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2025-10-04 05:24:08 责编:小OO
文档
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摘 要】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钻孔灌注桩作为一种基础形式以低噪音、小震动、无挤土、对周围环境及邻近建筑物影响小、适应各种地质条件等优点,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桩型。根据施工情况,提出了钻孔桩基施工中容易出现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关键词】钻孔灌溉;桩基础;处理方法

0.前言

在工程基础中,钻孔灌注桩已被广泛应用,具有施工简单、易操作、速度快、承载力大等优点。但在施工过程中工艺环节较多,技术含量高、影响因素多一环不慎,便会有质量事故发生,因而需要加强对施工准备、成孔、清孔、下钢筋笼、灌注水下砼等施工过程进行质量监控,采取各种有效预防措施,保证钻孔灌注桩的成桩质量。

1.钻孔灌注桩特点

钻孔灌注桩自身的优越性,使得其在桩基础工程中己经成为当前最主要的施工方式。钻孔灌注桩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其使用面广,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地基;二是与沉入桩相比,施工产生的噪音以及震动等均要小的多;三是其可以制作出与预制桩直径更大的桩。但钻孔灌注桩主要是通过在泥水中灌注混凝土,因此在混凝土比例配置上比较难以控制,特别是其施工质量的优劣对桩承载力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其质量应严格把控。

2.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2.1斜孔

成孔后发现桩孔存在较大垂直偏差,钢筋笼不好放下,造成施工上的困难及影响桩质量。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护筒倾斜、钻杆不垂直、钻头的导向性差、地质土层软硬不一或遇上孤石等原因造成。在处理斜孔时在偏斜处回填砂黏土,待沉积一段时间达到密实后再钻,或者将钻头吊放在倾斜部位进行上下反复扫孔把孔位校直。

2.2涌砂、漏浆

在钻机钻孔施工中,如果遇到地质结构松散的砂层或地下水活动相对频繁,就会出现涌砂、漏浆的情况,从而使得钻孔作业被迫中断。

2.3塌孔

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护筒内的水位突然下降或是排出的泥浆中不断出现气泡等,即表示出现了坍塌,塌孔的发生可能是由于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护筒水位不高等原因。

2.4钢筋笼偏位

钢筋笼现场绑扎焊接后用起重机吊装入孔,如果钢筋笼的长度过长、重量过大、焊接缺陷等使得质量达不到规定标准,钢筋笼会发生变形而偏位,或者在吊装过程中钢筋笼没能做到垂直缓慢下放,也会引起偏位;或者浇筑混凝土的导管底部所在位置离钢筋笼很近,则导管内流出的混凝土产生巨大冲击力将会推动钢筋笼使其上浮等一系列原因都会导致钢筋笼偏位。

2.5导管堵塞

如果灌注时间过长,而上部混凝土已接近初凝,形成硬壳,而且随时间增长,泥浆中残渣将不断沉淀,从而加厚了积聚在砼表面的沉淀物,造成砼灌注极为困难,造成堵管。

2.6断桩

断桩其裂缝一般都贯通整个截面,呈水平或略倾斜,并常出现于地面下1-3m处尤其是不同较硬层交接处,其主要原因有:桩距过小,或混凝土终凝不久桩身强度弱,而邻桩施打时土的挤压所产生的水平横向抵力和隆起拔力或是软硬土层间传递水平力大小不同,对桩产生剪力,都会将桩身剪坏。

2.7缩颈

产生缩颈的原因是在钻孔过程中,由于钻锥磨损或补焊不及时,或地层中遇到膨胀的软土、粘土、泥岩等,容易产生缩孔现象,致使钢筋笼下不去。

2.8桩底沉渣量过大

造成驻地沉渣量过大的原因是检查不够认真,清孔不干净或没有进行二次清孔。

3.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3.1斜孔的处理办法

为了避免斜孔发生,首先应在安装钻机时,为保证机转盘与底座处于水平状态,并且保持重滑轮缘、固定钻杆的的卡孔和护筒中心三者同一水平线上,一定要确保机座安放在平整且坚实稳固的地基上。其次,钻孔过程中应密切结合勘察资料适当控制进尺速度,由硬地层钻到软地层时,可适当加快钻进速度,当软地层变为硬地层时,要少加压慢钻在无法钻进时不应盲目加压。再者,钻头长期使用过程中会磨损严重,钻杆也会产生弯曲变形,这也会引起斜孔,因此在开钻前一定要仔细检查钻头,一旦发现以上问题一定要进行维修或更换。

3.2涌砂、漏浆的处理办法

如遇到此类事故,首先应该想办法让孔中水位不再上升,然后依据有关原始地质资料,判断该位置是否靠近了溶洞或偏向了裂缝,然后确定用何种材料加以处理,一般采用黏性土进行回填夯实,然后再钻。

3.3坍塌的处理办法

如果坍塌发生在孔口附近,就应该把护筒马上拆掉,把护筒周围用土回填夯实一段时间后再把护筒焊接加长后重新埋好再钻。如果坍塌发生在钻孔内部,当查明坍塌,不很严重时,可以回填砂石和粘土后,继续钻进;当坍塌比较严重时,在回填砂石和粘土后,必须等沉积物沉积一段时间达到密实后方可开钻。再者,由于工人技术不高,停钻时间过长或提升钻头的幅度过大等都会造成塌孔。人为因素引起的塌孔,只要在施工中加强管理就能避免事故的发生,此外,施工时应注意控制混凝土的用量、和易性以及拔管的速度。

3.4钢筋笼偏位的处理办法

为了避免钢筋笼偏位,首先要把重粘度较低的泥浆换掉,让泥浆达到使用标准后再继续提钻,还要根据气候特点来浇灌混凝土,把握好浇灌时间,加快速度,如遇恶劣天气,就要采用一定数量的缓凝剂,来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如果施工时遇到钢筋笼上浮现象,一定要沉着冷静,有序作业,想办法来确保钢筋笼上浮时发生的偏差度不超过规定值。

3.5导管堵塞的处理方法

避免导管堵塞应合理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准备浇混凝土之前应尽量积累大量混凝土,尽可能提高混凝土浇注速度,用浇注混凝土产生极大的冲击力来克服泥浆阻力,并且快速连续浇注能让混凝土和泥浆一直保持流动状态,从而防止导管堵塞。

3.6断桩的处理办法

避免断桩的措施有:合理布置桩,让中心距宜大于3.5倍桩径;合理设置打桩顺序及桩架行走路线,尽量减少对新桩即未达到强度桩的影响。一经发现断桩,应将断桩段拔出,将孔清理干净后,将其面积略增大或用铁箍连接,再重新灌注混凝土补做桩身。

3.7颈缩的处理方法

防范及处理办法:选用密度、胶体率、黏度相对较大的质量高的泥浆,尽可能降低失水量;扩大孔径,上下反复扫孔;成孔时加大泵量,提

高成孔的速度,这样孔壁在成孔一段时间内会形成泥皮,孔壁则不会渗水和引起膨胀。

3.8桩底沉渣量过大的处理方法

认真检查,采用正确的测绳与测锤;一次清孔后,若不符合要求,要采取措施,如改善泥浆性能、延长清孔时间等;下完钢筋笼后,应在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应进行二次清孔;二次清孔可利用导管进行,准备一个清孔接头,一头接导管,一头接胶管,在导管下完后,提离孔底0.4m,在胶管上接上泥浆直接进行泥浆循环。

4.结语

想要在桩基施工中不发生或少发生事故,首先必须从桩基施工组织抓起,进行专项设计严格把关,并培养一批会管理、懂技术的业务骨干,能深入施工现场并坚持以防为主,把好施工中的每一道程序关口,从而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即可达到桩基施工进度快,质量高,信誉好的境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JGJ120-20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北京,2012.

[2]吴成海.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9).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