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方案
2025-10-04 05:35:05 责编:小OO
文档
中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方案

一、需求分析

(1)对要培训的中学教师进行前期的需求意向的调研,确定其需要哪些方面的培训,如想培训PPT制作技能,想培训多媒体设备使用的意向等等

(2)汇总培训需求意向,用Excel等图表工具,进行汇总,并将汇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明确中学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培训意向。

(3)根据中学教师的需求意向,把教师的培训需求分解成一个个可以培训的点,采用发调查问卷、访谈的方式,进一步挖掘教师的对于信息化教学具体的需求。具体明确到哪些培训是中学教师所必需需要的,哪些是中学教师所不需要的。如对于多媒体的操作不会,具体到是对电脑操的不会操作,还是对多媒体控制台的不会操作。

(4)收集、汇总中学教师培训的各种具体需求

(5)对收集来的需求表进行综合分析,整理培训需求

(6)对每一位教师的每个具体的需求,和一些老师的特殊的需求,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列,整理,并撰写需求分析报告

(7)将需求分析报告交给相关培训专家,让专家对一些错误和不当之处进行修改,并且邀请一些受培训的教师一同协商,确定最终的需求分析报告。

(8)将需求分析报告存档

二、制定培训计划

(1)根据中学老师具体的培训需求,依据奥苏贝尔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确定骨干教师的培训目标,可以详细的分为:知识目标、行为目标、情感目标。

(2)根据培训目标,确定培训的培训时间、培训设备、培训讲师、培训考评方式等等的培训计划的组成要素。

(6)对培训准备费用如教材费等,培训开展费用如人员薪资支出费用,培训管理费用如电费等杂项费进行预算,同时编制培训预算表。

(7)根据培训过程中划分的各个要素,以及所需要的培训预算,确定培训计划,让培训在所能够提供的预算中完成培训目标,满足广大中学教师对培训的需求。

(8)将培训计划交给培训专家进行评审,修正不足,同时将培训计划下发给中学教师代表,让其查看是否能够满足他们对培训的需求。

(9)将培训计划进行归档整理,以保障下一次培训时使用和方便进行档案管理

(10)培训计划下发给受培训的中学教师

三、课程开发

1、课程体系的设计开发

(1)根据需求分析报告确定课程体系设计目标,并用外显的行为目标和表现性目标进行描述。

(2)根据课程体系设计目标,把需要培训的内容按照知识的内容分类,分组,把相同或相似性质的内容组成一门课程,将所有的课程组织起来,变成一个课程体系框架。

(3)分析能力的要求,将需求中的行为转化为能力,如PPT制作需求转为电脑操作的能力

,通过逐级分化的手段,直到达到受训者的起点能力

(4)根据受训的教师能力的起点,和课程的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书写,并配备案例等内容,形成一门课程。

2、课程内容开发

(1)根据前期课程调研需求,和课程体系的研发设计,明确这门课程的所满足的中学教师的需求

(2)根据这门培训课程所确定的满足的培训需求,如满足中学教师会使用PPT的需求,收集相关的资料,可以是纸质的资料,也可以是视频多媒体等等的资料。

(3)根据收集的培训的资料,对培训的课程的内容进行编写,形成培训课程的教材或者是培训课程的成套的讲义。

(4)对组织好的课程内容,请一线的培训师进行试讲,并且请受培训的中学教师代表、培训专家旁听试讲的内容。

(5)在试讲后,听取培训专家的建议和中学教师代表的意见,对培训课程的内容进行修改,最终确定培训的内容。

(6)编写培训教材,并将培训教材下发给相关的受培训的中学教师,最后将培训教材整理归档。

四、培训实施

1、培训讲师的选择

(1)首先明确培训讲师的需求,培训中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教师,应具备较好的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在讲课时能够生动活泼,并且富有表现力。

(2)在校内的教师中发布可以胜任此次培训的教师的招聘要求

(3)收集、汇总各个教师的报名信息

(4)对各个教师所提交的简历进行筛选,确定候选人员

(5)组织候选人对要培训的内容进行试讲

(6)对候选人员的知识储备、教学能力、言语能力等综合进行评价,最终确定培训的讲师

2、培训地点的选择

(1)在选择场地前,首先制定选择场地的标准。培训中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地点必须是有多媒体设备的多媒体实验室,并且配备网络。

(2)在全校范围内搜索符合条件的教室,并对挑选出来的教室进行改造,让其更加适合培训的需要,更好的满足本次培训的需要。

(3)向相关的部分申请教室的使用,并明确使用的日期,使用的教室数量等等,签订使用保证书。

(4)对与培训地点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如培训地点的具体位置、使用的具体时间等等。

3、通知的发放

(1)对要发放的通知的项目进行确认,对于中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需要发放的通知包括培训的时间、培训的地点、培训的讲师、培训的课程名称、是否住宿等等。

(2)组织宣传部分制作精简又美观的“培训通知单”

(3)本次培训的主要对象为中学教师,所以需要确定培训的人员数量,并且打印“培训通知单”

(4)对发出去的通知单的反馈信息进行汇总,确保所有的教师都能够收到培训的通知单,对于没有收到通知单的受训的教师,应及时联系本人,将通知单发放出去。

4、住宿安排

(1)根据发放通知单的反馈信息,确定需要住宿中学教师的人数

(2)通过前期的培训预算,确定受训教师入住的房间类型、单价、数量以及总额等等。

(3)根据确定的住宿的条件,选择受训教师的住宿地点。由于不能占用学校内部的学生的住宿地方,所以需要在外面选择合适的宾馆,酒店,通过进行价格的商讨,最终确定哪一家的酒店适合居住,并与其签订相关的住宿合同。

(4)编制“宿舍”安排通知单,并发放给需要住宿的中学教师。

(5)给提供住宿的宾馆支付预付金,并且组织中学教师入住

(6)中学教师入住后,可以对住宿条件就是的反馈,通过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住宿条件,以保证住宿的中学教师的满意。

5、受训教师订餐安排

(1)根据教师反馈的是否安排就餐的信息,制定中学教师的用餐时间、用餐标准、用餐单位选择、用餐预算等等的用餐计划

(2)搜集、分析相关餐饮单位信息,并与其洽谈,最终选定中学教师的培训用餐单位单位

(3)与相应的用餐单位签用餐合同,并支付预定的用餐费用

(4)在培训课程结束后,一起集中组织受训教师用餐,并对部分教师用餐感受进行回访,并照顾到有特殊用餐需求的教师。

6、培训订车安排

(1)通过发放的通知的反馈,确定需要车辆接送的教师的人数,从而确定所需车辆的车辆的数量。

(2)对学校提出培训用车申请,提交申请单,申请单包括车辆使用时间、车辆使用数量、车辆的驾驶员等等。

(3)学校对用车申请单进行审核,最终确认、发放培训用车。

(4)对培训用车进行检查、交接,确保用车的安全和符合用车的程序。

7、相关物品购买

(1)统计教师培训过程中需要购买的物品,如投影仪、听课本、中性笔等等,并对需要购买的商品列出清单。

(2)搜集培训过程中需要购买物品的价格信息,并对相关的价格信息进行整理,记录,形成培训物品价格表,并编制预算。

(2)根据价格信息,寻找培训物品的供应商,并对相关的供应商进行筛选,通过洽谈,最终选定培训物品供应商

(3)对培训物品进行购买、验收、办理入库

(4)对购买的物品进行登记、编号,并编写购买文档,

8、受训教师出勤管理

(1)制定中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考勤制度,其中包括上课时间、下课时间、休息时间、晚休时间、请假等等,确保培训过程的有序进行。

(2)编制“考勤记录表”,包括课程名称、培训讲师、培训时间、培训内容、签到的次数、迟到次数等等。

(3)对每一个班级确认受训的中学教师的名单

(4)培训期间,每一次培训都需要进行考勤签到,迟到、早退要进行说明,对于请假要有请假事由等等。

(5)培训结束后,将培训过程的考勤记录进行汇总,形成考勤情况汇总表

(5)对考勤记录表进行归档保存

9、培训档案保存

(1)首先对培训过程中的形成的培训档案分类、整理、编号、统计,此次中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主要的培训档案包括培训的考勤、培训课件、培训的教学用具等等。

(2)将分类整理好的各种档案进行汇总,编制“培训档案汇总表”

(3)将汇总好的培训档案汇总表归档,入库

(4)随着培训的深入,培训档案应该及时更新、定期清理(清理时应填写培训档案销毁登记表)

(5)编制好的培训档案,应该能够便于查阅,并做好查阅的登记记录。

五、培训评估

1、培训效果评估

(1)对于中学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训评估目标应该为通过培训,中学教师的信息化的教学能力是否提高,能否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教学等,而评估的对象为受训的中学教师。

(2)制定评估实施的时间;评估的方式,如是考试方式还是作品的方式;评估的对象,如是抽样评估还是全部评估,是评估受训教师还是评估培训师等等,形成最终的评估方案。

(3)按照评估方案,实施培训效果评估,对评估的结果进行分析,汇总

(4)根据对汇总的评估结果,撰写评估报告,其中评估报告应包括评估目的、评估实施过程、评估结果、参考意见等等。

(5)对评估报告的资料进行归档、整理、保存

2、培训效果调查回访

(1)制定回访的目的,如确定此次培训是否确实提高了中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回访的形式,是访谈法还是问卷调查法;回访范围,是局部的地区的回访还是全部地区的回访等等。从而形成培训调查回访方案。

(2)通过回访的目的,回访的形式,设计回访问题,确保回访的问题,能够真正的获取想要得到的培训信息

(3)对受训的教师实施回访,并对回访的结果进行分析、汇总,形成回访的调查报告。

(4)对回访调查报告资料进行整理、归档、保存

3、改进方案编制

(1)根据回访调查报告和培训评估效果报告,制定出培训分析报告,并提出提出下一步需要改进的培训目标

(2)编制培训改进方案,如改进培训流程、改进培训的制度、更换培训教师等等。

(3)根据培训改进方案,进一步的修正、完善原有的培训方案

(4)实施改进后的培训方案、并对培训效果再次评估,这样不断的往复循环,使得每进行一轮的培训,培训效果较前一次的培训,都有所提升。

本次中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方案采用是教学设计中的ADDIE模型的方式来展开叙述,由于缺乏实际的培训经验,并且也没有相关的培训手册可以参考,所以只能笼统的概括说明培训的主要步骤,随着以后培训经验的增多,相信培训项目的设计也会更加的完善!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