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古诗名句积累运用100题
2025-10-04 05:33:56 责编:小OO
文档
古诗名句积累运用100题

1、你不要把责任都推到“环境”上,不少学者都在喧闹的环境中写出了伟大著作,陶潜在《饮酒》中说“       ”,依我看,你的心还没静下来。

2、“       ”。虽然相隔千山万水,但友谊的纽带把我们紧紧地连一起。

3、人们在比喻“柔”的思想教育时,常引用“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的俗话和杜甫“            ”的诗句。

4、知识的获得不单要靠读书,还要注重实践,正如陆放翁的诗所言“     ”。

5、即使富了,我们也应保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明了“                         ”的道理。

 

6、我国古代有句名言“        ”,就是说坏事虽小,也不能因为小就去做,干多了就会变成大坏事;好事虽少,也不要因为它小就不去做,再大的好事也是点滴开始的。

7、“        ”虽然饱含着丰富的为公思想,但由于范仲淹所处的“内忧外患”的时代,他的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8、“        ”,这个“事”是指改造世界的活动,任何改造世界的活动都离不开“器”——工具。

9、顾炎武说:“        。”这个“匹夫”指的就是一个一个的我,“从我做起”是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的体现。

 

10、焦裕禄心里装着兰考三十万人民,惟独没有他自己。为改变兰考贫穷落后的局面,他最后累倒在兰考这块土地上,真可谓“

”(诸葛亮语)。

11、人情的没落和法制的昏愦,把社会变成了人间地狱,每每读到《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那几回,我总是“

”(李煜语)。

12、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说过意思相近的一句话,这句话是“              ”。

13、谈到太平国洪、杨内讧这段历史,人们不禁会发出“        ”(曹植诗)的叹惋。

14、1956年,陈景润、熊庆来、王元、张广厚等数学大师聚集北京,分析数论、函数论……个个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真可谓“        ”(王羲之《兰亭集序》)。

15、我们的老学者力避门户之见,对青年人的创造发明,倾已之力加以扶持,做到了“        ”(龚自珍诗句)。

16、“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年的夜晚。”这首歌化用了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停泊》中的诗句:“        ”。

17、俗话说“        ”,意思是说一个人要学好如同登山,吃力费劲;学坏则如江河决堤,一发难收。

18、“        ”,这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诗句“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这是诗圣杜甫的诗句。每当吟诵起这些诗句,就仿佛让听到诗人的心跳;他们在悲天悯人,他们在忧国忧民……

19、从曹植的“        ”,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谭嗣同的“        ”,到党的人“吹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我们看到了志士仁人对“生死”所作出的最简单而最精辟的诠释。

20、陶潜的诗不仅有“        ”的闲适,也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激烈;苏轼的词不仅有“        ”的豪放,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凄婉。

21、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高适《别董大》中两句与上述诗句中“无故人”意思相反,这句诗是“        ”。

22、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满为谁绿”,姜夔《杨州慢》中有类似的语句是“        ”。

23、花和雨入诗很能营造诗歌的意境,请写出两个带“花”和“雨”的诗歌名句:“        。”

24、古人写鸟的诗句很多,有栖枝的黄鹂“        ”,有冲天的白鹭“        ”,都与艾青《我爱这土地》中“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异趣。

25、写出两个古代诗词中用喻写愁的名句:“         ”。

26、夏日雨后的山里,空气清新,禾苗秀美,忽见翠峰之上,蓝天之下,彩虹横贯,真是“赤橙黄绿青蓝紫,        。”

27、学校里语音室、电脑、电视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可都“        ”,没有派上用场,只是摆设而已。

28、当许多城市居民彩电、冰箱、空调都齐备的时候,这边远山村才开始有黑白电视,真所谓“人间四月芳菲尽,        ”。

29、我国的广告业,起步迟,发展快,颇有“忽如一夜春风来,       ”之势。

30、某年中秋,我驻美使馆召开部分留美学生座谈会。

①主持人的发言引用了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的名句:“   ”。

②甲同学的发言引用了张九龄的诗句:“海上生明月,          。”

③乙同学的发言引用了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月,            。”

④丙同学的发言引用了杜甫的诗句:“           ,月是故乡明。”

⑤丁同学的发言引用了苏轼的诗句:“但愿人长久,           。”

⑥戊同学的发言引用了王安石的诗句:“        ,明月何时照我还。”

31、《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的一句诗是“      ”。

3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美好愿望的句子是“       ”。

33、《琵琶行》一诗以琵琶女的遭遇身世为明线,诗人感受为暗线,两线交汇在“        ”这句诗上。

34、《过秦论》的论点句是“              ”。

35、现在人们常用“         ,         ”表现符合道义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违背道义者必然受到孤立。

36、出自《五柳先生传》,原指读书只要领会要旨,不必在一字一句上下功夫,后指读书只求懂个大概,不必去深入理会的成语是“         ”。

37、人们常引用陶渊明的诗句“         ”来抒发自己超然物外,悠然自乐的情怀。

38、出自《桃花源记》一文,常用比喻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的成语是“         ”,常用来比喻理想中的环境幽美、生活安乐的世界的成语是“         ”,常用来比喻不了解外界情况、十分闭塞的成语是“         ”,常用来比喻设人过问、受到冷落的成语是“         ”。

39、出自《木兰诗》,比喻事物错综笔杂、难于辨别的成语是         。

40、人们常用杜甫的诗句“         ,         ”抒发不怕困难、勇于攀登、志在必得的豪情。

41、现在人们赞美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时常常引用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         ,         ”。

42、《岳阳楼记》在我们留下了一些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语,其中形容国泰民安的是“         ”,形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兴旺景象的是“         ”,形容水势浩大的是“         ”。形容景色或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是“         ”,表示心胸开阔、精神愉快的是“         ”。

43、出自《醉翁亭记》,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事情的完全暴露的成语是“         ”。

44、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源出句是“         ”。

45、人们常用“         ”比喻虽然生活在恶浊的环境中,却能保持自身的纯洁。

46、陆游的名句“         ,         ”至今仍在启示人们:面对困境,锲而不舍,继续奋斗,必将成功。

47、人们常用龚自珍的诗句“         ,         ”比喻无私奉献,即使牺牲自己,也要造福来者。

48、《〈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态度的语句是“       ,      ”,“        ,”“        ,        ”

论述学习方法的语句是“        ”,“        ”,“        ”;

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语句是“        ,        ”;

论述为师之道的语句是“        ,         ”;

论述从师之道的语句是“        ,        ”;

论述个人修养的语句是“       ,        ”。

4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         ,              ”,其中突出了        的重要性。接着先用“        ,        ,        ”的攻城事例论证了“         ”。再用“        ,        ,        ,”的守成事例论证了“        ”。最后用“        ,        ,        ”三个否定排比句顺理成章地推出结论“        ,          ”,并通过“        ,        ;        ,”的对比自然导出“        ,        ;        ,        ”。

50、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       ,        ,        ,        ,        ”,只有这样,才能“        ,        ”;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        ,        ”。

51、《鱼我所欲也》以鱼和熊掌设喻,是为了引出本文的论点“        ”;用关于“        ,        ”的推理和“        ,        ;        ,        ”的事实论证了“义”的存在。

52、毛在《中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对《曹刿论战》的内容作了高度概括:“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这里,“取信于民”是指鲁庄公说的“        ,        ,        ”;“彼竭我盈”是指“        ”之时,因为“        ,        ,        ”;“辙乱”、“旗靡”是曹刿“        ,        ”发现的。

53、郦道元在《三峡》中用“        ,        ,        ,        ,        ”侧面描写夏季水流的汹涌湍急。

54、郦道元在《三峡》中抓住清幽闲静的特点,描写春冬江水的句子是“        ,        ,        ,        ,        。        ,        ”。

55、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用对偶句抒写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的句子是“        ,        ”。

56、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由景生情,因情明志,既表现富春山的魅力,又表现鄙弃名利思想的文句是“        ,        ;        ,        ”。

5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分析形势时指出,不利的客观条件是“        ,        ,        ”,有利的主观条件是“        ,        ”。在这样的形势下,提出了“        ”、“        ,        ”和        ,        ”三条建议。在自叙本志和先帝知遇之恩时写下的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

58、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林美景的句子是“        ,        ,        ,        ,        ”;描写桃源人生活环境的句子是“        ,        ,        ”;描写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是“        ,        。        ,     ,        。        ,        。”

59、陶渊明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句子是“        ,        ”和“        ,        ,        ”。

 

60、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用“        ,        ”写自己闲静淡泊的隐者心境,用“        ,        ;        ,        ”写自己在读书中得到的精神愉悦,用“      ,      。        ,”写自己率直放达的性格,用“        ,        ;        ,        ,        ”写自己安贫乐道的志趣,用“        ,        。        ,        ”表现自己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61、韩愈在《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阐述风俗教化古今不一定相同的句子是“        ,        ”含蓄委婉地劝说董生留下来,待机出仕,报效朝延的文句是“        ,        ,        ?        :        ,        ”。

62、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描写西山卓尔不群的句子是“        ,        ,        ,        ,        ,        。        ,        ,        ”;赞美西山宏伟景象,寄寓作者心志的句子是“        ,        ;        ,       ”;抒写物我合一,抑郁顿消的句子是“        ,       ”。

63、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紧扣“      ”这一主旨,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的句子是“       ,       ”;写主人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句子是“        ,        ”;从正反、虚实两方面写主人高雅情趣的句子是“        ,        。        ,        ”与古贤名室类比的句子是“        ,        ”;全文的点睛之笔是“        :        ”。总之,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        ,表达了一种        的节操和        的情趣。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这了“        ,        ”的旷达胸怀和“        ,        ”的政治抱负。本文描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        ,        ,        ,        ;        ,        ”;概括“迁客骚人”览物而“非”的句子是“        ,        ”,览物而“喜”的句子是“        ,        ”;阐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        ,        ;        ;        ”;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65、从《岳阳楼记》的结构上看,第一段的“        ,        ”与第五段阐述的古仁之心的句子遥相照应;第二段描述了岳阳楼之大观后,用“        ,        ,        ,        ”引出览物而悲和喜的描述;接着议论抒情,在与古仁人之心的对比中卒章显志。

66、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                ”描写琅山,用“                ”描写酿泉,用“        ,        ”描写山间朝暮,用“        ,        ,        ,        ”描写山间四时。

67、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点出太守之乐的句子是“        ”。提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68、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光清澈透明,竹柏倒影清丽淡雅,点染美妙意境的句子是“        ,        ,        ”。

69、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用来提了关于作文的论点的句子是       ,        ,        ,其中最能表述论点的是“         ”。

70、在《墨池记》中,曾巩认为王羲之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        ,        ,        ,        ”;抚州学官王君书“晋王右军墨池”于楹间的目的是“        ,        ,        ,        ?        ,        ?”对此曾巩的评论是“        ,        ,        ,        ”。

71、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形神兼备地描写了莲的形象,其中用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       ,     ”;用莲的正直、芳香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       ”;用莲的清高比喻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        ,             ”。这一形象表现了作者        、        的生活态度,批判了当时        、        恶浊的世风。

7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幼时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        ,        ,        ”;写成年后“援疑质理”求教之难的句子是“        ;        ,        ,        ,        ;        ,        ”。

73、《送东阳马生序》中有四组对比:1、“廪稍之供”、“裘葛之遗”与“        ,        ”,“        ”对比;2、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        、        ”对比;3、“未有问而不告”与“        ”、“        ”对比;4、“凡所宜有之收皆集于此”与“        ”对比。

74、重章叠句,反复吟咏是《关雎》的结构特点,其中反复出现的诗句是“        ”和“        ”。

75、在《蒹葭》中用反复吟咏的形式创造可望而不可及的虚幼意境,蕴涵执着、炽烈的相思之情的句子是“        ”、“       ”、“        ”。

76、在《君子于役》中用侧面烘托手法表现对久役不归的丈夫思念心情的诗句是“        ,        ,        ”。

77、曹操在《龟虽寿》中抒发老当益壮、积极进取、建功立业豪情的诗句是“        ,        ;        ,        ”。

78、曹操在《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壮志豪情的诗句是“        ,        ;        ,        ”。

79、《归园田居》(其三)卒章显志的诗句是“        ,      ”。

80、《饮酒》中表达诗人远离世俗名利羁绊,虽身居“人境”而闲静无忧的原因的诗句是“        ,        ”。

81、《饮酒》中表达诗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的名句是“       ,        ”。

82、《木兰诗》中,描写木兰毅然决定代父从军的诗句是“        ,        ,        ,        ”;描写木兰不畏征途遥远,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诗句是“        ,        ”;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诗句是“        ,        ”;概述木兰征战十年,终于凯旋的诗句是“        ,        ”;描写木兰辞官不就而毅然还乡的诗句是“        ”,“        ,        ”。

83、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        ”。

84、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以钓为喻,表达希望受赏识、被引荐心情的诗句是“        ,        ”。

85、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塞外奇特壮美风光的千古名句是“        ,        ”

86、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下的咏雪名字是“        ,        ”。

87、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风见雪,造成别开生面的开阔雄奇氛围的诗句是“        ,        ”;以军营的奇寒侧面表现风雪威力的诗句是“        ,        。        ,        ”;写饯行场面,帐内帐外互相映衬,表现友情浓烈深挚、心胸豁达豪放的诗句是“        ,        。        ,        ”;写送别场面后,把惜别的惆怅深情融于雪景之中的诗句是“

,          ”。

88、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         ”。

、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用拟人手法表达对故乡无限爱恋之情的诗句是“         ,         ”。

90、《行路难》中最能表达诗人李白坚信理想抱负一定能实现的倔强、自信、执着精神的千古名句是“        ,        ”

91、在《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最能抒发诗人李白豪放超逸情怀的诗句是“        ,        ”。

92、《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

93、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        ,        ”,表达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是“                ?                ”

94、《望岳》中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仰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情的诗句是“            ,           ”。

95、杜甫在《春望》中描写长安城被叛军攻陷后遭到惊人破坏的诗句是“        ,        ”;借助艺术形象总写忧国思家乡感情的诗句是“        ,        ”。

96、《茅屋为秋风听破歌》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居民的博大济世情怀的诗句是“”

97、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借写景抒发隐逸之情的诗句是“        ,        ”。

98、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为国除弊不惜一切的诗句是“        ,        ”即景抒情,抒发自己为上表付出沉重代价而悲己悲国的诗句是“        ,        ”。

99、《秋词》中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抒发诗人乐观旷达胸怀,表现奋发进取精神的诗句是“        ,        ”。

100、《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中表现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千古名字是“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