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墨梅》精品教案
2025-10-04 05:21:58 责编:小OO
文档
《墨梅》精品教案

▶课时目标

1.认识“砚、乾、坤”3个生字,会写“砚、乾、坤”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墨梅》,背诵古诗。

3.读懂《墨梅》的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初读,知诗美

1.激趣导课,认识梅花。

(1)欣赏梅花图片。师:这些梅花给你怎样的感受?(课件出示各种梅花图案)

(2)示例:梅园中的各色梅花,或红艳似火,或粉红似霞,或洁白似雪。

(3)师引导回忆赞美梅花的诗句。(相机出示课件)

2.解读《墨梅》,初探特点。

(1)(课件出示墨梅图)师引导:这幅图中的梅花,与我们刚才看的图片有什么不一样?

(2)(生交流)师小结:是的,相传古人因看到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就想到了用浓浓淡淡的水墨来画梅花。这就是——墨梅。

(3)师引导:看了墨梅图,你有什么感受?(生交流)

3.关注诗人,知其品性。

(1)认识诗人。

①课件出示王冕资料。

②师:快速浏览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生交流)

(2)导入诗文。

①师引入:王冕爱梅,这一天他家洗砚池边的梅树开花了,那淡雅的色彩、宜人的清香让王冕沉醉了,于是他挥墨画下了这么一幅墨梅图。为了使画的意境更加深远,他还在画上题了一首诗。

②课件出示图文。

(3)课件出示诗文,生自由读一读。

4.初读《墨梅》,读出节奏。

(1)生自由朗读,注意多读几遍,要把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

(2)师检查朗读:指名读,相机正音:砚、乾、坤。

(3)师:诗的第一句里还有一个生字。[板书:砚(yàn)]我们知道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

(4)师指名读诗中“洗砚池”的注释,引导:你读出了王冕怎样的品质?(预设:勤奋、自励)

(5)师:诗的第4句有一个词——乾坤。(板书:乾坤)(师指名读,引导读)看注释,“乾坤”是什么意思?

(6)师指名读:请一位同学来准确、流利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7)师小结:这位同学读得字正腔圆。老师听出你在“我家”后面停顿了,在“洗砚”后面停顿了,你读出了古诗的节奏。通常七言诗都是按照这样“二二三”的方式停顿的,这样就能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了。

(8)师:看老师的手势,一起来把这首诗有节奏地读一读。(生齐读)

【设计意图】古诗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从图片入手,让学生有了兴趣;走进作者,了解作者生平,让学生知道理解古诗时要关注作者。初读古诗,教学生按照节奏读,引导学生明白文体特点。同时,在初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借助文中注释,能更快地理解诗句。

板块二  品读,知诗意

1.自读,了解基本意思。

(1)师指导:你能理解哪些字句的意思?哪些地方你还读不懂?做上记号。(生自由朗读)

(2)师引导交流。

2.引导质疑。

(1)师引导:你觉得自己读懂了这首诗吗?

(2)生质疑。

【设计意图】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的课堂理念。这样做,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自学、合作交流中理解诗的大意,同时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从而理解诗的内涵。

板块三  再读,知诗味

1.知淡味。

(1)(课件出示墨梅图)师引导:王冕笔下的墨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师引导用诗中的词语概括:如果用诗中的词语概括,那就是——淡墨痕。

(3)师指导朗读:画纸上若有若无的淡淡的墨的痕迹,这就是诗中所云的“朵朵花开淡墨痕”。

(4)师指名读,读出淡雅的味道来。(生齐读)

(5)师引导:树上的梅花怒放枝头,可王冕笔下的梅花与众不同。它没有水仙的灵气,没有玫瑰的艳丽,没有牡丹的华贵,只有独属于自己的孤傲、冷清。王冕为何会对淡雅的梅花如此钟爱呢?大家还记得刚才对王冕的介绍吗?他是个怎样的人?

(6)示例:王冕性格孤傲,鄙视权贵,他的诗作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

(7)(课件出示资料,生默读)师引导:读了资料,你觉得王冕是个怎样的人?

●元朝的达官贵人们千金向他求画,王冕拒绝了。

●老朋友泰不华举荐他做官,王冕谢绝了。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赏识他的才华,决定重用他,王冕选择了退隐山林。

(8)师指名交流。

淡泊名利

(9)师小结:王冕的淡泊名利,多像他笔下那淡淡墨痕的朵朵梅花啊!

(10)生齐读:朵朵花开淡墨痕。

2.知清味。

(1)师引导:王冕为什么会把名利看得那么淡呢?或者说王冕看重的又是什么呢?用诗句回答。

(2)生: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课件出示诗句。

(4)师引导:自由读这两句诗,静静地想一想,并结合王冕的品性,说说你对这两句诗中的哪些词语又有了新的认识。

(5)生交流。

示例1:“好颜色”不仅指墨梅的素雅清丽,也指作者的淡泊清明。

示例2:“清气”不仅指梅花的淡淡幽香,也指作者的清白正气。

(6)师小结:恬淡开着的梅花,那是王冕自己心声的写照呀!

3.知诗味。

(1)课件出示墨梅图和诗。

(2)引读第1、2句诗。

①师引读:洗砚池头,梅花绽放;画纸之上,淡墨铺陈。(生齐读: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②师引导:这是王冕心中透着淡淡墨香的孤傲的梅花呀!(生再读: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3)合作朗读第3、4句诗。

①师引导:王冕呀,你拒绝了达官贵人,拒绝了朋友,甚至拒绝了赏识你的皇帝,这样便再没有人欣赏你的才华了,你害怕吗?

②师指名读: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③师引导:是的,做自己最重要,做清白正气的自己最重要!

(4)配乐诵读。

①师引导:如今,六百多年过去了,朗朗乾坤留下了王冕的一身正气!

②播放音乐:《梅花三弄》古琴曲。师范读,指名读。

(5)师引导背诵诗句。

4.知手法。

(1)师引导:王冕借梅花的淡雅清香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抒发自己的情怀,这种手法叫什么?(板书:托物言志)

(2)出示课件。

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3)生齐读。

(4)拓展延伸。

①师引导: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雅士和王冕一样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怀。

②出示课件。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

③拓展延伸。师要求生课后收集并背诵赞美梅花的古诗词。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对于中段古诗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会情感。”可见诵读是古诗学习的重要任务。初读,读准字音;再读,读出节奏;品读,读出诗意,悟出诗情。识字、解意、悟情都在诵读中进行,在诵读中巩固,在诵读中体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古诗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古诗,老师要指导学生走进古诗,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意蕴。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讲解背景,补充资料,再现意境,补白续写,激情引读,反复诵读这些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都有促进作用。当然,古诗,因其语言凝练、语音动听、内涵丰富、意蕴悠远等特点,类文链接也使它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人要表达的情怀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们只有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其中,才能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才会让古诗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形象之美流淌在学生心里。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