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新课程改革 教学实践探索 课题意义
2025-10-04 05:24:23 责编:小OO
文档
《新课程实践中从理念到行为转化的途径与促进策略》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及目的

 1、现实意义:

上世纪末,、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学生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当高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十分强调的。指导新课改的需要纲领性的内容支撑,这个内容就是新课程,如果要想使新课改从神坛上走下来,必须运用好新课程,是新课程从理念转化到实践,这个过程需要适当的途径与方式以及合理策略来支撑。

2、研究目的

新课程要求不能只是过去的知识讲授,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活动,一味的由老师灌输知识,强调升学。因此教师在新课程中承担什么样的课堂角色,如何来改就成了一个制约新课程发展的关键。新课程从理论走向实践必须有一个合理恰当的迁移方式,本课题的目的就在于研究新课程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方式和途径。

一、概念的界定

新课程:

新课程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经过全国近300名专家的共同努力,18种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新课程改革: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上世纪末,、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二、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1)新课程的内容及其对新课改的意义

(2)新课程对于新课改的意义

(3)在新课改中运用新课程的途径、方式和策略

(4)对策实施后的效果    

2、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分析综合法

(3)实践验证法

(4)个案分析法

(5)经验总结法

三、具体研究步骤

 (一) 准备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1月)立项、申请

接到课题,确定研究人员,组成课题组,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研究确立课题题目,结合本校实际,讨论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实施过程及人员分工,确定研究方案。请教师学校教师指导,撰写课题论证报告。

准备第二阶段的调查问卷及其他相关材料,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讨论问卷问题的可行性,确定问卷问题。课题组各个成员根据观察积累材料。

(二)实验阶段:(2011年1月—2013年5月)实施研究

1、全面了解新课程的内容。

搜集资料,全面了解新课程的内容。对比研究新课程与以往课程的不同之处,由课题组各学科成员进行总结。找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及它在教材中的体现。

撰写综述报告,留下相关材料。

2、调查总结新课程对于新课改的现实意义。

对老师进行访谈,了解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总结教师对新课程在新课改中的应用,掌握新课改中新课程的现实意义。

撰写调查报告,保留相关材料。

3、探究新课程在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和策略

研究人员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组研究新课程的运用方式和策略。在实际授课中探究恰当的授课方式,着重研究新课程在新课改中的运用。

撰写论文,保留相关材料。

4、实施对策,检验效果

      各小组根据自己提出的对策,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适应程度,进行跟踪调查,在实施过程中及时调整策略,再实施,再检验并及时做记录。

撰写论文、小组总结报告,整理各小组材料。

(三)总结阶段:(2013年5月—2013年11月)进行实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统一收集整理各组论文、报告及平时积累材料,总结经验,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准备验收。

四、人员分工

姓  名

具体分工
邹素芳 主持会议、指挥分工、实验研究、收集材料

赵宇航 实验研究、收集材料

王红梅 实验研究、收集材料、整理材料

郭  艳

 实验研究、收集材料、整理材料、会议记录

杨  丽

实验研究、收集材料、整理材料、撰写报告
姜桂兰 实验研究、收集材料、整理材料

杨成芳 实验研究、收集材料、整理材料

刘  杨

 实验研究、收集材料、整理材料

     杨丽丽

 实验研究、收集材料、整理材料

孙明霞 实验研究、收集材料 

丁雪松 实验研究、整理材料

孙丽杰 实验研究、整理材料

宫  茹

实验研究、整理材料
金海芳实验研究、整理材料
纪林香实验研究、整理材料
五、课题研究的可行性措施

1、丰富的研究资源——问题突出、典型的学生比较集中

2、善思的教师资源——勤于实践、乐于钻研的教师队伍

参与本课题的教师具有学士学位,多人多次参加市级课题研究,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

3、强大的领导后盾——方向明确、求真务实的领导力量

学校领导给予了工作上的支持,主管副校长和年部主任对课题的选题,立题和角度选择给予了宝贵意见。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