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怎么培养幼儿的性
2025-10-04 05:30:37 责编:小OO
文档
怎么培养幼儿的性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自己的孩子越来越爱护、娇惯,事事包办代替,导致孩子依赖性强,自主能力差。幼儿园是学校教育的起点,培养孩子的性,责无旁贷。总体来说,培养幼儿的性,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怎么培养幼儿的性

    一、实践活动是培养幼儿意识的源泉

    幼儿的意识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起来的。三至四岁的幼儿,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喜欢自己去探索这个新奇的世界,凡事都有”我自己来”的要求。当孩子表现出这种强烈的愿望时,我们千万不要压制,而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给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并且尊重他们的愿望与要求。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援助者、表扬者,要充分认识到孩子的性。在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时,我们首先让幼儿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让他们学着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入厕,自己洗手,自己收拾玩具。虽然他们有时吃饭的速度很慢,并且把饭撒得到处都是,洗手时还会弄湿衣服,但是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机会,保护幼儿的积极性,放手让他们去做,给他们练习的机会,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在活动中感受到做事的乐趣。

    二、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性的保障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我们应尊重幼儿的自主性,性,通过各种方式对幼儿进行能力的培养。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因此,要充分发挥游戏的特点,把性巧妙地渗透到游戏中,让幼儿”玩中学、学中玩”,尽量做到寓教于乐。如组织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比赛,像系鞋带,解鞋带,为小伙伴穿脱衣服等等。在比赛中,让他们的好胜心得到满足,在情绪高涨之中自觉锻炼,提高生活能力的水平和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又如,在进行区域活动游戏时,我们可以让幼儿自己去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游戏角色,自己去设计喜欢的游戏环节,和同伴一起讨论游戏方式,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原来自己也有选择、探索、表达的自由,在这个情况下,幼儿往往能自信地去完成并享受这个活动。

    另外,幼儿都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进行探索,教师可以尝试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引导幼儿大胆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意见,鼓励他们去探索。

    三、尊重幼儿的情感是培养幼儿性的桥梁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的情感往往伴随着自己的简单意识来进行,父母和老师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完全强加于幼儿,我们也应该尊重幼儿。比如说孩子在院子里玩泥巴,他们总是模仿大人做饭或是捏一些他们喜欢的小动物,我们不应该去责备孩子,认为玩泥巴太脏而不讲究卫生,应该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帮助他完成那项”艰巨”的任务,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在生活中常以商量的语气对孩子发出做事的要求,而不是以命令的口气来要求,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这并非是娇惯孩子。

    尊重幼儿的情感,意味着成人要尊重幼儿谋取快乐的权利,不能剥夺幼儿创造快乐享受快乐的机会。当你的孩子和他的同伴在一起玩耍时,他们友爱互助、协调合作、语言交流等情感均得到发展,幼儿以帮助小伙伴做事、为小朋友服务为乐事,常常在为小朋友提供玩具赠送礼物等活动中感到莫大的快乐,这是他们的权利和心理需求,成人不能剥夺他们的这种权利,不能阻止他们的这种愿望,要努力为孩子们提供和创造体验快乐的机会。

    要经常给孩子们一定自主游戏的机会,在游戏时不能因为某个孩子的好动和贪玩去责骂他,也不能用固有的思维方式去约束他们,在游戏中让幼儿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来安排自己的行为。

    如孩子在抢座位游戏中,老师就不能要求孩子们必须用什么方法来抢座位,孩子们不管是采取何种方法抢到座位都应该加以肯定和赞扬,尊重他们的情感,使幼儿的自主性充分得到释放,有助于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有助于个性的形成。事实证明,受到尊重的孩子,大多是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意识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

    四、家园联系是培养幼儿性的纽带

    仅仅在幼儿园里培养幼儿的意识和意识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生活中更多的时间是呆在家里的,因此,我们需要让家长了解培养孩子能力的重要性,争取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和家长统一思想,以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比如在”家园联系栏”里向家长介绍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提醒家长有意识地放手让孩子地面对困难,不要包办代替,以免形成依赖的心理。针对自理能力较差的孩子,及时和家长交谈,让家长给幼儿多动手的机会;如为父母洗个水果,拿杯水,吃饭时,发发碗筷,父母扫地时,帮忙拿拿簸箕,晾衣服时帮忙递衣架等。这些看上去虽是很小的事,但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教育,无形中培养了幼儿勤劳的习惯,为他们日后的生活打下了基础。这样久而久之,孩子的自理能力才会提高,其他能力也会相应得到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培养幼儿的自我能力是一项长期、繁琐、细致的工作,因此,我们应循序渐进,正确引导幼儿,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去体验、去克服、去思考,使他们成为勇于尝试、勇于探索的性人才,同时要和家长一道努力创建幼儿生活的环境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少一些包办代替,多一些鼓励和支持,少一些埋怨批评,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压制说教,多一些放手和交流,就一定会使孩子成为一个的人。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