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物理】初中物理压强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2025-10-04 05:22:17 责编:小OO
文档
【物理】初中物理压强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一、压强

1.如图所示,设水对底部的压强为p瓶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将瓶子从正放(如图甲)变为倒放(如图乙),则p和p′的变化情况是

A.p变小,p′变小B.p变小,p′变大

C.p变大,p′变小D.p变大,p′变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由图知道,瓶内水不满,瓶子的形状是上细下粗,所以倒过来会使水的深度变大,由公式P=ρgh知道,液体对瓶塞的压强变大;瓶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瓶和里面水的总重力,所以无论瓶口朝上还是朝下,它们的重力不变,故对桌面的压力也不变,但倒过来后受力面积变小,即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所以将瓶子从正放变为倒放,则p变大,p′变大,故选D.

2.在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水沸腾之后把桶口堵住,然后浇上冷水,铁桶变扁,如图所示,关于铁桶变扁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冷水的压力使铁桶变扁

B.大气压使铁桶变扁

C.铁桶内空气膨胀使铁桶变扁

D.铁桶变扁与压力无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在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水吸热汽化,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水蒸气将铁桶中的空气派出到铁桶外。水沸腾之后把桶口堵住,然后浇上冷水,水蒸气遇冷放热,发生液化现象,铁桶内的气压降低,而铁通外是大气压保持不变,铁通外的大气压大于铁桶内的大气压,所以铁桶变扁,故选B。

【考点定位】大气压强

3.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的质量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并将截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此时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甲和'm 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m 甲可能小于'm 乙

B .'m 甲一定小于'm 乙

C .'m 甲可能大于'm 乙

D .'m 甲一定大于'm 乙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的质量相等,由m=ρV=ρL 3可得:ρ甲L 甲3=ρ乙L 乙3, 由图可知,L 甲>L 乙,则ρ甲L 甲2<ρ乙L 乙2,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h 的部分时,截取部分的质量分别为:△m 甲=ρ甲△V 甲=ρ甲L 甲2h ,△m 乙=ρ乙△V 乙=ρ乙L 乙2h ,因△m 甲-△m 乙=(ρ甲L 甲2-ρ乙L 乙2)h <0,所以,△m 甲<△m 乙,即甲截取的质量小、剩余的质量大,乙截取的质量大、剩余的质量小,将截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后,甲的质量大,乙的质量小,即m′甲一定大于m′乙。 故选D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压锅较厚,要较高的温度才能沸腾

B .高压锅传热快

C .高压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的沸点升高

D .高压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的沸点降低 【答案】C 【解析】 【分析】

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食物在温度高的情况下更容易变熟。 【详解】

高压锅的密封性强,使用时增大气压,提高水的沸点,食物在高温下,短时间内容易熟。 故选:C 。 【点睛】

液面上的气压升高,液体的沸点增大。

5.如图,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砖块放在水平地面上,若沿虚线截为相同的两块后,一块叠放在另一块上,则前后两次

A .对地面的压强之比是l :2

C.受地面的支持力之比为2:1

D.对地面的压力之比是l:2

【答案】A

【解析】

【详解】

AD.水平地面上的砖,沿图所示中的虚线截为相同两块后,再平叠在一起,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不变,仍然等于它的重力,对地面的压力之比是1:1,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变为原来的一

半,由公式p=F

S

可知对地面压强变为原来的2倍,对地面的压强之比是1:2,故A正确,

D错误;

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形状、体积改变,因此密度不变,故B错误;

C.砖块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和砖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砖块的重力不变,因此支持力也不变,支持力之比为1:1,故C错误。

6.如下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在铁轨下面铺枕木

B.大型载重车装有很多车轮

C.书包背带做得较宽

D.切熟鸡蛋的钢丝很细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铁轨铺在枕木上是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路基的压强,保护路基.不符合题意.

B. 大型载重车装有很多车轮, 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路基的压强,保护路基.不符合题意.

C. 书包带较宽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书包对肩膀的压强,背书包时舒服些.不符合题意.D. 切熟鸡蛋的钢丝很细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鸡蛋的压强,容易把鸡蛋切开.符合题意.

7.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

B.使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高

C.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A叙述正确;

使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高,沸点与压强的关系是,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沸点降低,B叙述正确;

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热壶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而不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D正确;

8.下列关于压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压力就是重力,所以物体越重,压力越大

B.压力都是由重力产生的,所以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压力可以小于物体的重力,但是绝对不可能大于物体的重力

D.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物体的表面,所以压力的方向可以是水平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重力是地球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受到的力,所以压力不是重力,物体的重力大,压力不一定大。故A错误;

B.压在竖直面上的物体产生的压力不是由于重力的原因产生的,所以压力不一定是由重力产生的,压力的方向不一定是竖直向下的,故B错误;

C.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压力可以大于物体的重力,也可以小于物体的重力,故C错误;D.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物体的表面,所以若是对水平物体的竖直面上有压力时,压力的方向是水平的,故D正确。

9.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得大气压强值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

A.玻璃管放得不竖直B.玻璃管混入少量空气

C.水银槽内的水银太多D.玻璃管粗细不均匀

【答案】B

【解析】【详解】

在大气压未发生变化时,实验中用的玻璃管的粗细、水银槽内的水银多少均不会影响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高度.玻璃管放得不竖直时,虽然水银柱的长度增加,但高度不变,以上原因均不会影响测量的结果.当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时,水银柱的上方已不再是真空,存在一定的气压,作用在管内水银面的上方,使水银柱高度变小,测量值小于真实值;B符合题意..

10.一个未装满饮料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桌面上(如图甲),然后反过来倒立放在桌面上(如图乙),两次放置饮料对杯底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F甲、F乙、和p甲、p乙,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p甲>p乙,F甲>F乙B.p甲<p乙,F甲<F乙

C.p甲=p乙,F甲=F乙D.p甲>p乙,F甲<F乙

【答案】D

【解析】

【详解】

可知,正放时饮料对杯底的压强由图可知,正放时,杯中饮料的深度较大,根据pρgh

较大,即p甲>p乙;正放时,杯中的饮料柱是上粗下细的,一部分饮料压的是杯壁,所以杯底受到的压力小于杯中液体的重力。倒放时,杯中的饮料柱下粗上细,所以杯底受到的压力大于饮料的重力;因此F甲<F乙.

故选D.

11.如图所示,是托里拆利实验的规范操作过程,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真空B.是大气压支持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不会下落

C.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D.玻璃管倾斜影响实验测量结果【答案】D

【解析】

【详解】A.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真空,故A正确;

B.水银柱不下落是由大气压支持的结果,故B正确;

C.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故C正确;

D.玻璃管倾斜时,进入玻璃管的水银柱变长,但高度不变,不影响实验测量结果,故D 错误。

12.如图所示,把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通过橡皮塞插入装有红色水的玻璃瓶中,从管口向瓶内吹入少量气体后,瓶内的水沿玻璃管上升的高度为h.把这个自制气压计从1楼带到5楼的过程中(对瓶子采取了保温措施),观察到管内水柱的高度发生了变化,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现象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往瓶内吹气后,瓶内气压小于瓶外大气压

B.水柱高度h增大,说明大气压降低了

C.上楼的过程中,给瓶子保温是为了避免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D.水柱高度h越大,瓶内外的气体压强差越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

A.从管口向瓶内吹入少量气体后,瓶内气压大于瓶外大气压,所以竖直玻璃管中的水位将上升,且瓶内外气压差越大,水柱高度h也越大,故A错误;

BD.由表格数据知道,随着高度增加,管内的水面变高,说明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变小,故BD正确;

C.由于热胀冷缩会引起玻璃管中水柱的变化影响实验结果,所以在拿着它上下楼时,应保持瓶中的水的温度不变,故C正确.

13.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物理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铁轨下面铺设枕木,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力

B.滑雪板一般都有较大的面积,是为了增大压力

C.菜刀钝了磨一磨,是为了减小对被切物的压强

D.把书包带做得宽些,是为了减小书包对人体的压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在铁轨下面铺设枕木,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不符合题意.B.滑雪板一般都有较大的面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不符合题意.

C.菜刀钝了磨一磨,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不符合题意.

D.把书包带做得宽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符合题意.

14.下列各种现象与其涉及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中,错误的是

A.高原反应﹣﹣大气压和海拔高度的关系

B.飞机飞行时获得升力﹣﹣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C.水下潜水艇能够上浮﹣﹣液体的压强和深度的关系

D.利用高压锅容易将饭煮熟﹣﹣沸点和气体压强的关系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详解】

A.高原反应是由于海拔越高气压越小,而造成的不适,故A正确;

B.飞机飞行时获得升力,是因为飞机的机翼的特殊形状,使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利用了流体压强一流速的关系,获得升力,故B正确;

C.水下潜水艇能够上浮,利用了物体的浮沉条件,而不是压强的关系,故C错误;D.利用高压锅容易将饭煮熟,是因为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故D正确.

【点睛】

关键是学生对相关力学知识的的掌握,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大气压、压强、浮力都是中招的热点.

15.如图所示,一个密封的圆台状容器,内装一定质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现把它倒置过来,则()

A.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减小B.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

C.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减小D.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减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正立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于水的重力,倒立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小于水的重力,故A正确为答案.

B .由题,如图放置时的底面积为S 大,倒置过来后底面积为S 小,因为水的体积一定,倒置过来后水的深度增大了,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 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故B 错误.

CD .容器放在水平面上,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水的总重力,把它倒置过来,重力不变,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变小,由

F

P S

可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大,故CD 错误. 【点睛】

本题的难点在于判断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变化情况,不同形状的容器,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和水的重力关系是不同的,要注意分析.

16.两个底面积不同的(S A >S B )薄壁圆柱形容器A 和B ,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如图所示.若在两容器中同吋倒入或同时抽出原液体,使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正确的判断是( )

A .倒入的液体体积V 甲可能等于V 乙

B .倒入的液体高度h 甲一定小于h 乙

C .抽出的液体体积V 甲一定小于V 乙

D .抽出的液体质量m 甲可能小于m 乙 【答案】B 【解析】 【详解】

倒入或抽出液体前,p 甲=p 乙,即ρ甲gh 甲=ρ乙gh 乙,由图可知,h 甲<h 乙,所以ρ甲>ρ

A 、倒入液体的体积为V 甲和V 乙,则倒入后A 容器中液面的高度h 甲+

A

V S 甲

,B 容器中液面的高度h 乙+B

V S 乙

,因为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所以G 甲=G 乙,由G =mg =ρgSh

得,ρ甲gS A (h 甲+

A V S 甲)=ρ乙gS

B (h 乙+B V S 乙

),ρ甲gS A h 甲+ρ甲gS A A

V S 甲=ρ乙gS B h 乙+ρ乙

gS B B

V S 乙

,因为ρ甲gh 甲=ρ乙gh 乙,且S A >S B ,所以ρ甲gV 甲<ρ乙gV 乙,又因为ρ甲>ρ乙,所

以V 甲<V 乙,故A 错误;

B 、倒入液体的高度△h 甲和△h 乙,则倒入后A 容器中液面的高度h 甲+△h 甲,B 容器中液面的高度h 乙+△h 乙,因为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所以G 甲=G 乙,由G =mg =ρgSh 得,ρ甲gS A (h 甲+△h 甲)=ρ乙gS B (h 乙+△h 乙),

ρ甲gS A h 甲+ρ甲gS A △h 甲=ρ乙gS B h 乙+ρ乙gS B △h 乙,因为ρ甲gh 甲=ρ乙gh 乙,且S A >S B ,所以ρ

gS A △h 甲<ρ乙gS B △h 乙,又因为ρ甲>ρ乙,S A >S B ,所以△h 甲<△h 乙,故B 正确;

C 、抽出液体的体积为V 甲和V 乙,则抽出后A 容器中液面的高度h 甲﹣A

V S 甲

,B 容器中液面

的高度h 乙﹣

B

V S 乙

,因为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所以G 甲=G 乙,由G =mg =ρgSh 得,ρ甲gS A (h 甲﹣A V S 甲)=ρ乙gS B (h 乙﹣B V S 乙

),ρ甲gS A h 甲﹣ρ甲gS A A

V S 甲=ρ乙gS B h 乙﹣ρ乙

gS B

B

V S 乙

,因为ρ甲gh 甲=ρ乙gh 乙,且S A >S B ,所以ρ甲gV 甲>ρ乙gV 乙,又因为ρ甲>ρ乙,所以V 甲可能大于V 乙,也可能等于V 乙,也可能小于V 乙,故C 错误; D 、抽出液体的质量为m 甲和m 乙,则抽出后A 容器中液面的高度h 甲﹣

A

m S ρ甲

甲,B 容器中液面的高度h 乙﹣

B

m S ρ乙

乙,因为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所以G 甲=G 乙,由G =mg =ρgSh 得,ρ甲gS A (h 甲﹣A

m S ρ甲甲)=ρ乙gS B (h 乙﹣B m S ρ乙

乙),ρ甲gS A h 甲﹣ρ甲

gS A A

m S ρ甲甲=ρ乙gS B h 乙﹣ρ乙gS B B m S ρ乙

乙,即ρ甲gS A h 甲﹣m 甲g =ρ乙gS B h 乙﹣m 乙g ,因为ρ甲

gh 甲=ρ乙gh 乙,且S A >S B ,所以m 甲g >m 乙g ,即m 甲>m 乙,故D 错误.

17.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 .书包带做的较宽 B .图钉帽做得面积较大 C .大型平板车装有很多车轮 D .石磨的磨盘做得很重 【答案】D

【解析】A. 书包带做的较宽,是在压力一定时,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的;

B. 图钉帽做得面积较大,是在压力一定时,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的;

C. 大型平板车装有很多车轮,是在压力一定时,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的;

D. 石磨的磨盘做得很重,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压强的; 故D 符合题意。

点睛:重点是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牢记影响压强大小的两个因素,可以通过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反之减小压强。

18.水平地面上有底面积为300cm 2、不计质量的薄壁盛水柱形容器A ,内有质量为400g 、边长为10cm 、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B ,通过一根长10cm 的细线与容器底相连,如

A.此时物块B受到的拉力为6N

B.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84N

C.剪断绳子,待物块静止后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强变化了200Pa

D.剪断绳子,待物块静止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了200Pa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木块的重力:G B=m B g=0.4kg×10N/kg=4N,木块浸没在水中,则V排=V木=(10cm)3=1000cm3=1×10−3m3,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水gV排=

1.0×103kg/m3×10N/kg×1×10−3m3=10N,绳子的拉力为:F=F浮−G B=10N−4N=6N;故A

正确;B. 容器内水的体积V=Sh=300cm2×30cm−1000cm3=8000cm3=8×10−3m3,由ρ=

可得,水的质量m水=ρV=1.0×103kg/m3×8×10−3m3=8kg,因不计质量的薄壁盛水柱形容器,则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G总=(m水+m B)g=(0.4kg+8kg)×10N/kg=84N,故B正确; C. 绳子断和断之前,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不变,故剪断绳子,待物块静止后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强没有变化,故C错误;D. 物块B的重力:G=mg=

0.4kg×10N/kg=4N,剪断绳子,待物块B静止后漂浮,F′浮=G=4N;由F浮=ρ液gV排可得,木块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V′排==4×10−4m3,液面下降的

深度为:△h==0.02m,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量:△p =ρ水g△h=1.0×103kg/m3×10N/kg×0.02m=200Pa.故D正确;故选C.

【点睛】

(1)物体在水中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浮力和绳子的拉力.利用G=mg求出木块的重力,木块浸没在水中,求出木块的体积,即排开水的体积,利用F浮=ρ水gV排计算木块受到的浮力;已知物重和浮力,两者之差就是绳子的拉力;(2)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容器、水、木块的重力之和;(3)绳子断和断之前,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等于容器重、水重和木块重之和,再利用压强公式分析对地面的压强.(4)根据漂浮时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得出木块受到的浮力;根据根据F浮=ρ液gV排得出木块排开水的体积,根据V排的变化得出水深度的变化,从而可得压强的变化.

19.如图所示,盛有水的杯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杯子重1N,高9cm,底面积为30cm2;杯内水重2N,水深6cm,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

A .水对杯底的压强为900Pa

B .水杯对桌面的压强为1000Pa

C .水对杯底的压力为2N

D .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为2.8N

【答案】B 【解析】 【详解】

杯内水的深度:h=6cm=0.06m , 则水对杯底的压强:

331.010kg/m 10N/kg 0.06m 600Pa p gh ρ==⨯⨯⨯=,故A 错误;

根据F

p S

=

可得,水对杯底的压力: 42600Pa 3010m 1.8N F pS ﹣==⨯⨯=,故C 错误;

G 水=2N ,在水平桌面上,杯对桌面的压力:

1N 2N 3N F G G '=+=+=水杯,故D 错误;

杯对桌面的压强:42

'3N '1000Pa 3010m F p S ===⨯﹣,故B 正确. 故选B. 【点睛】

重点是固体压强公式和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注意本题中求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时,必须先求出压强,再利用F PS =求压力,不可根据液体的重求压力.

20.A 、B 是两个质量完全相同的实心长方体,轻轻放入水中后,静止时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物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ρA >ρ

B B .两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大小关系是:V 排A =V 排B

C .两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 浮A <F 浮B

D .两物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 A =P B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由图可知,A 在水中漂浮,则,

B 在水中悬浮,则,所以,故A

错误;

BC 、由图可知,A 静止时在水中漂浮,则,B 静止时在水中悬浮,则

,则

,所以

,由

可知,

,故B 正

确、C 错误;

D 、由图可知,A 、B 的下表面距离水面的深度关系是:

,由可知,

,故D 错误。 故选:B 。 【点睛】

重点是考查物体浮沉条件和液体压强的特点,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1.如图所示,正方体甲、乙,甲的密度是乙的密度的4倍,甲、乙边长之比为1:2,将甲放在乙的上面,乙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乙的压强和乙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A .1:2

B .2:1

C .3:4

D .4:3

【答案】D 【解析】 【分析】

知道正方体甲、乙的边长之比,根据V=L 3求出体积之比,根据S=L 2求出底面积之比,又知道两者的密度之比,根据密度公式和G=mg 求出重力之比;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压强公式分别表示出两种情况下对地面的压强,进一步得出压强之比. 【详解】

由题意可知:2221124S L S L 甲甲乙乙⎛⎫=== ⎪⎝⎭ ,3

3311

28

V L V L ⎛⎫=== ⎪⎝⎭甲甲乙乙 ,ρ甲=4ρ乙,物体放在水

平面上,可得:

甲对乙的压力:1

1

482

F m g V g V g V g ρρρ===⨯=甲甲甲甲乙乙乙乙 ; 乙对地面的压力:

13

482

F m g m g V g V g V g V g V g ρρρρρ=+=+=⨯+=乙甲乙甲甲乙乙乙乙乙乙乙乙 ;

由F

p S

=

得甲对乙的压强和乙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114

4

223313

22

V g p F S S p F S S V g ρρ==⨯=⨯=乙乙甲甲乙乙乙乙甲甲乙乙 . 故AB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22.如图所示的两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质量和底面积均相同,容器中分别装有甲、乙两种液体且液面在同一高度.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A .一样大

B .甲比乙大

C .乙比甲大

D .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因为两容器的液面等高,容器底面积相同,所以两种液体体积:V 甲;−−−−−−−① 根据p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容器底面积相同,所以桌面受压力相等,因为F =G ,两个容器质量相同(容器重相同),所以两种液体重相同(质量相同)−−−−−−−②,由①②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ρ甲>ρ乙;根据p =ρgh ,两容器等高,所以p 甲>p 乙;

点睛:由底面积相同、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可知压力相同,又因为容器质量相同(容器重相同),所以可知容器里面两种液体重相同(质量相同);由题知两容器内液面等高,可以得出两种液体的体积关系,根据密度公式得出液体密度关系;又知道h 相同,据液体压强公式分析选择.

23.如图所示,底端装有电子阀门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控制阀门,使容器中相同时间内流出的水量相等,下列表示木块的重力势能E p ,木块所受浮力大小F 、木块下表面处水的压强p 1和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 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 )

B .

C .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当容器内的水流出后,木块的质量不变,高度减小,则木块的重力势能减小,当水不再流出时,木块的重力势能不变,即木块的重力势能先变小后不变,故A 错误;

B .根据图示可知,当水位在一定高度时,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即浮力等于重力;当水位下降到一定高度时,木块对容器底有压力,浮力小于重力;由于木块的重力不变,则木块受到浮力先不变后减小;故B 正确;

C .根据图示可知,在容器内水流出的过程中,并且当水位在一定高度时,木块下表面处水的深度不变,由p =ρgh 可知,木块下表面处的压强不变,即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不变;故C 错误;

D .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控制阀门,使容器中相同时间内流出的水量相等,因此相同时间内,容器对桌面减小的压力相同,由F

p S

=可得,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 2随时间均匀减小,故D 错误.

24.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桌面受到杯子的压力就是杯子的重力

B .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桌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杯子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杯子的重力而产生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这两个力性质不同,作用物体不同,不能说桌面受到杯子的压力就是杯子的重力,故A 错误;

BD .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B 正确,D 错误;

C .桌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二力大小不相等,不是平衡力,故C 错误;

2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取高度为h 的部分,则甲、乙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为

F F ∆∆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为p p ∆∆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为**

F F 甲乙、,剩

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为**

p p 甲乙、,下列图像中各物理量是截取高度h 的变化图像正确的是

( )

A .

B .

C .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

设甲边长为a ,乙边长为b ,则由图可知a >b ,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

332

2

a g

b g

a

b

ρρ=

甲乙;化简得:a b ρρ=甲乙;

AC .截去相等高度h 后,甲减少的质量为2

m a h ρ=V 甲甲,乙减少的质量为

2m b h ρ=V 乙乙,甲减少的压力为

2F G m g a hg ρ===V V V 甲甲甲甲,

乙减少的压力为

2F G m g b hg ρ===V V V 乙乙乙乙,22

221F a hg a a

a F

b hg b b b

ρρρρρρ∆===⨯>∆甲甲甲甲乙乙乙乙,

所以甲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为△F 甲一定大于乙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F 乙,故AC 错误; B .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

332

2

a g

b g

a b ρρ=

甲乙;

化简得:a b ρρ=甲乙;截去相等高度h 后,甲的体积仍大于乙的体积;两物体剩余质量

2m a a h ρ=-甲甲(),2

m b b h ρ=-乙乙(),

()

()

a a h m m

b b h -=-甲乙; 即剩余部分质量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而F G mg =

=,所以剩余部分压力

**F F >甲乙;故B 正确;

F

p

S

=得:两物体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

2

*

2

)

a a h g

p a h g

a

ρ

ρ

-

==-

甲甲

();

2

*

2

ρ

b b h g

p b h g

b

ρ-

==-

乙乙

()

();

()

()

*

*

1

b a h

p a h g ab bh

p b h g a b h ab ah

ρ

ρ

-

--

===>

---

甲甲

乙乙

()

()

即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

P P

>

甲乙

,故D错误。

26.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从虚线处将其沿竖直方向截成大小不同的甲、乙两块,则两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甲、P乙的大小关系是

A.P甲大于P乙

B.P甲等于P乙

C.P甲小于P乙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详解】

对于均匀的柱体来说,对底面的压强也可以利用液体的压强公式来计算,当沿竖直方向切成两块时,两块都仍是均匀的柱体,密度相等,高度相同,所以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27.对于上升的热气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气球的升空原理和民航飞机的起飞原理相同

B.热气球匀速上升时,机械能一定不变

C.热气球上升过程中,受到的大气压强不变

D.热气球燃料减少后,它的惯性变小

【答案】D

【解析】分析:(1)飞机起飞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热气球是利用浮力升空的;(2)分析热气球在匀速上升过程中气球的动能和势能变化情况即可得出答案。

(3)根据大气压与高度的变化关系可判断热气球上升过程中大气压强的变化;

(4)惯性是保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只有质量有关,质量大,惯性大。

解答:A、飞机起飞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热气球是利用浮力升空的,二者的原理不相同。此选项错误;

B、热气球在匀速上升过程中气球的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而高度变大,势能变大,所以机械能变大。此选项错误;C、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故热气球上升过程中,受到的大气压强越来越小;此选项错误;

D、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质量小,惯性小,故火箭飞行一段时间后燃料减少,质量减少,其惯性大小变小。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此题通过气球的升空现象,考查了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对二力平衡条件的掌握,还考查了机械能的知识,综合性较强,难点是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28.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在同一细沙面上,已知乙的重力为10牛、边长为0.1米,沙面凹陷程度如图所示,则甲的

A.压强可能大于1000帕B.压强一定小于1000帕

C.重力一定小于10牛D.重力一定大于10牛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利用F

p

S

=求出乙对沙面的压强,然后结合图示判断甲对沙面的压强与乙对沙面的压强的关系.

(2)首先根据图示判断甲乙对沙面的压强大小,然后根据F

p

S

=分析甲乙对沙面的压力的大小,再结合甲乙对沙面的压力等于其自身重力判断甲的重力大小;

【详解】

AB、乙对沙面的压强

10

1000

0.10.1

F G N

p Pa

S S m m

====

乙乙

乙乙

,由图可知,乙的作用效果

比甲显著,说明乙对沙面的压强大于甲对沙面的压强,所以,甲对沙面的压强一定小于1000Pa.故A错误,B正确.

CD、由图可知,乙的作用效果比甲显著,说明乙对沙面的压强大于甲对沙面的压强,

而乙的底面积小于甲的底面积,根据

F

p

S

=可知,甲对沙面的压力可能小于乙,可能等于

乙,而甲乙对沙面的压力等于其自身重力,乙的重力为10N,故CD错误;

故选B

【点睛】

掌握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29.小明将两个相同的一次性塑料杯叠放在一起,用吹风机以恒定风速沿上杯口水平吹气,发现塑料杯被吹出,如图,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上杯口流速大,压强小”使杯子飞出,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吹气时有气体进入下面的杯子中将上面的杯子顶上来”。为进一步验证以上两种解释,下列方案不可行的是

A.在上面的塑料杯底开一个孔,再次重复实验,观察杯子情况

B.将下面的塑料杯的底剪去,再次重复实验,观察杯子情况

C.将两塑料杯的底都剪去,再次重复实验,观察杯子情况

D.将上面塑料杯的杯口剪去,使其低于下面塑料杯的杯口,再次重复实验,观察杯子情况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在上面的塑料杯底开一个孔,再次重复实验,此时可以排除“吹气时有气体进入下面的杯子中将上面的杯子顶上来”的说法,因为即使有气流进入下面的杯子,也会从此孔出来,所以再观察杯子情况,可判断解释一正确,故A可行;

B.将下面的塑料杯的底剪去,再次重复实验,也可以排除“吹气时有气体进入下面的杯子中将上面的杯子顶上来”的说法,观察杯子情况,可验证解释一正确,故B可行;

C.将两塑料杯的底都剪去,再次重复实验,此时解释一、二都不会成立,故也不能验证哪种说法正确,故C不可行;

D.将上面塑料杯的杯口剪去,使其低于下面塑料杯的杯口,此时气流不会进入下面的杯子中,即排除了第二种说法,再次重复实验,观察杯子情况,可验证说法一的正误,故D 可行;

故选C。

【点睛】

重点是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应用,牢记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的规律,中考中也是常出现的题目类型,要能用此特点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30.为改善地铁地下车站的通风状况,小明设计了抽气管道,利用地面横风实现自动抽气.为提高抽气效果,管道上方遮雨盖的形状应设计成下列图中的()

A.B.C.D.

【答案】B

【解析】

【详解】

只有当管道口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大时,会有可能实现自动抽气,因此,遮雨盖的形状应符合靠近管道口的一面向外凸起,使空气流过时速度变快,压强变小,对照选项中的图片可知,图B符合要求.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