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高支模工程监测监控措施
2025-10-04 05:22:40 责编:小OO
文档
高支模工程监测监控措施

(一)、模板支架重点监测措施

本工程高支模采用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支撑体系,在搭设过程中必须随时监测。本方案重点采取如下监测措施:

1、模板支架搭设前,由施工员及安全员对所支撑的板进行检查,按规范板混凝土强度达到施工强度时方可进行本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并要求待高支部分砼浇捣完毕后下层模板支撑方可拆除。

2、模板支架搭设过程中,施工员及安全员负责对支架搭设施工进行监测,确保支撑系统施工安全,检查、巡查重点要求如下: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底板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符合要求。

(3)连接扣件是否松动。

(4)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的现象。

(5)脚手架架体和杆件是否有变形现象。

(6)脚手架在承受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3、浇筑砼前必须检查支撑是否可靠、扣件是否松动。浇筑砼时必须由模板支设班组设专人看模,随时检查支撑是否变形、松动,并组织及时恢复,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实施实时观测,一般监测频率不超过20-30分钟一次。

4、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大于4米时,模板应起拱;本工程模板统一按全跨长度的2/1000起拱。

5、上层支架立杆是否与对准下层支架立杆,立杆底部是否铺设垫板。

6、模板支架立杆外侧周围是否按方案要求设置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

7、立杆是否有搭接现象,立杆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8、支架立杆成一定角度倾斜,或者支架立杆的顶表面倾斜式,是否有可靠措施确保支点稳定,支撑脚底是否有防滑移的可靠措施。

9、立杆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杆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10、高支架四周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是否已按方案要求设置拉结点。

11、在浇捣梁板混凝土之前,必须由项目部组织对高支架进行全面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浇筑,并且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项目技术负责人、质安员、施工员必须随时对高支架进行观测。

(二)、模板支架搭设时监测措施

1、安装前应在楼面或地面弹出支撑架纵、横方向位置线,并进行抄平。

2、顶托处应采取措施防止被砂浆、水泥浆等污物填塞螺纹。

3、满堂脚手架顶部施工操作层应满铺脚手板,并采取可靠连接方式与支撑架横梁固定。

4、搭设用的钢管规格、间距、扣件应符合设计要求,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垫板或者垫木。

5、立杆底部的垫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和支承面积,且应中心承载。

6、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有效的防倾覆临时固定设施。

(三)、模板支架使用时监测措施

1、脚手架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产生偏心荷载。泵送混凝土时,应随浇、随捣、随平整,混凝土不可堆在输送管道出口处,以免产生较大的堆积荷载,使架子偏心受荷;装卸其它物料时亦防止对模板支撑或脚手架产生偏心、振动和冲击。

2、水平加固杆、交叉支撑等不得随意拆卸,施工要求拆卸时,应待施工完毕后马上补齐。

3、模板支撑及满堂脚手架下方,施工人员不得经常出入。

4、穿着安全:现场操作人员不得赤脚、穿硬底鞋、拖鞋或高跟鞋,必须戴安全帽。

5、浇筑同时应控制混凝土出料时不成堆,泵管设置严禁与支撑架连接且不得与外架连接,泵管设置应另外进行加固以防碰到架体使架体变形失稳。

6、支撑架上堆料:支撑架的操作层应保持畅通,不得堆放超载的材料。交通过道应有适当高度。工作前应检查脚手架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7、模板和支撑承载安全:模板在支撑系统未钉稳牢前不得上人;在未安装好的梁底板或平台上不得放重物或行走。在安装好的模板上,不得堆放超载的材料和设备等。

8、恶劣天气:凡遇到恶劣天气,如大雨、大雾及6级以上的大风时,应停止露天高空作业。风力达到5级时,不得进行大块模板和高支模板等大件模具的露天吊装和支撑作业。

(四)、模板支架拆除时监测措施

在高空拆模时。作业区四周及进出口处应设围栏并加设明显标志和警示牌,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作业区,垂直运输模板和其它材料时,应有统一指挥,统一信号。

混凝土在浇筑完成一些构件或一层结构之后,经过覆盖淋水养护之后,在混凝土具有相当强度时,为使模板能周转使用,就要对支撑的模板进行拆除。

一般说拆模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混凝土硬化后对模板无作用力的,如侧模板;一种是混凝土虽已硬化,但要拆除模板则其构件本身还不具备承担荷载的能力,那么,这种构件的模板不是随便就可以拆除的,如梁、板、楼梯等构件。因此对混凝土支撑的模板,拆除要求:现浇结构的模板及其支架,要拆除时,其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设计图纸上说明的要求;当设计上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的规定:

(1)侧模板

如梁、柱的侧模板,一般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通常在常温时期(气温平均在10-250C),混凝土浇筑后24h即可拆模。

(2)梁、板等底模

梁、板等底模则要求混凝土强度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要求,模板才可以拆除。 

(3)悬挑模板拆除

拆除楼板及梁底等横向结构模板时,应先将支架下降200-300㎜。然后逐块拆除,严禁大片撬松垮落。如先将支模架拆除,则必须在支好临时支撑后方可拆模。在支拆挑檐的模板时,必须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4)拆模操作安全

拆除模板时,不得用力过猛或身体前倾,避免连人带板坠落,拆除高处部位的模板时,必须站稳在脚手架上操作,不得站在正在拆除的模板下面操作。

(5)所有构件拆模之前必须填写拆模申请表,待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同意签字后,方可拆模。

(6)预留孔洞封闭

平台及楼板模板上的预留孔洞,应使用木板或安全网盖好或设围栏。

(7)操作者站立处规定

模板和支模安拆时,指挥、挂卡环和拆环人员必须站在安全可靠的地方操作,严禁人员随模板起吊。

(8)用电和输送电路安全

在模板上架设的电线和使用的电动工具,应采用36v的低压电源,或采取其它有效的安全措施。在架空的高压输电线路下作业时,应停电作业或采取隔离防护措施。

(9)预防钉子伤人

拆除的木模板,应将板上的朝天钉子向下,并及时运至堆放地点。然后应拔除钉子再分类堆放整齐。

(10)拆卸吊运安全

装拆组合模板时,上下应有人接应,模板及配件应随装拆随转运;严禁从高向下抛掷,已松动件必须拆卸完毕方可吊运。

(五)、模板支架施工时具体监测方案

1、监测项目:满堂模板支撑体系整体稳定状况、梁、柱模板浇筑时模板受力变形状况、浇筑砼时模板沉降变形情况等。 

2、监测方案: 

a、施工时加强质量控制和检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 

b、砼浇筑作业时安排专人检查支撑系统受力情况,检查梁、柱模板受力变形情况;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用预备好的千斤顶恢复,若无法恢复则立即拆卸模板重新安装。对震动导致扣件松动,派人检查加固。 

c、在已浇筑楼面顶部安排专人(测量员:周海平)用水准仪检查模板变形情况,观测频率不得大于1次/30min,保证施工作业在受控状态; 

d、在梁1/2跨位置,每个监测剖面布设1个支顶水平位移监测点、1个支顶沉降观测点。 

观测方法: 

1)采用水准仪、经纬仪进行观测。 

2)浇砼前进行第一次观测,以后每半小时进行一次观测。并作好记录。 

d、严格控制砼料高度,不得超过40cm高,及时将砼振捣铺平; 

e、支撑架内部备用木枋及长短钢管,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加固处理。 

3、变形监测预警值: 

支架垂直位移为10mm,大梁支架水平位移为8mm,大梁支架沉降位移为10mm。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