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学术研讨会心得
2025-10-04 05:36:51 责编:小OO
文档
20130924-IMHE滑坡防灾减灾学术研讨会心得

一   研讨会内容

1.1研讨会speakers

这次研讨会是由山地所的滑坡专家乔建平研究员和东京大学的东烟郁生教授主持的,报告者大致有:开発株式会社的王林、首都大学东京的黄千纹、国立交通大学的黄安斌教授和王毓驹博士、国立成功大学的一个准教授、研究院的一个姓郭的研究人员、国立大学的一个准教授、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的一个准教授、斯里兰卡信息技术研究所的一个教授、泰国农业大学的一个教授、以及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的杨宗佶老师、黄栋老师和姜元俊老师。

1.2大致内容

他们所讲的报告主要包括:通过人工降雨在自然滑坡过程中观察变形和水渗流、在国道的路堑边坡施工中用低成本倾斜角监测器防御滑坡、在山地滑坡中测量孔隙水压力和温度降雨等等。由于没做笔记,加上山地所的朋友们知道我回来了来找了下我,下午又不小心睡着了,所以记得的不多了。

二   研讨会心得

     通过参加本次研讨会,我主要学到了以下几点:

     2.1 下次参加研讨会需要做一定的准备

     提前相关的准备,比如了解要作报告的人员有哪些,他们都在何种领域有何种研究成果,如果时间充分的话还应该了解一下他们所发表的代表性文章,这样在听他们的报告时,或许可以轻松跟上他们的节奏和思路,毕竟每个人讲的时间有限,我的反应又慢,如果有疑问要问的话,反应半天之后都已经轮到下一个在演讲了。要经常跟各个国家的人说各式英语来提升自己的交流能力需要有条件支撑和时间来历练,但是如果等历练好了再去听报告显然不现实,所以准备是必要的。

2.2 要多读文章

尤其是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章,虽然研一课多,但是我还是认为要抽时间读文章,不仅是中文,还有英文,不断了解别人的进展,才能学到新的东西,才能丰富知识储备,如果上面说的是短期准备,那么读文献就是一种长期准备。这次参加研讨会最让我受打击的就是懂得太少,就算知道一些英文单词,也不懂专业的含义,更谈不上理解和交流了。

2.3 要提升自己的英文素养

不仅是单词量,还有口语交流的能力也非常重要,特别是要能跟专业结合起来。所以需要平时多自我训练,增强语言的灵敏度,这样在参加研讨会的时候,才有希望能跟别人交流、向前辈们请教更多的东西。这次去很受打击,因为语言方面确实还不够,仍然要强化和提升。

2.4 要注意礼仪

这次犯了一些较为不礼貌的错误,这是在课堂上养成的恶习:睡着了。老师讲课,学生睡着,原本就是已经不尊重人的事情,平时老师不说大概是因为司空见惯了懒得说,但学生自己应该认识到这是非常不好的事情,何况学生自己将来还想成为一名老师。何况在许多国际友人参加的学术研讨会上睡着,是多么不给面子的事情。。。所以一定要改掉这个恶习,注意礼仪规范,给我国学术界争光。

2.5 要多做笔记

如果笔记记不过来,可以拍照记录,一定要弄明白每一个报告所讲的内容是什么,才不虚此行。这次很显然没能做到。好记心不如烂笔头,就算当时听懂,如果不记录,下来也会忘记,又怎么总结收获呢?所以这次很是遗憾。

2.6 参加完报告会之后,应该及时补充相关的知识

这是学生正在做的事情,由于水平还远远不够,所以需要及时补充,把不明白的问题弄明白。由于这次去听交流会没有做任何的准备,过程也没有听得很懂,所以现在正在补漏洞,比如了解这些人是做什么的、他们有些什么著作和文章等等。

另外,每天要练习口语,提高听说的能力。相信只要勤加练习,就会有所进步。

2.7 只要有机会,就多去参加这样的学术交流会

参加一次,就会发现一次自己的不足,这样既能不断地鞭策自己,也可以验证自己的进步。

2.8 多写东西、多自己研究

在别人的基础之上,可略作深入的思考,并写成学习心得,日积月累,才会有所创新的思想,才写得出像样的文章,才有东西可与人交流。

这一切都需要勤加苦练,对于我这样反应比较慢的人来说,只有比别人更加努力才能跟得上别人的步伐,加油!!

学生:

2013-09-25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