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基于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现状和改进研究
2025-10-04 05:36:45 责编:小OO
文档
基于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现状和改进研究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读、写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出发,对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提出了改进当前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方法,希望可以对小学语文教师起到一定参考作用,促进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和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现状;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必须要加强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才能使学生树立起良好的阅读意识,并且逐步形成完善的阅读方法。因此,在小学语文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值得教师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必须对当前存在的不合理之处进行剖析,从表现出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以便能够切实提升小学生阅读水平。 

  一、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现状分析 

  (一)阅读环境不完善 

  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说来,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对阅读环境的完善还不是很到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使得阅读习惯培养没有取得预期中的效果。阅读环境是熏陶学生情操的重要因素,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进行阅读活动,从中发现能够适用于语文学习的各种知识。阅读环境的不完善,使得这些作用都没有实现。因此,对于语文教师而言,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进行阅读环境的构建,使其服务于阅读习惯培养。 

  (二)阅读兴趣不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小学生说来,兴趣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当中,并且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但是,当前的实际情形是,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不高昂,不少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这就使得阅读习惯培养的工作难以有效落实下去了。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师自身对阅读习惯培养的认识存在误区,将阅读习惯培养当成了简单的教学活动,在其中以主导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得阅读习惯培养丧失了公平对等的教学氛围,进而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 

  (三)阅读方法不科学 

  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科学的阅读方法作为支撑,否则学生难以体会到阅读中的乐趣。当前,教师在进行阅读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使得学生所掌握的阅读方法存在不科学的问题。首先,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依照传统模式进行,还是在“读书做笔记”或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样的思维模式下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这样显然无法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在阅读方法上出现杂乱无章的情况。其次,教师在阅读方法指导上对学生实际缺少考量,没有选择与学生身心特点相对应的手段进行阅读方法培养。 

  二、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改进对策 

  (一)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 

  构建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对学生进行阅读习惯培养的基础。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就阅读环境的构建进行努力。首先,在硬件环境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设置一个阅读角度,摆放一个小小的书架,设置一些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与语文教学的相关读物,以供学生平时阅读。其次,在氛围环境方面,教师可以设置鼓励阅读的活动,比如鼓励学生每天进行适量的阅读,并且写下一点阅读笔记。教师每周对学生的阅读笔记进行品读,选择其中优秀的篇目进行全班朗读,并且给予学生一定奖励。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和学生一起进行阅读,对某些问题进行共同探讨。比如在教学《静夜思》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和学生一起通过画画、表演的形式对文中内容进行展示。如此,就可以通过教师的作用带动学生参与阅读,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对学生阅读兴趣加强培养 

  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加强阅读兴趣的培养,以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从学生的兴趣点或是身心特点着手,通过巧妙的方法渗透兴趣培养。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全面调查。可以发现,小学生普遍对动画存在非常浓厚的兴趣,喜欢具有较强故事性的小文章。由此,教师在进行阅读兴趣培养时,就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其次,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创造兴趣点。比如,在阅读《乌鸦喝水》这篇文章的时候,由于文章本身就是一个关于乌鸦喝水的小故事,因此具有能够吸引学生的基本要素。教师就可以更进一步,运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对文章内容进行演示。如此,就可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如此,在阅读完文章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上台对文章内容进行演示,表演乌鸦喝水的整个过程。这样,就可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优化阅读方法的培养 

  在阅读习惯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加强阅读方法的优化培养。首先,教师应该从阅读目的出发,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带着目的展开阅读,比如认识陌生字词、积累优美的句子、理解文章含义等。带着目的进行阅读,可以让阅读更加具有针对性。其次,教师需要站在对等的立场和学生一起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以自身的阅读行为对学生形成向导,从而让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结语 

  阅读习惯的培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极其重要,但是当前阅读习惯的培养还存在环境不完善、学生兴趣缺失等问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针对性地强化阅读环境构建、加强学生兴趣培养等。如此,才能消除当前语文阅读习惯培养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单伟英.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5(11). 

  [2]朱成友.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改进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1). 

  (编辑:陈岑)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