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完整)
2025-10-04 05:24:57 责编:小OO
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完整)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瞵视(lín)     蜷伏(juán)    筵席(yán)     羞怯(qiè)

B.温驯(xùn)     嗔怪(chēn)    污涩(sè)      褴褛(lǔ)

C.干瘪(biě)     蹒跚(shān)    禁锢(gù)      萦绕(yíng)

D.狡黠(xiá)     魁梧(wú)      摇曳(yè)      少时(shào)

2、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锡萡         晕眩         轻捷         见异思迁

B.帐蓬         硬朗         拼凑         惊慌失措

C.诀别         狭隘         烂漫         喜出忘外

D.侍奉         遮蔽         鉴赏         美不胜收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董洁是个优秀的演员,她把《金粉世家》中冷清秋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B.韩国执意部署“萨德”,对我国的严正声明和强烈置之度外,必将自食其果。

C.不管你的骗术有多高明,作案痕迹处理得多干净,都会有办法让你在证据面前显露原型。

D.他在这次选拔中脱颖而出,以主攻手人选的身份进入了国家排球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

B.通过哈桑的誓言“为你,千千万万遍”,使我懂得了朋友间友谊的珍贵。

C.航天员举着国旗,通过摄像机镜头送出了节日的问候。

D.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已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5、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比喻)

B.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比喻)

C.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比喻)

D.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反问)

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语文是学习,就是一段精彩的旅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这些美味大餐中,我们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体味人生的千姿百态。

②你将与安东尼奥交流,领悟戏剧中的人生,人生中的戏剧。

③你将与孔乙己对话,体味生命的本质,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④所以,爱语文,就是爱生活,爱人生!

⑤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一道道视觉美味,也是一道道精神大餐。

⑥在旅行中,你将走进小说天地,登上戏剧舞台。

A.⑤①④⑥②③    B.⑥⑤①③②④

C.⑥③②⑤①④    D.⑤①⑥③②④

7、默写。

(1)春天像小姑娘,__________,笑着,走着。(朱自清《春》)

(2)曹操《观沧海》中极写大海吞吐日月、含蕴群星的壮阔气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____”以大景与小景互相映衬,写出了江面的开阔。

(4)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

(5)古诗中,“月”常被诗人用作寄托思念朋友情感的载体。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竟不可得            竟:______

(2)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设帐:______

(3)众服为确论          为: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2)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4.寻找河中石兽时,老河兵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从中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葡萄干面包

琦君

①我很爱吃葡萄干面包。每天早上吃一片,再喝一杯鲜牛奶,真觉得其味无穷。

②品尝葡萄干面包的滋味,不只在它的香甜,也不只在它的松软,而是由于吃的时候,想起当年守着母亲,看她眯起眼睛,全心享受葡萄干面包的快乐神情。

③六十年前,哪有现在这样“浑身”布满葡萄干的面包呢?那时一个小圆面包上,只有正镶一粒葡萄干,边上偶尔再黏上一两粒,那就是不得了的丰富啦!

④母亲有胃病,很“新式”地要吃“西点面包”。每回长工有事进城,才顺便为她买几个带回来。母亲把它们当宝贝似的收在碗橱里,厨房工作做得正忙,胃里饿得直冒酸水,她就拿出面包咬一口,又放回去。直到饭菜都烧好,她才坐在門槛边那张长凳上,把一双站得疼痛的小脚搁在矮竹凳上,捏着葡萄干面包,看一眼,咬一口,细嚼慢咽地品味起来,但总是把那两三粒葡萄干留到最后才吃。我在她身边转来转去,实在想看那几粒葡萄干,老是问:“妈妈,您为什么还不吃葡萄干呀?”她总是说:“急什么嘛,总要嚼得细细的才补呀!”我说:“才两三粒葡萄干,还补不到牙齿根呢!”母亲笑眯了眼说:“谁说的,葡萄干补血的,补了血,浑身都补了。”

⑤有一回,我实在忍不住流口水,心生一计,忽然一声大喊:“妈妈,面包上有一只苍蝇。”说时迟,那时快,我伸手就把那粒葡萄干剥下塞到了嘴里。母亲笑骂:“你这个馋嘴丫头,欺侮我近视眼。只那么一粒葡萄干你都抢。我做的枣泥糕多好吃,你不去吃,来抢我的葡萄干面包。我是有胃病,不能吃糯米呀!”

⑥我心里也觉得很抱歉,对自己说:往后再也不这样淘气了,一定要把好吃的东西留给妈妈吃。可是从那以后,母亲反倒把葡萄干都剥下来留给我吃。我说:“你自己吃嘛!”她说:“甜的吃多了不舒服。”我有点不信,但还是把她留给我的葡萄吃了。

⑦有一回,老师因为我作文做得好,要奖赏我,问我喜欢什么。我马上说:“葡萄干。”老师给我买来像火柴盒那么小一盒葡萄干。盒子上画的是一个漂亮番女捧着一篮绿绿的葡萄。我把盒子打开,撮出一粒放在嘴里含着,在心里说:我一定要省着给妈妈吃。于是把它塞在母亲的枕头底下。晚上临睡时,母亲发现了,眯起眼睛看了半天,问是什么,我说:“是补血的葡萄干呀!”母亲高兴地打开来,撮了一粒放在嘴里,慢慢地咀嚼。我靠在她怀里,仰起头来看她那一脸笑眯眯的模样,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这么孝顺过呢!

⑧那盒葡萄干在母亲的枕头下放了好多天,她总是舍不得吃。还是我忍不住摸出来撮一粒塞在母亲嘴里,撮一粒放在自己嘴里,母女二人,并肩躺在床上,你一粒,我一粒,边吃边唱山歌,好多天才把葡萄干吃完。

⑨如今回味起来,觉得一生也没吃过那么好吃的葡萄干呢!

(选自《读者·校园版》)

1.文章第②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2.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画线处三次写到母亲吃葡萄干的细节?请结合句子内容简要回答。

3.文中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4.文章的结尾非常绝妙,请说说这样结尾的好处。

2、超重

肖复兴

①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地挤在一起。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像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

②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不时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不过,我发现,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舍的场面,那样的场面,似乎只留给了情人之间的拥抱和牵手。

③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凉鞋露出的脚趾涂着鲜艳的豆蔻,这样风韵犹存的女人,在我们的电视剧里一般还要在男人怀里撒娇呢。现在,她像是只温顺的猫,眼神有些茫然。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带!都超重啦!”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小媳妇。“10公斤!”只有儿子对母亲才会有这样肆无忌惮。听口音,是南方人。于是,我看见母亲开始弯腰蹲了下来,把捆箱子的行李带解开,打开箱子,那是一大一小赭黄色的两个名牌箱。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西,首先翻出的是两袋洗衣粉,儿子气哼哼地嘟囔着:“这也带!”然后又翻出一袋糖,儿子又气哼哼地嘟囔一句:“这也带!”接着把好几铁盒的茶叶都翻了出来:“什么都带!”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看儿子天女散花般把好多东西都翻了出来,面前像是摆起了地摊。最后,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紧接着下手往箱底伸了,只听见母亲叫了声:“被子呀,你也不带了!”

④我有些看不过去,走了两步,冲那个一直气哼哼嘴噘得能挂个瓶子的儿子说:“10公斤差不多了,你东西都不带,到了那儿怎么办?”儿子不再扔东西了,母亲站了起来,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先去试试再说。”我接着对那个儿子说,他开始收拾箱子,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儿子推着行李车走了,我问那位母亲孩子去哪里,她告诉我去英国读书。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地摊了一地。

⑤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养儿方知父母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他们可以埋怨父母的娇惯和期待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

1.请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的标题“超重”的含义。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析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3.文章第③段交代“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请发挥想象在下面的情境中补写一段心理描写。

儿子在飞机上心情似乎还有些怏怏,不觉已飞到英国,飞机着陆了,他走出舱门,不禁打了一个寒噤,不巧这里降温了,当他打开箱子想加件衣服时,箱子里除了必需的内衣外,一件外衣也没有……

4.父母之爱“超重”,儿女之爱却如此轻微,二者严重失衡,作为儿女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才能不让爱的。

四、写作题(40分)

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假设你走进一个神秘莫测的森林王国。你能听懂那里花草树木的语言、飞鸟虫鱼的交谈、泉水山石的对话,并且还能和它们一起交流、生活……在那里,你们之间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你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

请你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2)题目:做了一回最好的我

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参:

一 

C

D

D

C

B

C

(1)花枝招展的(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4)小桥流水人家(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二 

1.(1)终了,最后(2)设馆教书(3)认为是

2.(1)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向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它们的)踪迹。

(2)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

3.讲学家“笑”,是他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老河兵“笑”,则是因为他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

4.说明做任何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联系实际做出正确判断。

三 

【答案】

1.承上启下,由写自己喜欢吃葡萄干面包引出下文对母亲的回忆。

2.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了母亲对葡萄干面包和葡萄干的珍爱和吃葡萄干面包时的享受,表现了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对亲情的守护,洋溢着平凡生活的幸福。

3.从母亲对葡萄干的珍爱和吃葡萄干面包时的享受状态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热爱生活,珍惜亲情的人;从母亲在厨房里忙前忙后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勤劳的人;从母亲把所有葡萄干都剥下来留给女儿吃,可知她是一个疼爱女儿的人;从她总是和女儿笑眯眯地说话,和女儿的融洽相处,可知她是一个温柔的人。

4.本文的结尾说明当年的葡萄干好吃关键在于是和母亲一起吃的。一回味其中的味道就会想起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日子,里面包含着母爱,包含着亲情。点明主旨,引人回味。

【答案】1.表层含义是指所带的行李超重;深层含义是指父母的期待超重、情感超重.

2.这个句子运用了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和细节描写.“忧郁”写出了母亲因儿子带的东西少而担忧的心理;“斑纹”一词表现了母亲一贯为儿子操劳,美丽的容颜己不再年轻.这个句子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殷殷的母爱.

3示例一:“唉!我真混蛋,竞然没有理解妈妈的一片苦心,挨冻是小,关鍵是我伤了妈妈的心,妈妈,对不起,儿子现在懂你了!”示例二:他呆呆的立在那里,此时他感受到的不只是身上的冷,还有心中隐隐的痛,他不禁懊悔起了登机前的表现,但他悔的不是自己没带御寒的衣服;悔的是自己对妈妈的态度,悔的是的妈那颗柔软滾烫的心却被自己扎上了尖尖的刺.想到这里,他冰冷的面颊上流下了两行热热的泪.

4.提示:从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孝敬父母三方面作答,答出其中两个方面并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分析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四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