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注浆设计统一要求(评审后稿20150119)
2025-10-04 05:24:50 责编:小OO
文档
北京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 注浆设计统一要求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零一五年一月目录

1 总则 (1)

2 小导管注浆 (1)

2.1 一般规定 (1)

2.2 超前小导管参数设计 (1)

2.3 锁脚锚管参数设计 (2)

2.4 注浆参数设计 (2)

3 深孔注浆 (3)

3.1 一般规定 (3)

3.2 布孔方式 (3)

3.3 注浆参数设计 (4)

3.4 止浆墙设计 (4)

3.5 检验要求 (4)

4 旋喷注浆 (5)

4.1 一般规定 (5)

4.2 布孔方式 (5)

4.3 注浆参数设计 (5)

4.4检验要求 (6)

5 附件 (6)

5.1超前小导管参数参考表 (6)1总则

1.0.1 为了规范化和标准化北京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注浆设计,使工程在满足安全、工期要求情况下造价更加合理,同时作为新建轨道交通工程土建工程设计中的指导性文件,特制定本规定。

1.0.2 本规定在总结近些年来北京已建成的轨道交通土建工程注浆设计及施工经验,结合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而制定。

1.0.3 本规定适用于北京市轨道交通新建土建工程中暗挖隧道小导管注浆、深孔注浆、旋喷注浆设计,其它改、扩建轨道交通土建工程可参考执行。

1.0.4 北京市轨道交通新建土建自身风险工程和环境风险工程保护设计原则上应符合本规定要求,对于特、一级环境风险工程,尚应按照《北京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中相关评审程序执行,本规定不替代评审要求。

1.0.5 北京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注浆设计除应遵守本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和北京市地方标准的有关规定。

2小导管注浆

2.1 一般规定

2.1.1 小导管注浆包括暗挖隧道超前小导管注浆、初期支护背后充填注浆、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回填注浆和锁脚锚管注浆。

2.1.2 超前小导管注浆适用于无水或降水后自稳能力差的地层。隧道拱部位于填土层、砂层或松散的砂卵石层时,应采用超前小导管进行拱部超前支护,位于中密或密实的砂卵石层、粉土、黏土层等其它地层且其自稳能力较强时,可不注浆。

2.1.3 初期支护背后充填注浆、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回填注浆应遵照《地铁暗挖隧道注浆施工技术规程》执行。

2.1.4 小导管设计应包括导管布设、注浆材料、控制要求等内容。

2.2 超前小导管参数设计

2.2.1 隧道拱部一般按照120°~150°布设超前小导管,位于填土、粉细砂等土层时可按照180°布设。对于多导洞开挖的隧道,临时中隔壁处也应打设超前小导管,打设范围同隧道外侧初期支护。

2.2.2超前小导管一般应采用单排小导管,环向间距一般采用300mm~400mm。当地层稳定性较差或隧道受力转换复杂时,可加密间距。

2.2.3小导管一般采用ϕ=42、t=

3.25钢焊管,当遇砂卵石地层打设困难时,可减小小导管的直径,必要时经专项论证后也可采用无缝钢管。

2.2.4 隧道初期支护格栅间距为500mm时,填土层中打设的超前小导管宜按照两榀打设,打设角度不大于25°,长度为2.5~3m。其它地层打设的超前小导管宜每榀打设,打设角度不大于25°,长度为2~2.5m。同时,应满足前次注浆导管未开挖部分水平长度不小于1m。

2.2.5 隧道初期支护格栅间距为750mm时,超前小导管宜按照每榀打设,打设角度不大于20°,长度为2.5m。

2.2.6 超前小导管参数及打设要求可参考附表5.1。

2.3 锁脚锚管参数设计

2.3.1 暗挖隧道施工中,在隧道台阶、临时仰拱脚部位置,下部土体开挖之前,宜打设锁脚锚管。

2.3.2 一般情况下,在隧道台阶、临时仰拱角部位置每处应打设一根锁脚锚管,沿隧道纵向与初支钢架间距一致。

2.3.3 锁脚锚管长度一般采用2~3m,当遇到卵石地层、打设困难情况时,长度可采用1.5~2m。

2.3.4 锁脚锚管与水平面夹角宜为45°。

2.3.5 锁脚锚管规格与超前小导管一致。

2.4 注浆参数设计

2.4.1 超前小导管注浆浆液一般采用单液水泥浆、改性水玻璃或水泥-水玻璃双液浆,若需要采用TGRM、HSG等浆液时,需经专项论证确定。

1 填土层、砂卵石地层中,宜采用单液水泥浆,但水泥浆里应掺假一定量的速凝剂;

2 粉细砂、细中砂地层中,宜采用改性水玻璃;

3 其余地层中,宜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2.4.2 锁脚锚管注浆浆液一般采用单液水泥浆。

2.4.5 注浆终压为0.3~0.5MPa,扩散半径为0.15~0.25m。

3深孔注浆

3.1 一般规定

3.1.1 深孔注浆设计根据计量方式的不同,设计内容及深度也不尽相同。若按照注浆范围综合计量时,设计仅给出注浆范围、注浆材料及检验指标要求即可;若需按照成孔及注浆等详细计量时,设计需给出布孔方式、注浆参数设计、止浆墙设计、检验指标要求及分段搭接长度等。

3.1.2 应根据加固地层或注浆止水分别进行深孔注浆设计。

3.1.3 在隧道近距离穿越特级、重要一级风险源或拱部处于较大范围稳定性差的地层中时,或隧道洞身存在地下水需要止水时,宜采用深孔注浆加固地层或止水,其它风险情况下采用与否视现场情况,拟采用深孔注浆措施时宜按照相关评审确定。

3.1.4 深孔注浆浆液一般采用单液水泥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若需要采用TGRM、HSG等其它浆液时,需经专项论证确定。

3.1.5 深孔注浆过程控制参数应通过试验确定。

3.1.6 采用深孔注浆加固的土体不宜同时采用超前小导管预加固措施,若与管棚预支护措施同时采用时应经专项论证。

3.2 布孔方式

3.2.1 优先选择自地面向下竖向注浆,需要自隧道内超前注浆时优先选择平行隧道初期支护布孔,若无操作空间,可自隧道掌子面斜向隧道初支外打设,起点可设在掌子面位于初支向内0.5m位置。

3.2.2注浆孔端部间距宜为0.6m~0.8m。

3.2.3沿隧道分段深孔注浆情况下,每循环分段长度根据不同地层内的成孔长度确定,但加固地层时应考虑2m长的搭接,止水时应考虑不小于隧道外注浆厚度的搭接。

3.2.4 采用多排成孔注浆时,应选择梅花形布孔。

3.3 注浆参数设计

3.3.1 采深孔注浆加固隧道周围地层时,一般情况下,深孔注浆宜沿隧道拱部120°~180°设置,隧道初期支护外注浆加固厚度1~1.5m,当风险较大时,按照相关评审程序确定。

3.3.2采用深孔注浆止水时,应根据地下水特性(有无承压性)、土层特性、地下水水头、水位与隧道的关系等综合确定,隧道初支外围和掌子面均应注浆,注浆厚度一般可选择2~3m,并应专项论证。

3.3.3 采用深孔注浆加固地层时,优先选择单液水泥浆,根据现场需要经各方协定也可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3.3.4 采用深孔注浆止水时,宜选择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3.3.5 填土、砂卵石地层中,注浆压力宜控制在0.5~1MPa,其余地层中,注浆压力宜控制在1~2MPa,扩散半径按照0.4~0.6m考虑。

3.4 止浆墙设计

3.4.1 止浆墙宜选择喷射混凝土,厚度200~300mm,内设单层钢筋网片,墙体范围内设置1.5~2m长Φ22@500mm×500mm钢筋锚杆。

3.4.2 止浆墙沿掌子面设置范围,应结合断面开挖方式、加固范围等确定。3.5 检验要求

3.5.1 隧道开挖前应检验注浆效果,主要检验指标包括注浆后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渗透系数的定量指标和开挖面稳定的定性指标。

3.5.2 采深孔注浆加固隧道周围地层时,注浆后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为0.5~0.8MPa,可不检验其渗透系数,并需保证土体开挖后至完成初期支护期间的

开挖面稳定。

3.5.3 采用深孔注浆止水时,注浆后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为0.5~0.8MPa,渗透系数不大于1×10-6cm/s,并需保证土体开挖后至完成初期支护期间的开挖面稳定。

4旋喷注浆

4.1 一般规定

4.1.1 本节仅适用于轨道交通盾构区间始发与接收段、联络通道及泵房段,自地面进行的竖向旋喷注浆地层加固。

4.1.2一般采用二重管方式,若需采用三重管方式,需经专项论证。

4.1.3 旋喷注浆设计应包括布孔方式、注浆参数设计及检验指标要求等内容。4.1.4 注浆孔深度不宜超过25m。

4.2 布孔方式

4.2.1 注浆加固体直径一般采用600mm~800mm,搭接宽度根据注浆孔深度确定,并不宜小于200mm。

4.2.2 采用多排咬合旋喷时,应采用梅花形布置。

4.3 注浆参数设计

4.3.1 旋喷注浆浆液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浆。

4.3.2 对盾构区间始发与接收段、联络通道或泵房自地面旋喷注浆加固时,隧道周围加固厚度范围进行注浆,其余成孔范围内不注浆,但应回填。

4.3.3 盾构区间始发与接收段、联络通道或泵房周围土体加固厚度应根据地下水特性(有无承压性)地下水水头、水位与隧道的关系等综合确定,宜为3m。4.3.4 隧道范围内存在地下水时,盾构区间始发段加固长度宜为盾构机身长度L,接收段加固长度宜为L+2m,隧道范围内无地下水时接收段加固长度宜为L。4.3.5 盾构区间联络通道隧道范围内存在地下水时,应沿联络通道通长范围加固,无地下水时,自正线位置向联络通道加固长度宜为3m。

4.4检验要求

4.4.1 盾构区间始发与接收段、联络通道旋喷注浆加固完成后,隧道开挖前应检验注浆效果,主要检验指标包括注浆后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渗透系数等。4.4.2 加固后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为0.5~0.8MPa,渗透系数不大于1×10-6cm/s。

5附件

5.1超前小导管参数参考表

初支厚度(mm) 格栅间距(m)小导管设置

小导管建议参数

外插角(°)长度(m)

250 0.75 每榀 15~21 2.1~2.3 250 0.50 每榀 15~21 1.8~2.0 250 0.50 两榀 15~21 2.5~2.8 300 0.75 每榀 20~25 2.2~2.4 300 0.50 每榀 20~25 1.9~2.1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