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幼儿胆怯性格心理的典型分析及对策_王敏
2025-10-04 05:30:33 责编:小OO
文档
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年第1期

PopularScience

我们班涵涵,来园时间已不短了,可却是孩子里适应环境最慢的一个。早上入园,她总是歪着头,一付愁眉苦脸的表情。虽然不哭不闹,却总是一个人独处在一个角落里,看着别人玩耍。既不参加到小朋友的中间来,也不和老师交流,如果无意中我的视线触到她,她马上低下头。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要想改变涵涵,让她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正常的生活、学习,就得找出造成涵涵出现心理压力的原因。

从我与涵涵外婆的多次交流中了解到,涵涵生下来不足月,巴掌大的身体,如何存活、怎样养大,才是摆在一家人面前的头等大事。因此,家人平常带她非常谨慎,两岁前,涵涵很少出门,接触的只有几张熟悉的亲人的面孔,很少有机会与小朋友玩耍。在入园前,家里的人也认识到涵涵的性格有点孤僻、不合群,想试图改变她,都没有效果。

所以,当她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接触的是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心理上自然就产生了惧怕的情感,这种情感,使她不能离开外婆和家人而单独生活在一个不熟悉的地方。因此,她感到恐惧、害怕、不敢说话、孤独感油然而生,找出了原因,我就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去帮助她摆脱胆怯不合群性格,树立自信。

一、积极建构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给予足够的爱心、耐心

环境对幼儿来说,能否健康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年龄越小,幼儿心理环境的要求比物质环境的要求更为重要。教师和幼儿心灵的沟通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流。如果得不到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会失去对教师的信任,不安全感就会增加。所以,对于涵涵这样的孩子,特别需要老师更多的包容、关心和爱护,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需要老师用爱来浇灌。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没有情感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早上来园,每每看到涵涵进班,我都主动迎上去抱抱她、亲亲她,户外活动或散步时,总是牵着她的手,下课时,会主动找她交谈,虽然她不说话,但也能点头、摇头来回应我,午睡时,时常过去拍一拍她,帮她掖好被子,冲她笑一笑,说上几句悄悄话,让她愉快入睡。午餐时,看到她露出为难的表情时,我就说:“是不是吃不下去啦?”这一切使她感到老师喜欢她,就会和老师之间产生亲切友好的感情。

二、通过游戏鼓励她参与到同伴中来,培养交往能力

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又乐于接受的有效活动方式,要消除涵涵惧怕与人交往的心理,教师就要在一日生活中不失时机地对涵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宽松的活动形式,让她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加入到同伴中来。而活动区域就是孩子间交往与合作的最好空间,是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的有效场所。所以,每到区域活动时,我总是拉着她的手去娃娃家、娃娃餐厅,并特意请性格开朗的幼儿带着她一起玩,还有意安排一些能与别人交流、合作才能完成任务的角色,让她去扮演。一天,涵涵带来了一个芭比娃娃,我提议给芭比娃娃过生日,涵涵欣然同意了,分配角色时,我说:“涵涵扮芭比娃娃的妈妈,好吗?”涵涵直摇头,娃娃家小朋友一起说:“涵涵你能行。”经不住大家的一番鼓励,她同意了,还轻声吩咐扮妈妈的去买蛋糕,扮爸爸的去买菜,做菜,扮舅舅的去买玩具,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在一起吃蛋糕,吃菜。老师的鼓励,小朋友的热情,集体的温暖,促使她第一次能和同伴在一起游戏。

三、鼓励孩子施展才能,培养自信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要不断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而教师的鼓励是孩子获得自信的主要途径,是孩子心灵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维生素”,所以教师要给孩子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创造条件让她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涵涵特别喜欢手工剪纸,我就提供一些剪纸图案教她画画、折折、剪剪,还把她的剪纸作品布置在主题墙上,并用数码相机照下来送给她,让她带回家给爸爸、妈妈、外婆、外公欣赏,她非常高兴,打这以后,涵涵越来越喜欢手工、剪纸。每天入园,都要带作品送给老师,涵涵上课虽然不肯发言,但很乐意到黑板前演示,只要有她乐意做的事情或活动,老师都尽量提供机会让她锻炼,这样逐渐使她畏难情绪大大减少,自信心逐步增强。

四、了解家庭教养方式,与家长协调一致,共同教育

幼儿时期是个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心理可塑性较大,每个幼儿的身上都不同程度的体现出家庭教养方式的烙印。不同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影响不相同,父母如果采取拒绝、干涉、支配、、压迫的教养方式,儿童就显得适应性差,依赖性强反抗性强,情绪不稳定,而且胆小、孤僻,只有了解了家庭的教养方式,才能和家长协调、沟通,共同教育幼儿。日常中,我们发现,涵涵有时情绪非常低落,问她为什么不高兴也不说,后来在我们老师耐心询问下,才说出晚上不喜欢在外婆家住,喜欢在妈妈家住。于是我们及时与她妈妈取得了联系,把涵涵的这些情绪变化告诉了她妈妈,并力劝家长不管工作有多忙,尽量将孩子接回家住,周末更要和孩子在一起,她妈妈采纳了我们的建议,我们发现涵涵的情绪明显开朗了许多,不再天天愁眉苦脸了,慢慢也跟着集体唱歌,念儿歌了。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都各有不同。但我们不能因为孩子的孤僻、胆怯而漠视孩子的消极状态,放弃对孩子能力发展的培养,涵涵在家长和我们老师的有意识的引导、培养下,在慢慢的进步着,她不再一个人坐在角落了,能主动和小朋友一起上课、做游戏,现在的涵涵已融入到我班的集体生活中。大班时,还主动要求报名参加舞蹈班,由于她天生嗓子亮,小朋友可喜欢她唱歌,讲故事了。毕业汇演那天,她表现得非常出色,参加了班级的舞蹈表演和诗歌领诵,演出结束,她妈妈紧紧地拉着我们老师的手千恩万谢。事实证明,对胆小、孤僻、不合群的孩子只要给予充分的爱和恰当的教育,是能打开心结的,老师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转变。

幼儿胆怯性格心理的典型分析及对策

王敏

(连云港市六一·万润分园,江苏省222006)

摘要:教师的任务并不仅仅只是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还要促进幼儿社会性和人格的积极健康的发展,包括从小拥有积极的社会情感、态度,具有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良好的同伴关系。因此,积极促进每一个幼儿社会性、人格的发展,进而促进每一个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是教师不容忽视的重要责任。

关键词:心理环境;交往能力;施展才能;家园共育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1-118-001

118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