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微信对人际传播的影响
2025-10-04 05:31:24 责编:小OO
文档
微信对人际传播的影响

微信是腾讯公司在2011年推出的一款手机应用,其注册用户数目已超过3亿,其中海外用户数量已达到7000万,成为亚洲地区拥有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微信的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插件功能两种,其中基本功能包括聊天、添加好友及实时对讲功能。插件功能包括QQ邮箱提醒、私信助手、QQ离线助手、通讯录安全助手、漂流瓶、附近的人、摇一摇、语音记事本、腾讯新闻、查看QQ好友、群发助手、朋友圈、视频聊天、微博阅读及流量统计等功能。最新的微信5.0版本还增加了游戏中心、语音输入、银行卡支付、我的收藏及表情商店等功能。

“免费”是微信吸引使用者的一个重要特点。

际传播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人际传播的形式可以是两个人面对面的直接传播,也可以是以媒体为中介的间接传播。微信人际传播就属于间接传播。同时,由于微信人际传播是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的,因此微信人际传播也属于网络人际传播的一种。

微信不仅是一个方便易用的即时通讯应用,更是一个交流互动的多媒体平台,微信具有强烈的社交属性。而社交属性越强,用户就越希望平等。微信在为使用者营造一个平等的交流环境上做了许多的细节上的改进。

微信是一个依托智能手机终端的应用。

微信的私密性首先是由其传播主体的强关系与真实性所决定的。微信用户之间在进行一对一交流的同时,双方的交流信息仅仅会在双方的移动终端上出现,其他用户无法在自己界面获知。同时,在微信的朋友圈中,微信用户可以发布图片和文字消息,同时也可以看到好友发布的消息和图片。但是,每个人只能看到自己朋友的评论,而看不到不在自己通讯录中的人的评论。微信的一对一沟通及朋友圈的私密性特征保证了微信用户在交流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微信用户在交流过程中始终拥有话语权,从而能够主导交流话题的内容及进程,避免了在社交过程中陷入单向传播的误区。

微信传播具有即时性的特点。通过微信,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与人交流。只要用户在线,就能够对信息进行快速接收和反馈,而且微信支持QQ离线消息接收,在信息传达上比较迅速,传播更具时效性。同时,微信还集合了同步传播和异步传播的特性,这使得用户既可以同时在线交流,又可以差时浏览信息,从而使传播更加便捷自由。

微信点对点传播的属性使它具备了精准传播的特征。微信用户使用微信发送信息时,无论对方是否在线,信息都能够到达对方微信终端上。微信是一个深度信息精确到达的平台,微信用户之间的关系相对密切,对信息的了解也较为深入,这就使得多数商家也利用微信进行精准营销。

微信对用户人际传播的影响分为对网络人际传播的影响和现实人际传播的影响,本部分主要从人际传播范围、人际传播频率、人际传播效率和人际传播方式四个方面来分析微信对用户网络人际传播的影响。

由于利用微信进行交流的主要对象是用户现实生活中的好友,这就意味着用户利用微信进行交流的信息实际上可以直接在现实生活中与好友进行交流,因此,相对来说,微信是现实生活中与好友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补充。

大多数人通过微信维持和升华了熟人关系,也结识了一些新朋友。

微信作为一种新媒介,虽然补救了手机短信、电话等媒介的功能缺陷,对人际传播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人际传播问题。

随着基于新一代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应用的新型交友工具渐渐成为网民特别是年轻网友热衷的对象,人们只需通过手机等便利的移动互联网设备,轻轻滑动指尖,便可找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这种虚拟的多元化快餐式的社交形式虽然使以往颇为复杂的交友变得前所未有的方便简捷,但是,这种追求极简主义、简单、好玩的快餐式交友形式也存在着不少局限。首先,这种快餐式社交通常只追求短期的、表面化的、肤浅的交往效果,而不是建立在一定的情感沟通与交往基础上的交往形态。这种交友形式大多是情感的碎片,只是在虚拟网络世界中零碎的诉说与回应,通过这种方式,很难找到在现实中那种真实完整而充实的情感。其次,在这种快餐式社交方式的影响下,人们的社交观念渐渐发生转变。在与“弱关系”连接的陌生人交往过程中,虚拟的网络环境容易使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下降,从而引发出一系列的道德失范甚至是犯罪行为。微信作为时下快餐式社交形态的典型应用,近年来,其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传播谣言、性骚扰及诈骗等正是这种社交形态负面影响的真实写照。

2013年7月22日早晨,微信出现大范围系统故障,多地用户反映无法正常发送和接受微信消息,同时朋友圈也无法正常刷新。这次大面积故障事故引起了不少网友的恐慌。这就是微信时代人际传播移动互联网化所引发的“社交依赖症”。“虚拟社交依赖症”在以前多指因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社交游戏而引发的症状。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设备如手机的智能化使社交逐步向移动化发展,人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通过移动互联网设备同他人进行沟通。微信等具备社交媒体属性的应用出现之后,许多用户将自己的社会关系从现实移植到了移动设备的软件当中,当此类软件出现故障时,人们便和自己的社会关系发生了断裂。因此,微信等应用虽然使人际传播或社交更加方便快捷,但是建立在技术基础上的社交同时也存在着风险。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