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出能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有效地组织事故抢险、救 援和应急机制,保证企业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事故的影响和损失,根据本单位生产 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份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 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有限空间作业是 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由于本工程施工有限空间作业仅限于井下作业, 故本预案主要针对下井作业。
1、指导思想和目的
为了加强作业现场事故的应急抢险能力,提高井下作业事故应急处置反应速度,控制 事态蔓延,降低损失程度,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2、应急处理的基本原则
(一)本预案井下作业应急处理工作的基本程序和组织原则。
(二)本预案在实施应急处理工作中实行以人为本、及时处置、损失最低的原则。
3、合用范围
本预案内容合用本工程施工人员下井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
井下作业是指进入封闭或者半封闭的沟、池、管道、井坑等危(wei)险场所,可能发生硫化氢 等有害气体中毒和缺氧窒息的作业。在本公司具体包括涉及电梯井、所有阀门井及放空井 等在内的作业环节。
4、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4.1 检测
4.1.1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管理处应严格执行“先通风、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根据作业现场和周边环境情况,检测有限空间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 发生变化时,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者定时检测。
4.1.2 对随时可能产生有害气体或者进行井墙破除的有限空间作业时, 每隔 30 分钟进行 分析如有一项不合格以及浮现其他情况异常,即将住手作业并撤离作业人员;现场经处理 检测符合要求后,管理部重新进行审批并安排继续作业。
4.1.3 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必须处于安全环境,未经检测或者检测不合格的,严禁作 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作业。
4.1.4 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 有害气体浓度值等检测工作要求符合《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159)。
4.1.5 有限空间作业危害因素检测时填写《特殊部位气体检测记录》,相关人员签字 齐全;暂时作业或者项目检测设备达不到检测条件时,必须礼聘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同 样须填写《特殊部位气体检测记录》,由检测单位负责人审核并签字。
4.2 危害评估
4.2.1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管理部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制 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4.2.2 危害评估应依据 GB58 《缺氧危(wei)险作业安全规程》、GBZ2.1 《工作场所有害因
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1 部份:化学有害因素》、GB12331 《有毒作业分级》等标准进行。
4.3 防护设备和防护用品
4.3.1 在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入口处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告知存在的危害因素和防控 措施。
4.3.2 在有限空间实施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必须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 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可采用 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害,保持空气流通,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当有限空间存 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时,检测、照明、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 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
4.3.3 呼吸防护用品: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应符合 GB/T186-2002 《呼吸防护用品的 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6556-2007 《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GB6220-2009 《呼吸 防护长管呼吸器要求》;缺氧条件下, 应符合 GB58-2006 《缺氧危(wei)险作业安全规程》 要求。
4.4 应急救援装备
施工单位配备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者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器具, 应急通讯报警 器材,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生索,安全 梯等。
4.5 其他技术措施
进入密闭空间作业时,至少有两人同行和工作。若空间只能容一人作业时,监护人 须随时与正在作业的人取得联系,做预防性防护。
公司设置井下作业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 长:王挂霞
副 组 长:雷长武
现场指挥:王发平
组 员:李国华、贾新万、戚功胜
参预部门:生产技术部
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职责:
负责组织井下作业事故的应急事故处理,在第一时间对应急现场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 及预防措施,将事故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6、应急处置措施
6.1 异常现象的判断:监护人员观察到井下作业人员行为异常, (如慢慢昏倒等);每 分钟例行的喊话没有回应;以上两种情况一旦发生,则即将执行本应急预案。
6.2 现场监护人员应即将拽拉安全绳,将井下作业人员吊出井底。如发生不能拽浮现 象(安全绳缠绕井底阀门或者绳扣松开等),则应派人下井救援,同时即将报告井下作业应 急领导小组, 并拨打 120 救护电话。 (医疗救护报警要点: 报警人单位、 姓名以及电话号码, 受伤害的地点以及到救护地点的最佳行驶路线;中毒人的人数与状况(包括中毒原因等有 利于救护的各种情况))。
6.3 下井救援人员须身强体壮,不能酒后下井,必须佩戴安全绳及空气呼吸机,并且 井上至少仍有两人以上的监护人员时,方能下井实施营救。
6.4 救援人员下井后,应迅速用安全绳拴住中毒人员,并通知井上监护人员及时拽出
井底。
7、现场医疗救护
中毒人员拽出井底后,应急处置小组即将组织人员将其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并根 据伤情采取适当的措施救护受伤人员。
7.1 中毒轻微者连续深呼吸数次;
7.2 呼吸住手的,应即将进行人工呼吸。忌进行口对口呼吸,以压胸法为宜,再即将 送往附近医院急救;
7.3 实施现场心肺复苏
1)首先用拳头有节奏地用力叩击其前胸左乳头内侧(心脏部位),连续叩击 2-3 次。 拳头抬起时离胸部 20-30 厘米,以掌握叩击的力量。叩击后,心脏受到刺激,有时能恢复 自主搏动;
2)若脉搏仍未恢复,则应即将连续做 4 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接着再做胸外心脏按压; 3)一人施行心肺复苏时,每做 15 次心脏按压后,再做 2 次人工呼吸;
4)心脏按压以每秒钟 1 次的速度进行,连做 15 次;人工呼吸的速度为每 5 秒钟做 1 次,连做 2 次。如此交替持续进行;
5)两人合作进行心肺复苏时,同样先连做 4 次人工呼吸;
6)随后,一人连续做 5 次心脏按压后停下,另一人做一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持续进 行,不要两人同时做。速度同上;
7)做人工呼吸的人,应时时注意检查伤病员的颈动脉有无搏动或者有无脉搏。若伤病员 原先放大的瞳孔开始缩小,脸色好转,浮现脉搏,开始自主呼吸,说明抢救成功,可以暂 时住手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但要密切观察心脏搏动情况,随时准备再次进行抢救。
7.4 医疗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工作人员应积极配合,服从专业人员安排抢救。
河南东方建设集团发展有限公司太原分公司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