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公共事业管理创新
2025-10-04 05:22:22 责编:小OO
文档
公共事业管理创新

  【摘 要】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难点问题。要想扫清这些障碍,重新理顺改革思路,不但需要大量的实践积累,更要从理论深度上找出问题的根源,从而指导我国公共事业管理改革与创新的具体实施。

  【关键词】公共事业 管理 创新

  

  一、公共事业管理的涵义

  

  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是一个以为核心的有非组织参与的统一的多层次的、与地方相结合、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管理环节与实施环节相统一又分离的管理系统。

  公共事业组织内部治理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即文化层次、组织层次和管理方法层次,其中,文化层次包括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两方面的内容。而在组织层次中,涉及行政、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三方面的内容。最后一个层次,也是公共事业管理的最低层,包括管理人员、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其具体的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二、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创新所面临的疑难问题

  

  1.公共事业管理改革相对滞后。自1985年起,我国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有关事业单位改革的决定,进行了大量有关的探索和试验。但由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度、广度和难度较大,触及的利益也千头万绪,致使改革的步履维艰,进程颇为缓慢,成果仍在期待之中。

  2.缺乏明确的改革目标和路径。由于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创新属于开拓性的事业且无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因此,在改革初期的探索阶段,基本上采取了大胆进行实验性改革的方针,并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目标模式。由于改革模式不够明确,无法科学界定、合理划分和重新调整政事双方的权责关系,因此很难做到周密策划、有计划、有步骤的简政放权。而公共事业组织自主进行的改革,既不能触动传统事业的根基,也不能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更没有实现政事分离、反而还更加混淆了各种不同性质社会组织之间的职能界限,造成了混乱和冲突。

  3.缺乏改革的整体配套条件。由于事业单位的改革在前期是分头并进、各自为政的,所以不仅各类事业单位的改革进展不同,而且也未能与其他方面的改革相互配合。而公共事业管理改革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其面临一系列的难题,需要各方的配合解决。尤其是资金来源与人员分流问题,更不是仅仅单个部门所能够处理好的。不解决这些问题,事业单位管理的改革就难以继续推进。

  

     三、公共事业管理创新策略

分析

  

  1.善于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进行公共事业管理的创新,离不开其具体管理方法的创新和优化。只有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才能够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做到物尽其才,才尽其用。近年来,在公共管理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方法、市场检测法、环境扫描与基准比较技术、服务承诺制度、绩效评估方法等等。这些方法许多是从企业特别是公司管理的实践中产生出来的,经过一番加工改造之后应用于行政部门和公共事业组织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新的经济下,要健全、完善现有的公共事业管理,必须要进行公共事业组织管理方法上的创新,从而使公共事业组织能够在新的环境下高效、公平的运作,实现其为发展市场经济服务的宗旨。

  公共事业组织在信息化发展的新时代,必须要建立一套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保证信息渠道的通畅、及时和高效。信息化的发展主要是改变公共事业组织传统的管理模式,使之以消费者主导,发挥公共事业组织在横向和纵向两个联合中的作用。在管理方法上,除了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网络中现存的各种社团进行分类管理,还要建立一个完备的成员资料数据库,利用职能信息检索、智能化网络监控等技术手段,对网络社团进行规范化的科学管理,使得网络社团作为当代公共事业组织的一部分,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良性作用。

  2.积极运用多元的管理手段

  公共事业管理手段多元化是管理手段发展的一种趋势。由于公共事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负责,公共事业管理手段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因为,传统的公共事业组织由于行政依附性较强,在管理上也沿袭行政管理的方法,对于准公共事务大部分采用行政型命令的直接管理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直接管理的手段不利于分权,不利于发挥其他系统的作用,横向沟通困难等缺点日益显露出来。因此,这种管理方式必须进行改进、创新,更多的采取间接管理的手段。对于公共事业的管理可以运用经济、法律规范的间接手段,同时发挥情感教育管理手段在组织管理的作用。在组织中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和规范体系,加强道德约束机制,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努力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对公共事业组织进行综合的治理。

  3.努力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由于公共事业组织涉及到科、教、文、卫、体等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也要求管理的人员一方面应该

具有广博的知识面,能结合具体的专业和职业特点,既懂得政治,又懂得经济;既认识自然,又认识社会;既熟悉科技,又熟悉人文;既深知中国,又了解世界。另一方面,也应该具有较高的办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创新,善于接受新型事物。它要求公务员具有过硬的政治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知识复合型、技能复合型人才。尤其是网络经济的到来,更要求公共事业组织的管理人员除了其他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网络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熟悉现行的各种法律法规,从而对公共事业组织进行规范、科学的管理。

  

  参考文献:

  1马骏,郭巍青.公共管理:新的研究方向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

  2乔占军.公共服务型--我国职能转变的新范式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3谭英俊.公共服务型:我国治理新范式的选择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1).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