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患者服务中心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实践与探索
2025-10-04 05:24:25 责编:小OO
文档
患者服务中心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韩梅 费瑛 杨彦 狄湛 张雪莲 张燕

来源:《中国卫生产业》2018年第06期

        [摘要] 目的 探讨该院建立“患者服务中心”的服务模式及运行效果,以期通过“一站式服务”为患者提供更高效、优质的便捷服务。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比较建立“患者服务中心”前后(2015年11月—2016年10月,2016年11月—2017年10月)在就医便捷性、投诉解决效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变化,评价“患者服务中心”实施效果。结果 通过患者服务中心的建立,使得总门诊人次、收入院患者人次、总业务收入较建立前1年分别增长了6%、10%、11%;投诉有效处理时间(30.85±10.35)min,明显短于实施前(55.28±36.35)min;受访者满意度高达(98.07±1.67)%,明显高于实施前(91.76±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一站式服务;满意度;提升就医体验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2(c)-0097-03

        抚顺市中心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进一步探索基于患者需求的优质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降低医疗运行成本,于2016年11月成立“患者服务中心”,为需办理业务的患者提供集约化服务模式,取得良好成效。现报道如下。

        1 原有医疗服务模式及状况

        由于该院规模较大,为给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环境,职能部门办公地点较分散,且存在接待人员不固定、服务时间不连续、一项业务需多部门审批等现状,患者办理业务需要来回往返,过程繁琐,极易引发不满情绪。针对存在的问题,该院经认真研究及调研,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综合该院建筑、环境、服务流程及人员配置,创建全省第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全方位的创新服务组合,成立“患者服务中心”,整合患者需要办理的所有业务,集中办理,为患者提供便利、快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收集“患者服务中心”运行前(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及运行后(2016年11月—2017年10月)2年的相关数据资料,对“患者服务中心”服务模式和运行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分析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2.2 “患者服务中心”的构建

        2.2.1 “患者服务中心”的设置及管理 ①方位设置。以方便患者为原则,该院“患者服务中心”设置在门诊楼与病房楼的中心地带,具体位置在3号综合病房楼的1楼大厅,以透明玻璃间隔围墙,患者进入大厅极易找到,同时围墙上列有开展服务项目的醒目标识,便于患者查询。中心内各服务窗口根据功能有序排列,方便患者按程序办理各项业务。

        ②人员保障。为确保服务质量及效率,该院通过有效的部门整合与人力配置,组建一支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服务团队,团队每日服务人数为8~10人,住院服务窗口、投诉接待窗口和物业服务窗口为固定工作人员,其余窗口为医保处、财务处、医务处每日安排专人到窗口办理业务。门诊办负责患者服务中心的日常监督管理,并设立1名组长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在患者高峰期间,根据流量,门诊办启动人员调动预案,联系各部门安排相应窗口增加工作人员,以缩短患者等候时间。

        ③考核管理。定期进行礼仪及服务培训;根据岗位设置,制定管理制度及考核标准,每日检查工作及服务质量,每月打分评价,考核工作质量及效果;分管院长及职能部门定期检查督导,提出指导性意见及建议,不断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水平。

        2.2.2 “患者服务中心”服务模式 “患者服务中心”设有6个服务窗口,包涵门诊部、住院部、医务处、医保处、财务处、物业公司多个部门共计30项服务内容:①住院服务窗口:整合门诊审批及住院服务等内容,为患者提供住院预约服务、患者服发放及回收、特殊陪检、办理入出院、订餐、门诊诊断书审批盖章、咨询等服务。设置床位预约服务,设专人管理,掌握全院床位的动态变化,每天汇总病房空床、满床情况,及时通知相关门急诊科室,建立微信群,每天早上在微信群里发放预约床位信息,设置床位预约登记本,按顺序和轻重缓急通知预约患者办理住院手续。协调解决患者提出的各类问题及困难,方便患者就医。②医务窗口:为患者办理双向转诊登记,毒麻卡及住院病情介绍等审批手续。双向转诊患者在医保窗口办理审批手续后,立即办理在医务窗口登记,省时省力。③医保窗口:为医保和农合患者提供解读、审批备案、召回、解锁、审核等服务,发现问题,立即与相关科室沟通,不用患者自行往返查询办理。④财务窗口:为患者提供体检卡充值、医保患者跨月退费、办理门诊、住院患者收据丢失后的医疗费用证明、放射科补打胶片收费、毒麻卡押金收退等服务。⑤投诉接待窗口:对所有上访患者集中接待,分流处理。能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按照各职能部门职责,联系负责部门派人处理。⑥物业服务窗口:为患者提供转运、复印、陪护、办理停车卡等便民服务。

        2.3 方法

        2.3.1 数据收集 ①对比“患者服务中心”成立1年前后门诊量、住院量、总业务收入。②对比“患者服务中心”成立1年前后上访投诉接待时间及投诉人反馈意见。③对比“患者服务中心”成立1年前后的患者满意度。自行编制满意度调查表,采用Likert5级评分方法,了解患者对就医便捷性、节省时间、服务流程、缓解不良情绪、投诉解决效率等5个方面的满意度。主要采取以下3种方式进行满意度评价,①电话随访。询问患者满意度情况,由工作人员代为填写。②发放调查问卷。每日随机调查,患者及家属填写。③现场征询意见。门诊办公室工作人员随机询问办理业务的人员,对服务进行全方位评价,工作人员记录评价分值。

        2.3.2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

        3 结果

        3.1 “患者服务中心”对门诊量、住院量、总业务收入的影响

        成立后1年门诊量较前1年增长6%;住院量增长10%;总业务收入增长11%。

        3.2 投诉有效处理时间及患者对处理的满意度对比

        成立前接待上访投诉438例,成立后接待上访投诉182例,成立后发生率较低,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304,P=0.000 )。成立前有效处理时间(55.28±36.35)min,成立后有效处理时间(30.85±10.35)min,成立后的有效处理时间比成立前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608,P=0.000)。见表1。

        3.3 受访者满意度比较

        成立前受访者满意度1 200例[(91.76±3.83)%],成立后受访者满意度1 450例[(98.07±1.67)%],成立后明显高于成立前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869,P

        4 讨论

        “患者服务中心”借鉴市行政审批大厅综合服务模式,真正树立起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变管理为服务[1],充分体现了患者至上的服务原则。开展1年多来,不断改进及完善服务项目及内涵,得到广大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认可。每月服务近8 000人次,截至2017年10月,总计服务92 000人次。

        4.1 资源整合,助力更便捷的就医模式

        患者服务中心充分发挥职能部门集中服务的积极效应,窗口服务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彻底改变原有繁杂的办理程序,将高效与便捷贯穿于整个医疗服务传递过程中,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医院管理运行成本,充分发挥了其整合优势。同时积极协助患者解决在院发生的诸多困难,明显减少患者为非医疗服务来回奔波的时间、等待时间及往返距离。据测算,办理业务平均可节省患者15 min往返时间及2 km距离,有效改善“办事难”的现状,使医院服务能力再次升级提速,也让患者更加方便、快捷。

        4.2 功能多元化,推动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以整合资源为契机,把功能多元化率先作为落实、改善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患者为中心,做好医院内部调整,完善配套服务,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2]。

        4.2.1 优化床位预约流程 改变以往患者家属自行到病房预约,优化为患者及家属到住院服务窗口预约,以住院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为主导,提供床位预约及咨询服务,即避免了患者或家属盲目找床现象,又缓解病房医护人员解释及床位安排等工作压力。

        4.2.2 提供个性化服务 根据患者需求,为无家属的患者陪检、办理出入院手续、订餐、寄存贵重物品、陪护等;完善特殊患者陪检流程;简化审批流程等一系列便民服务举措,改进患者服的发放流程,由病房散在管理,变为集中在患者服务窗口统一发放、回收,便于整体协调、充分利用,也减少资源浪费及病房护士工作负担,为更好进行医疗服务奠定基础。

        4.3 提高投诉接待效率,缓解医患矛盾

        由原来按问题多部门分别接待,改为统一由投诉接待室接待。投诉接待室标识醒目,便于找查;工作人员耐心接待,积极协调处理,缓解医患矛盾;对于问题,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通知相关职能部门,前来接待,按程序进一步办理,降低投诉处理时间,提升投诉处理满意率。

        4.4 意见征求,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患者服务中心通过发放满意度问卷、现场征求、意见箱、电话回访等形式广泛征求患者及家属意见及建议,并加以改进及完善11项服务内容:如增加儿童患者服,心脏彩超实行预约制,延长工作时间至 21点,设立物品存放架等,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同时,患者服务中心与医院各部门都有联系,及时发现各科室、各流程、各环节出现的问题,迅速反馈信息,多部门联动,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行政效率[3]。

        4.5 创新理念,提升患者满意度

        患者服务中心是将服务的理念进一步延伸,使医疗资源得以更好利用,大大提高医护工作实效,节省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缓解了其焦虑情绪,促进其愉快的配合完成各项诊疗程序,促进医患和谐,营造了医患互动的良好氛围,并引领医患关系进入零距离的良性循环[4],满意率大幅提升。

        综上所述,患者服务中心通过服务流程的整合与优化,改变“多站式”服务为“一站式”服务,有效解决了传统工作中存在的弊端,使患者体验到有序、无缝衔接的医疗服务。患者投诉明显减少,满意度明显提高。患者服务中心作为开展优质服务的良好载体[5],不仅仅方便了患者就医,还提高了医院管理水平和运转效率,和谐医患关系,显著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社会评价满意程度,实现医患双方共赢,为医院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良,栾瑞,张红利,等.人性化视角下医院急诊科一站式服务的实施与优化[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7):42-43.

        [2] 姜苗苗,邵钦树.新医改形势下完善医疗服务的探索与创新[J].医院与医学,2016,4(2):36-38.

        [3] 吴庆莉,唐婕,王红娟,等.基层医院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9,6(13):31-32.

        [4] 易云兰.“一站式”服务模式在住院服务中心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7,5(7):28-32.

        [5] 冯晓芬,何剑,游月,等.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效果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4):59-61.

        (收稿日期:2017-00-00)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