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毛概考试判断题集
2025-10-04 05:36:04 责编:小OO
文档
判断题(共114题)

1.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中也包括晚年的全部思想。 ( √ × )

2.思想基本形成的标志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提出。 ( √ × )

3.思想在大时期处于而且只能处于萌芽状态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党尚处在幼年时期,理论和实践准备都不充分。 ( √ × )

4.思想成熟于土地战争时期。 ( √ × )

5.中国的三个主要法宝是指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土地。 ( √ × )

6.党第一篇反教条主义的文献是《反对本本主义》。 ( √ × )

7.思想最直接的理论来源是马列主义。 ( √ × )

8.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是,因而思想就是个人的思想。( √ × )

9.思想萌芽于中国党的成立和国民时期。 ( √ × )

10.中国社会和民族民主的实际,为思想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源泉。 ( √ × )

11.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内容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自力更生。 ( √ × )

12.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六大上。 ( √ × )

13.马列主义与中国实践是思想诞生的两个重要条件。 ( √ × )

14.中国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思想这个科学概念的是张如心。( √ × )

15.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完整论述是思想达到成熟的重要标志。 ( √ × )

16.《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通信是提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代表性著作之一。

( √ × )

17.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和建设理论的重要内容。( √ × )

18.晚年犯了错误,因此思想并不全都是对的。 ( √ × )

19.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 ( √ × )

20.在中国党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最早、做得最好、贡献最大的是。( √ × )

21.思想的科学涵义作出完整概括的是刘少奇在七大所作的修改党章的报告。 ( √ × )

22.《中国和中国党》一文是标志思想形成的代表作之一。 ( √ × )

23.新民主主义基本思想的提出是思想成熟的重要标志。 ( √ × )

24.学习思想

有助于我们理解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 √ × )

25.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辛亥。 ( √ × )

26.新民主主义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 √ × )

27.中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政治斗争。 ( √ × )

28.人民的惟一宗旨是坚持党对的绝对领导。 ( √ × )

29.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自主是指无产阶级必须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经济、文化上的性。 ( √ × )

30.统一战线的最根本问题是领导权问题。 ( √ × )

31.新旧民主的根本区别在于任务不同。 ( √ × )

32.中国最广大的动力是无产阶级。 ( √ × )

33.三大作风是中国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 √ × )

34.人民建设的最根本原则是官兵一致、军民一致。 ( √ × )

35.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是指戊戍变法运动。 ( √ × )

36.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 √ × )

37.中国党在中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指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土地。 ( √ × )

38.1930年1月,写的进一步论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著名通信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 × )

39.土地时期标志着中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的事件是八七会议。( √ × )

40.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 √ × )

41.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关键问题是建立一支党领导下的。 ( √ × )

42.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土地。 ( √ × )

43.系统阐述中国三大法宝的著作是《新民主主义论》。 ( √ × )

44.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克服主观主义、保持优良作风。 ( √ × )

45.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属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 × )

46.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 ( √ × )

47.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保护,这是新民主主义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 √ × )

48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 √ × )

49.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发端于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 ( √ × )

50.土地时期的苏维埃政权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工农民主政权。

( √ × )

51.没收官僚资本带有民主和社会主义双重的性质。 ( √ × )

52.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实行耕者有其田。

( √ × )

53.新旧民主主义文化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民族形式。 ( √ × )

54.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全面阐述新中国的国家政权理论。 ( √ × )

55.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 ( √ × )

56.新民主主义的政权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 ( √ × )

57.民主取得胜利后,中国党对于民主必须向社会主义转变这一问题的认识才变得逐渐明确而坚定起来。 ( √ × )

58.根据国情,中国应走先机械化后合作化的道路。 ( √ × )

59.民主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到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其两面性已经消失。 (√ × )

60.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具有既不同于社会主义社会,也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 ( √ × )

61.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只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而不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 ( √ × )

62.在中国,没收官僚资本具有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双重性质。( √ × )

63.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在中国结束。 ( √ × )

.的根本目的是夺取政权。 ( √ × )

65.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

( √ × )

66.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之后才实际开始的。 ( √ × )

67.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初的设想,中国这样的国家应该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 √ × )

68.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 ( √ × )

69.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因此不能成为国民经济的领导成份。 ( √ × )

70.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条先建设后改造的路线。 ( √ × )

71.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我国从此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 √ × )

72.建国之初,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 √ × )

73.三大改造完成之后,党的任务就是集中精力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 ( √ × )

74.在建国初期(1949-1952年),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实际上已经开始了。 ( √ × )

75.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必须按照苏联模式在中国搞社会主义建设。

( √ × )

76.在我国,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 ( √ × )

77.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解决我国各民族之间矛盾的正确方针是“一国两制”。

( √ × )

78.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 √ × )

79.我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 √ × )

80.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社会矛盾。 ( √ × )

81.中国党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实质上就是要在中国实行多党制。 ( √ × )

82.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 √ × )

83.社会主义不能和商品经济相联系。 ( √ × )

84.中国党成为执政党后,通过多种途径来加强自身建设。 ( √ × )

85.三大改造完成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 √ × )

86.社会主义社会同样也存在社会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运动推动社会主义向前发展。 ( √ × )

87.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根本问题,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是很明确的。 ( √ × )

88.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是借鉴别国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

的路。( √ × )

.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是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力量进行改革。 ( √ × )

90.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是阶级斗争。 ( √ × )

91.提出正确处理十大关系必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 √ × )

9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是既相适应又相矛盾。 ( √ × )

93.社会主义社会只存在非对抗性矛盾,不存在对抗性矛盾。 ( √ × )

94.随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过渡时期便结束了。 ( √ × )

95.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 √ × )

96.实事求是同时还蕴含着自主和群众路线的丰富内容。 ( √ × )

97.在思想中,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整体上来说已经很成熟。

( √ × )

98.1930年5月,发表了《反对本本主义》的历史名篇,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个词。 ( √ × )

99.马列主义、思想、理论是各自的理论体系。 ( √ × )

100.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颇有建树的探索。 ( √ × )

101.由于当时并无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提法,因此,1930年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并没涉及到这个问题。 ( √ × )

10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 ( √ × )

103.思想中的一些具体内容在今天已无现实的可操作性,因此,不必学习思想了。 ( √ × )

104.实事求是、自主、群众路线三条原则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单独实行。

( √ × )

105.实事求是是思想的精髓,因此,不可能违背这一原则。 ( √ × )

106.1945年召开的七大,将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载入党章。 ( √ × )

107.自主是将和建设的立足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不拒绝外缓,也不依赖外援。 ( √ × )

108.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的。 ( √ × )

109.在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自主三原则中抽掉任何一

条,思想科学理论的大厦就会坍塌。 ( √ × )

110.“实事求是”这句成语在中国党人看来,只是对求实的治学态度和方法的赞扬。

( √ × )

111.1997年召开的十五大不再把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 √ × )

112.理论是对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 × )

113.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自主是思想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因此也贯穿于晚年的错误思想中。 ( √ × )

114.思想完全是关于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理论。 ( √ × )

判断题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 86. √ 87. √ 88. √ . √ 90.√ 91. √ 92. √ 93. √ 94. √ 95.√ 96.√ 97.× 98.√ 99.× 100.√ 101. × 102. ×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