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推荐】中考语文材料作文模拟题及解析
2025-10-04 05:30:38 责编:小OO
文档


中考语文材料作文模拟题及解析

读完以下材料后,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1:有个猎人外出打猎,别人劝他把里装上子弹,他不以为然:“打猎的地方还远着呢,到时候装一百发子弹也来得及。”走着走着,忽然发现水面上浮着一大群野鸭,就在他匆忙装子弹的时候,野鸭察觉到动静,一下子飞得无影无踪。

【思路点拔】从材料指向的立意可提炼出:机会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材料是从反面诠释道理的。如写议论文,则可以把材料放在文首,简单引用,得出观点;也可以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

如果写成记叙文,除了从日常学习生活中选材(如参加演讲、文体比赛因精心准备把握了机会或相反而失去了机会)外,我们可以用故事新编的形式来出新:历史上有很多人穷而不失其志,独善其身。为了理想矢志不渝,如姜太公渭水垂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诸葛亮隐居山林洞悉天下。他们在积极地准备,一旦机会降临其身,则马上建立丰功伟业。结构上采用“一线串珠”式或以小标题来引入,相信能写出新颖的文章。

题2:甲乙两人去应聘厨师。面对考官,甲说得天花乱坠,从中国传统名菜谈到西式糕点,从用料、着色说到火候、调味,无一不能,无一不精。考官问到乙时,乙只说了一句话:“如果可能的话,给我30分钟,我做一桌菜来,好坏你们看。”最后,乙被录取了。

【思路点拔】甲善说,乙善做。材料指向的立意是“做胜于说”,或“实践出真知”也或“好与坏,得让别人去评论”。实质上,说得好未必就做不好;会做的,未必就是会说的。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反向立意:做得好,也要说的好。再对这观点进行纵向思维不难得出:内秀于心也要外秀于形;王婆卖瓜,需要自夸等观点。

题3: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这种变化在青少年中也呈现出不断发展的趋势。

有的青少年,置别人危难于不顾,视弱不助,“见义不为”,这种冷漠的处世态度,令人心寒;

有的青少年,在别人需要救助时,临危不惧,“见义勇为”,遗憾的是没能衡量自身的能力以致付出了血的代价,令人心痛;

更有青少年,在救助他人时,智勇双全,“见义巧为”,既救助了他人,又保护了自己,令人心慰。

【思路点拔】三种现象,引人深思。“见义不为”是思想问题;“见义勇为”是方法问题;“见义巧为”则思想与方法得到统一。批驳前两种行为可得立意:“见义不为”是可耻的;“见义勇为”要慎谈。当然对“见义勇为”的批判容易出新。对“见义巧为”我们可以从见义要不要为?如何为?怎样巧为?这几个点展开议论。如拟题为《用“心”而为;量“力”去做》的对比修辞方式,提示出思想与方法的关系。

题4:一位出国归来的朋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她去一位美国教师家做客,看见那位教师不满3岁的孩子拿着一把钥匙,动作笨拙地插进锁中,想打开卧室的门,可是怎么也打不开。她想去帮他一下,却被那位教师阻止了,说:“让他自己先犯些错误吧,他如果琢磨出怎么把门打开,就再也不会忘记了。”果然,一阵折腾之后,孩子终于打开了门,欣喜地拍起手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孩子犯错误的过程,其实也是他尝试和体验生活、改正错误及完善自我的过程。

请以“让我们思考的‘错误’”话题,写一篇文章。

【思路点拔】这是“嫁接型材料”作文。命题者直接从材料中提炼的观点是:犯错误是尝试和体验生活、改正错误及完善自我的过程。我们可以此立意写成记叙文:学习、生活中家长、老师为了我们更好成长,有没有故意让我们犯错误呢?可以此作素材。拟题要新颖,如《你“错”了,那就对了》运用悬念,吸引人,“错”的是事,“对”的是得到了体会、经验和自我完善。如写成议论文,可以从错误在成长中的必然性、错误的积极因素等去阐述。为使论证严密,最后可加上“尽量不轻易出错;同样的错,千万别犯第二次。”拟题可为《错误是个宝》《美丽的错误》《“对”从“错”来》等。

题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帮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上为初中所学《论语》几则,有的谈修身,有的谈治学……请你据以上内容自立观点,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思路点拔】材料选自《论语》,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则去立意,也可从五则中归纳出一个主题写作。

第一则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均有所短,应向不如自己的人学习。写议论文可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或《长=短》等题目以论述长与短在不同条件下的互逆关系;写记叙文,则要在选材上创新,如寓言、童话,《龟兔的第三次比赛》、《“尺”与“寸”上岗记》等。

第二则谈修养问题,立意可为:修身自己,快乐他人。

第三则谈品质问题,可以从“忠诚”、“信用”等方面多角度立意。

第四则是学习问题,阐述了“新”与“旧”的关系。抓住“我所以取得如此成绩,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名言。拟题如《喜“新”不厌“旧”》,从新旧知识的关联来谈。

题6:相传,著名钢琴家梅亚贝尔习惯睡懒觉。为了唤他起床,他的妻子就弹一个曲子的开端。梅亚贝尔是一个不能容忍有始无终的的人,这时他就会翻身起床接着把曲子弹完。对梅亚贝尔来说,追求完整,这种魔力实在太大了。

【思路点拔】梅亚贝尔善始善终、慎终如始、不断追求的作风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应该是审题时先入脑海的立意。另外,我们还会想到贵在坚持、善始善终慎终如始,才能取得进步等观点。但如果我们从梅亚贝尔妻子(材料中的点)出发,却可提炼“做事要讲究方法”这一新颖的观点。

题7:当幼鹰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便于工作把巢穴里松软的铺垫全部扔出去,这样,幼鹰们就被树枝上的刺扎到,不得不爬到巢穴的边缘。而此时,鹰妈妈就把它们从巢穴的边缘赶下去。当这些幼鹰开始坠向谷底时,它们就会拼命地拍打翅膀来阻止自己继续下落。最后,它们的性命保住了,因为它们掌握了作为一只鹰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本领——飞翔。

【思路点拔】从鹰妈妈(点)的角度可提炼观点:真正的爱是让孩子承受磨难;从幼鹰(点)的角度可提炼出:只有经受挫折与磨难,才能成长。从鹰妈妈教育过程(材料的线):“鹰足够大----扔松软的铺垫;鹰躲到巢穴边缘----赶下去;”我们可以得出“善于把握时机,做事才能事半功倍”的观点。运用引用、修辞等方法,拟题可以为《逼出来的美丽》、《阳光总在风雨后》、《爱拼才会赢》、《方法+时机=成功》等。我们可以选取学习、生活中“逼”出成果、效率的材料来写,如有学生写《“逼”出来的一等奖》用家长之逼、老师之逼、同学之逼,自己真是被置于死地而后生来表现主题。我们也可以从“逼”的意义、“逼”的艺术,为什么自古贫门出秀才,从来纨绔少伟男等方面展开议论。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