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应用成果: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1]
2025-10-04 05:29:54 责编:小OO
文档
作业四:应用成果: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作业题目:

结合您在本次培训中选定的应用专题,完成一篇教学设计方案(或课例),并作为终结性成果以作业形式提交。

1.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

(2)教学课例必须是教学设计的教学实录;

(3)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2.成果模板

(1)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地震中的父与子》

姓名:工作单位:
学科年级:五年级语文教材版本: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儿子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整篇文章字里行间充满着浓浓的父爱,所以我在教学中,力图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在品味文章的同时,深深的感受文中那浓浓的父爱!本课共需要二课时,第一课时理解难懂的词语,理清文章脉络,让学生找出感动自己的句子,第二课时主要从动作、语言、外貌三方面深刻理解课文,同时升华主旨思想,感受父爱!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知识目标

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第一课时)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第一课时)

2、能力目标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第二课时)

3、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本班学生共36人,由于是新组合的班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差别比较大。本班学总体素质差,学生的理解力差,阅读能力差,口语表达方面欠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情境导入 →  找准切入点,品读体验→   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  课外作业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课题,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2、播放地震场面课件,学生利用学到的词语描述画面。学习字词。

结合图片复习课文的生字、词语。通过复习和看图片把学生带入情景中。

二、找准切入点,品读体验 

1、朗读课文,解决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一件怎样的事?这是一对什么样的父与子?

2、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批注。 

3、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和感悟父亲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4、引导感悟作者抓住外貌、动作、语言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写法。

5、通过交流体会父亲精神是否失常来感受如山的父爱。

根据老师提示回忆上节课的知识,并回答相应问题

根据老师提示回忆上节课的知识,并回答相应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找出相关内容。

 

 

 

 通过自己读课文和老师的讲解体会这位儿子的了不起。

 

回忆上节课的主要知识,并且通过谈话导入的方式,让学生更亲切并引出亲情

对重点句子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初步体会文中那深深的父爱,同时通过声音片段对场景进行想象提高思维能力。

 

在文中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引导学习自主分析课文,体会儿子的了不起之处。

 

 

 

 

 

 

三、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展示汶川地震的图片带动学生情感,父亲在儿子生死未卜的情况下挖了38个小时。父亲回想些什么?写下来并交流。联系实际,体会父母之爱。

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父爱的伟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表达深刻的体会父爱,使感情得到升华
四、课外作业:

     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父母的爱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请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选一件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  

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父爱的伟大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表达深刻的体会父爱,使感情得到升华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很好的理清文章的脉络,同时学会了怎样去有目的的阅读一篇课文。与此同时,学生们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深刻的感受到了地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在地震中,人们的生命如同蚂蚁般渺小,而在这个及其残酷的时刻,这对伟大的了不起的父子带给了我们一段深深的感动。学生在学习本篇课文后,通过自己读课文很好的了解了文中不同人说话的语气,体会其中带来的情感,同时也深刻的了解了这对父与子如何的了不起,体会到了那种震撼人心的父爱,以便的以后得生活中更好的去理解自己的父母。课后学生读书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也有了很好的发展。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学板书)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          爱          子 

                      

                 总会和你在一起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