导。

五、教师小结或学生总结收获

(以上流程非固定模式,有些环节可根据课堂实情调整)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