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2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5-10-04 05:37:05 责编:小OO
文档
202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阅读以下文言文,回答问题。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汝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汝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略有删改)

【注释】①荀巨伯:东汉颍州(今属河南)人,生平不详。②胡:古代称北边或西域的民族。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汝可去

(2)远来相视

2.翻译句子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这则故事里,荀巨伯表现出了哪些优良的品德?

阅读以下文言文,回答问题。

雷震

沈括

内侍①李舜举②家曾为暴雷所震。其堂之西室,雷火自窗间出,赫然出檐,人以为堂屋已焚,皆出避之。及雷止,其舍宛然,墙壁窗纸皆黔③。有一木格,其中杂贮诸器,其漆器银扣④者,银悉镕流在地,漆器曾不⑤焦灼。有一宝刀,极坚钢,就刀室中镕为汁,而室亦俨然。人必谓火当先焚草木,然后流金石,今乃金石皆铄,而草木无一毁者,非人情所测也。佛书言“龙火得水而炽,人火得水而灭”,此理信然。人但知人境中事耳,人境之外,事有何限,欲以区区世智情识,穷测至理,不其难哉!

【注】①内侍:官名。②李舜举:字公辅,元丰年间曾与沈括一道领兵抵御西夏军。③黔(qián):黑色。④银扣:用银装饰。扣:用金属装饰镶嵌器具。⑤曾不:并没有。曾:副词,用来加强语气。

4.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银悉镕流在地(   (2)今乃金石皆铄

(3)此理信然(          (4)人但知人境中事耳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以为堂屋已焚/撰长书以为贽(《送东阳马生序》)

B.曾为暴雷所震/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C.而室亦俨然/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

D.其堂之西室/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6.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及雷止,其舍宛然,墙壁窗纸皆黔。

7.“非人情所测也”中“人情”具体指:____________;“不其难哉”中,“难”在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孝景三年,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①,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

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急,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②,不肯往。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③等绝吴楚兵后食道④。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夜,军中惊,内相攻击扰乱,至于太尉帐下。太尉终卧不起。顷之,复定。后吴奔壁东南陬⑤,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吴王濞弃其军,而与壮士数千人亡走,保于江南丹徒。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降其兵购吴王千金。月余,越人斩吴王头以告。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破平。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华书局2009年1月)

注释:①剽:强悍。轻:轻捷。②便宜:有利,适宜。③弓高侯:名韩颓当。④食道:即粮道。⑤陬:角落。

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

汉 兵 因 乘 胜 遂 尽   虏 之 降 其 兵 购 吴 王 千 金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

(1)东击吴楚                       (2)愿以梁委之

(3)数欲挑战                       (4)而与壮士数千人亡走

10.翻译句子。

(1)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不肯往。

(2)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破平。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

11.周亚夫是怎样平定叛乱的?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加以简析。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郭淮作关中都督①,甚得民情,亦屡有战庸②。淮妻,太尉王凌③之妹,坐凌事④,当并诛,使者徵摄⑤甚急,淮使戒装⑥,克日⑦当发。州府文武及百姓劝淮举兵,淮不许。至期,遣妻,百姓号泣追呼者数万人。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既至,淮与宣帝书曰:“五子哀恋,思念其母,其母既亡,则无五子。五子若殒,亦复无淮。”宣帝⑧乃表,特原淮妻。

(节选《世说新语》)

【注释】①郭淮:三国时期魏国名将。都督:地方军政长官。②战庸:战功。③王凌:历任魏国司空、太尉,密谋废立之事,被大将军司马懿讨伐,后自杀。④坐凌事:因王凌犯罪一事受牵连。⑤徵摄:收捕,捉拿。⑥戒装:准备行装。⑦克日:约定日期。⑧宣帝:司马懿,魏国时为大将军,后被晋朝追尊为宣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五子若殒/若屈伸呼吸

B.淮不许/以身相许

C.宣帝乃表/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D.特原淮妻/情有可原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

(3)请你结合选文说说郭淮是一个怎样的人。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题目。

【甲】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见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选自《苏轼文集》)

【乙】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①视之,乃鹜②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③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④焉,盖创鹜之报也。

(选自《客斋随笔》)

【注】①熟:仔细。②骜:野鸭。③雏:生下不久的:幼小的(多指鸟类)。④裕:富裕。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锦囊玉轴________               (2)处士笑而然之________

(3)昔皖南有一农妇________     (4)微闻禽声________

14.下列各项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有戴嵩《牛》一轴

A.熟视之,乃鹜也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C.巍巍乎若泰山 .此画斗牛也

1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

阅读以下文言文,回答问题。

戚继光①,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②。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⑧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④,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⑤,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⑥,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⑦均为名将。(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

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⑧,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

继光更历南北,并著声⑨。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兵者遵用焉。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有删改)

【注释】①戚继光:祖籍山东牟平,明朝抗倭名将。②卫指挥佥事:官名。③卫所:明代在京师和各地设卫所,数府合设一卫,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④剽悍:娇捷勇猛。⑤薮泽:湖泽。⑥审步伐便利:从行进便利的角度考虑。⑦大猷:俞大猷,明朝名将。⑧飙发电举:办事如暴风闪电般迅猛。⑨并著声:都有突出的声誉。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通经史大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B.家贫,好读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

C.赏罚信/愿陛下亲之而信之(《出师表》)

D.名更出大猷上/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17.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谈兵者遵用焉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

B.(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               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判论战》)

C.又以南方多薮泽                        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D.北则专主守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1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

B.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

C.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

D.大猷老将/务特重/继光则/飙发电举

1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戚继光出身贫寒,但是好学,喜欢读书,通晓经史的要目,著有《纪效新书》《练兵纪实》等兵书。

B.戚继光作为将领,号令严明,赏罚分明,士兵中没有人敢不出死力。

C.戚继光和俞大猷都是当时的名将,但戚继光在操守和果敢刚毅方面都优于俞大猷。

D.戚继光经历了南征北战,都有突出的声誉。在南方的战功特别大,在北方则专心致力于防守。

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阅读以下文言文,回答问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①母亡,庐墓倒,食不盐酪,藉无茵席。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数日湩②流,能食乃止。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饥,日或不爨③,陶然弹琴以自娱。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大夫生六十年未尝求足,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之餐。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节)

[注释]①擢第:科举考试得中。②湩(dòng):乳汁,这里指汤汁。③爨(cuàn):烧火做饭。

2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庐墓侧            庐:______________

(2)以戒荒淫贪佞、绮纨梁肉之徒耳                 戒:______________

22.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能食乃止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周亚夫军细柳》)

B.而不知情之至                    一怒而诸侯惧(《富贵不能淫》)

C.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委而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阿然弹琴以自娱                 以残年余力(《愚公移山》)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

24.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阅读以下文言文,回答问题。

人有五劳七伤,寒热虚实。药有四气五味,六陈七情。假以草木,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此乃良医之大法也。

【步惊①】性□。以嫩叶和米数粒微炒,煎汤饮之,可愈呕泻寒疾。花有幽香,步行遇之,往往惊为蕙兰,故曰步惊。永安人每以嫩叶干之,持入京师作人事。

【瑞香】性温。冬月盛开如雪,名雪花。刈②以为薪,杂山兰、川芎之属烧之,比③屋皆香。杂众花中,众花往往无香,皆为所夺,一名夺香花。干者可以稀痘。

【葳蕤】性□。一名玉竹。阴柔而质滋润,如女之委顺相随也,有娇柔之意。春生苗,茎直有节,其叶如竹,两两相对,其根横生。主中风暴热。

【蒲黄】性平。香蒲花中之蕊屑也,细若金粉。春生嫩叶,出水红白色,茸茸然。至夏抽梗于丛叶中,花抱梗端,如武士棒杵,故俚俗谓之蒲槌。能止血,消瘀青。

【注释】①步惊、蕙兰、瑞香、山兰,川芎、葳蕤、蒲黄,均中药名。②刈,制。③比,挨着,邻近。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往往惊为蕙兰(                            (2)阴柔而质滋润

26.与例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A.煎汤饮之 .如女之委顺相随也

C.有娇柔之意 .故俚俗谓之蒲槌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刈以为薪,杂山兰、川芎之属烧之,比屋皆香。

28.如有同学不慎跌伤,破皮出血,你认为文中哪味中药适合对他进行现场医治?

29.中药有温、热、寒、凉、平五种药性。中医治病依中药之性味,以凉祛热,以温祛寒。请联系上下文,推测“步惊”和“葳蕤”两味中药的药性,并填写到文中的方框内。

阅读以下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飞小传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①,课②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成,飞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领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⑥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⑦印如儒生,每辞官⑧,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

【注释】①休舍:驻扎休息。②课:督促。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此处指练兵。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⑤徇:示众。⑥统制:武官名。⑦恂恂:谦和的样子。⑧辞官:这里指辞谢升官。

3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或问______________        (2)躬为调药______________

3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立斩以徇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B.飞何功之有        闻之于宋君

C.谋定而后战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D.故有胜无败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几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33.岳飞是古代名将,说说本文表现了他的哪些优秀品质。

阅读以下文言文,回答问题。

宓(mì)子贱治单父①,恐鲁君之听谗言,令己不得行其术②也,请近吏③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单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④矣。”

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不可为书。”君曰:“何故?”对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又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

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⑤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⑥,而令之单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单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单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⑦。”宓子敬诺,乃得行其术于单父。

【注】①宓子贱:名不齐,春秋鲁国人,孔丘弟子。单父:古地名,在今山东省。②术:指施政方案。③近吏:皇帝的近侍,多指宦官。④勉归:回去努力。⑤不肖:不贤。⑥所爱:所宠幸的人。⑦要:要点,指施政的简要情况。

3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   掣:__________________

(2)必数有之矣                      数:__________________

3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恐鲁君之听谗言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B.二吏归报于君曰                  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C.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            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D.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     以君为长者,故不措意也(《唐雎不辱使命》)

3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此臣所以辞而去也。

(2)微二人,寡人几过!

37.选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请分别从宓子贱和鲁君的角度加以阐述。

参:

1.     离开     你(动作偏指一方)

2.朋友生病,我不忍心丢下他,宁可用我的命来代替他的命。

3.珍惜友情,勇敢无畏。

译文: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应该做的吗?”

这时胡贼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在城中?”荀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胡贼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

4.     全,都     熔化     的确,确实     只,仅

5.B

6.等到暴雷停止,那间房子却清晰地像原来一样,只是墙壁和窗纸都变黑了。

7.     雷火应先焚烧草木,然后才能熔化金石。     以人世间的知识和情理,去追根究底地测量终极的道理,是很困难的。(意近即可,用原文回答也可)

参考译文:

       内侍李舜举家曾被暴雷所震。他家堂屋的西头房间,有雷火从窗户冒出,赫然蹿出于房檐之上,家里人以为堂屋已被烧了,都跑出去躲避。等到暴雷停止,那间房子却宛然如故,只是墙壁和窗纸都变黑了。屋内有一个木架,其中杂七杂八地存放着各种器物,那些有银饰的漆器,银饰全都熔化流到了地上,漆器却不见被烤焦。有一口宝刀,极为刚硬,就在刀鞘里被熔化为铁汁,而刀鞘也俨然完好无损。人们通常必定会认为,雷火为害当先焚草木,然后才熔化金石,而现在却是金石都被熔化,草木反而无一被毁,这不是人之常情所能推测的。佛书上说“龙火得水会更炽烈,人火得水则会熄灭”,这话确有道理。人只不过了解人世间的事情罢了,人世间之外,无穷无尽的事理又有何极限?欲以区区人世间的知识和情理,去追根究底地测量终极的道理,真是太难了!

8.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降其兵/购吴王千金。

9.(1)向东;(2)放弃;(3)屡次;(4)逃跑。

10.(1)梁国天天派使者向太尉求救,太尉认为坚守有利,不肯去救。

(2)双方攻守一共只有三个月,吴、楚叛乱就被打败平定了。于是将领们才认识到太尉的计谋是正确的。

11.周亚夫采用断绝叛军粮道的计谋平定叛军的。吴国叛军进攻梁国,梁国形势危急,请求援救,景帝派使者诏令周亚夫救梁,周亚夫坚决不出兵,而是派遣轻骑兵去断绝叛军后方的粮道,最终平定吴楚之乱。

参考译文:

景帝三年(前154),吴、楚发生叛乱。周亚夫由中尉升任太尉,领兵向东攻打吴、楚叛军。于是周亚夫亲自请示皇帝说:“楚兵勇猛轻捷,很难与他们交战取胜。我希望先把梁国放弃,让他们进攻,我们去断绝他们的粮道,这样才能把他们制服。”景帝同意这个意见。

太尉周亚夫把各路会合到荥阳之后,吴国叛军正在进攻梁国,梁国形势危急,请求援救。而太尉却领兵向东北跑到昌邑,深沟高垒守不出。梁国天天派使者向太尉求救,太尉认为坚守有利,不肯去救。梁国上书报告景帝,景帝随即派使者诏令太尉救梁。太尉不遵从皇帝的诏令,坚守营垒仍不出兵,而是派遣轻骑兵由弓高侯等人率领去断绝吴、楚叛军后方的粮道。吴国缺乏粮食,士兵饥饿,屡次挑战,可是汉军始终也不出来。夜里,汉军营中受惊,军内互相攻击扰乱,甚至闹到了太尉的营帐之下。太尉却始终静卧不起。时间不久,就恢复了安定。后来吴军朝汉军军营东南角奔来,太尉让人们注意防备西北。接着吴国精兵果然奔到了西北,但不能攻入。吴兵已经饿了,于是就撤退离去。太尉派精兵去追击,大败吴军。吴王濞抛弃了他的大军,与几千名精壮士卒逃跑,逃到江南丹徒自保。汉兵于是乘胜追击,完全俘虏了叛军,并使他们投降,又悬赏千金买吴王之头。过了一个多月,就有越人斩了吴王的头来报告。双方攻守一共只有三个月,吴、楚叛乱就被打败平定了。于是将领们才认识到太尉的计谋是正确的。

12.(1)C

(2)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

(3)因为郭淮不徇私枉法,可见他是一个遵守法度,执法严明的人,也因为他们夫妻二人感情深厚,可见是个有情人。

译文:

郭淮出任关中都督期间,很得民心,也多次建立过战功。郭淮的妻子,是太尉王凌的妹妹,因为王凌犯罪事受株连,应当一起处死。派来逮捕她的官吏要人要得很急,郭淮让妻子准备好行装,限定日子就要上路。州和都督府的文武和百姓都劝说郭淮起兵反抗,郭淮不同意。到期打发妻子上路,百姓嚎啕痛哭、一路跟着呼唤不舍的有几万人。走了几十里路后,郭淮到底还是叫手下的人去把夫人追回来,于是文武飞跑传命,好像救自家性命那么急。夫人追回来以后,郭淮写了封信给宣帝司马懿说:“五个孩子哀痛欲绝,恋恋不舍,思念他们的母亲。如果他们的母亲死了,我就会失去五个孩子。五个孩子如果死了,也就不再有我郭淮了。”司马懿于是上表魏帝,特准赦免了郭淮的妻子。

13.     用锦缎     认为……对     从前     听见,听到

14.C

15.农妇不忍心拿去卖,就孵化了,孵出的小鸭成群。

参考译文:

【甲】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隐士,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牛一幅,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

【乙】从前皖南有一个农妇,在河边拾柴,隐约听到了鸟的叫声,好像在哀鸣,仔细一看,是一只野鸭。农妇走近它,看见它的两个翅膀上血迹斑斑,怀疑是受伤了。农妇捧着野鸭回家,治疗了十天左右,伤口慢慢愈合,(野鸭)临行之时,频频点头,好像是在感谢。过了一个多月,有数十只野鸭来到了农妇的园中栖息,并且每天产很多的蛋,农妇不忍心拿去卖,就孵化了它们,孵出的小鸭成群。到了第二年,农妇家渐渐富裕起来了,大概是受伤的野鸭的报答。

16.A

17.B

18.B

19.C

20.(戚继光)请求招募三千人,把击刺的方法交给他们,交替使用长兵器和短兵器。因此,戚继光的整支特别精良。

译文:

戚继光,字元敬,家中历代担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家里穷,他喜爱读书,通晓经史的要旨。

戚继光到浙江时,见防区的不习惯战斗,而金华、义乌民俗素有剽悍之称,于是请准招募三千人,教他们攻击、刺杀的方法,长短兵器轮番使用,从此戚继光这支特别精锐。又因为南方沼泽地很多,不利于骑马追逐,便按照地形制成阵法,考虑步行作战的方便,所有战舰、火药武器、兵械,都精心研制然后加以更换。“戚家军”驰名天下。

戚继光担任将领军令严明,赏罚有尺度,将士没有不听从命令的。戚继光和俞大猷都是当时的名将,戚的品行不如俞大猷,但果敢坚毅超过俞大猷。

俞大猷是老将做事稳重,戚继光做事雷厉风行,多次打败倭寇,名声在俞大猷之上。

戚继光交替经历了南方和北方,名声都很大。在南方立下赫赫战功,在北方就专注防守。他所写的《纪效新书》和《练兵纪实》,带兵的人都遵守使用它。

21.     搭建庐舍     告诫

22.A

23.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

24.尊老爱幼、廉洁爱民。

参考译文: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小时候丧父,传奉母亲非常孝顺,参加进士考试,不忍心离开母亲,便自己背着母亲进京。得中进士以后,母亲去世,他在墓旁搭建庐舍,吃的饭没有滋味,坐的地方没有垫席。德秀没有来得及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娶妻,便不肯结婚,人们认为不能断绝子嗣,他回答说:“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还要娶妻呢?”早年时,他的侄子还是婴儿时丧母,家中无钱雇佣乳娘,德秀便亲自喂养孩子,连续多日汤汁流洒,直到孩子能吃东西才停止。

德秀做官得到的俸禄,全部给孤儿和失去子女的老人买了衣服和食物。赶上饥荒的年景,他有时一天都不烧火做饭,只是快乐地弹琴来自娱自乐。他在天宝十三年去世时,家里只有枕头、鞋子、箪瓢罢了。同族的弟弟元结哭得悲恸,有人说:“你哭得这么悲哀,符合礼节吗?”元结说:“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大人活了六十年,从不贪求富足,从没有过十亩的土地、十岁的僮仆,从未用完整的布料做过衣服、吃上过丰富的食物。我为他悲恸,是为了告诫那些荒淫贪婪、巧言谄媚、生活糜烂的人。”

25.     惊叹,惊异     质地

26.C

27.割下它作为柴,掺杂山兰和川芎之类的草药一起烧,邻近的屋子都馨香四溢。

28.蒲黄

29.温(或热)     凉(或寒)

参考译文:

人会有五劳七伤,寒热虚实等疾病。药有四气五味,六陈七情。假如用中草药来治疗,要用补益的药治疗,实火就要用泻除的治疗方法,体寒的人需要温补,表热证用辛凉解表,疏散风热,这就是良医的大疗法。

【步惊】脾性温和。将它的嫩叶加几粒米稍微炒一下,煎汤喝了,可以治疗受寒呕泻。它的花香味很优雅,人们在山野间行走偶然遇到它,常常惊异地把它认作蕙兰,所以把这种树木叫做“步惊”。广东永安人常常把它的嫩叶晒干,拿着它进京城作为礼物送人。

【瑞香】脾性温和。冬天盛开时远看像下了雪,人们便叫它“雪花”。割下它作为柴,掺杂山兰和川芎之类的草药一起烧,邻近的屋子都馨香四溢。和别的香花放在一起,别的花香都闻不到了,香气都被它夺去,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夺香花”。晒干入药,可以治痘症。

【葳蕤】脾性寒凉。又名玉竹。形态柔美而质地滋润,如同女子柔顺相随,有娇柔的意味。春天长出小苗,它的茎很直,有节,它的叶子像竹叶,叶片两两相对,它的根是横着生长的。主治中风暴热。

【蒲黄】脾性平和。是香蒲花中花蕊的屑,细得像金粉。春天长出嫩叶,长出水面的部分呈红白色,毛茸茸的样子。到夏天从众多叶子中抽出梗,花就抱在梗的顶端,如同武士的棒杵,所以乡间俚俗之语称它叫蒲槌。能止血,消除瘀青。

30.     有的人(有人)     亲自(亲身)

31.A

32.凡是有犒赏,都分给下属官吏,一点不占为己有。

33.号令严明(治军有方);体恤下属;关心百姓;礼贤下士(谦虚);不重名利(不居功自傲)(答对2点即可)

参考译文:

       有人问岳飞:“天下什么时候可以称为太平?”岳飞回答说:“当文官不爱钱财专心为民谋利,武官不惧牺牲奋勇为国效力的时候,天下就太平了。”每当休整,岳飞就督促将士爬斜坡、跳壕沟,都让他们穿着很重的铠甲来练习。士兵只要夺取老百姓的一根麻绳绑草料,就立刻斩首示众。士兵夜里宿营,老百姓开门表示愿意接纳,可是没有敢擅入的。岳家军号称“宁可冻死也不拆老百姓的屋子烧火取暖,宁可饿死也不抢老百姓的粮食充饥”。士兵生病了,岳飞亲自为他调药。将士远征,岳飞的妻子去他们的家慰问,有战死的,为他流泪痛苦并且抚育他的孤儿。朝廷有赏赐犒劳,都分给手下官兵,一丝一毫也不占有。岳飞善于以少击众。凡是有所行动,就召集手下军官,商议确定然后作战,所以兵锋所向,都能取胜。所以敌人评论岳家军说:“动摇山容易,动摇岳家军难。”每次调运军粮,岳飞一定皱起眉头忧虑地说:“东南地区的民力快用尽了啊!”岳飞尊重贤能礼遇士人,谦逊谨慎得像个读书人,岳飞每次辞谢立功后朝廷给他加官时,一定说:“这是将士们贡献的力量,我岳飞又有什么功劳呢?”

34.     拉,拽     屡次,多次

35.A

36.⑴这是臣等辞别而离开他的原因啊。

⑵如果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几乎犯错误了!

37.宓子贱的角度:要善于动脑,注意方法,以争取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

鲁君的角度: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要充分信任,放手任用有德有才能的人。

参考译文:

       宓子贱去治理单父,担心鲁君听信他人谗言,从而使自己不能实现自己的主张,将要辞行的时候,向鲁君请求派两个亲信,同他一起到单父去。到了单父,单父的都来参见,宓子贱让那两个同来的书写。他们刚要书写,宓子贱从旁边不时地摇动他们的胳膊肘。写得不好,宓子贱又为此大发雷霆。两个很为难,宓子贱说:“你们写得很不好,你们赶快回去吧!”

       两位回朝向鲁君报告说:“没法给宓子书文书了。”鲁君说:“为什么?”两位回答说:“宓子让我们书写,却又不时地摇动我们的胳膊肘。书写坏了却又对我们很生气。亶父的都笑话宓子。这就是我们告辞离开的原因啊!”

       鲁君长叹一声,感慨地说:“宓子是用这个方法来对我的不贤进行劝谏啊!我扰乱宓子,使他不能实行自己的主张,这样的事一定有过好几次了。如果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了!”于是派遣亲信,到单父传令,告诉宓子说:“从今以后,单父不再属于我所有了,而是属于你所有的了。凡是利于单父的事情,你决定了就办吧!每五年向我汇报一次治理的大要就行了。”宓子恭敬地答应了。这才得以在单父实行自己的主张。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