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幼儿园大班教研组教师教研活动实录:同课异构数学活动《撒花片》
2025-10-04 05:31:59 责编:小OO
文档
幼儿园大班教研组教师教研活动实录:

同课异构数学活动《撒花片》

活动时间:20xx-4-10 活动地点:大一班教室

活动主持:教研组长 参加人员:全体大班教研组教师

一、活动背景

本学期根据幼儿园的大的教研活动宗旨,我们大班教研组设定了本学期的活动目标,制定了3次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本月进行了第一次的同课异构活动即大班数学活动《撒花片》,那么什么是“同课异构”呢?同课异构”活动是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或者某一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教学班级的不同构思、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它的价值和作用的主要有:体现教师的个体差异、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比较来选择更好的授课方式、选择更好的教学素材、促进教师的发展等。

二、活动流程

1、活动前理论学习《浅谈集体教学活动中目标的定位》

2、执教老师教学活动

3、执教老师课后说课、反思

4、大家议课、评课

5、主持人小结

三、同课异构活动实录

(一)授课 : 地点:大一班 人数:24人

的课堂实录:

科学活动:撒花片

活动目的:

1、学习用数字记录撒花片的结果

2、发现多次记录结果的异同,体验将八个花片分成两份,会有不同的答案。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运用互补规律和互换规律。

物质准备:幼儿人手八个花片正面为红色、反面为绿色,空白记录单、笔。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12页。

经验准备:幼儿已学过7以内的组成。

活动过程:

一、看花片,玩花片

1、看一看盆中的花片,和我们平常玩的有什么不同。(正面为红色、反面为绿色 )

2、数一数,盆中有几个花片?

3、幼儿自由玩撒花片。

二、撒花片,记花片

1、刚才在玩撒花片的游戏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或困难?

2、提出记录要求。

3、讲解:把八个花片握在手里,然后轻轻撒在桌上,看看撒出来几个红的、几个绿的,把它记在记录单上;撒一次记一次,记录的结果和撒出的结果要一样。

4、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次都要撒八个花片,并按要求记录。

三、相互交流。

1、请个别幼儿介绍记录的结果,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2、你的记录单上和黑板上的一样吗?出现了几次?

四、寻找规律。

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单,上面的数字有没有规律。

引导幼儿发现、运用互补规律和互换规律。

课后反思:

潘老师课堂实录:

地点:大一班 人数:22人

大班数学活动:撒花片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不同方法记录撒花片的结果。

2、发现多次记录结果的异同,体验将八个花片分成两份,会有不同的答案。

重点:学习8的组成。

难点:按要求记录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花片若干(正面为红色、反面为绿色),空白记录单若干、笔若干。

数字胸卡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碰球”练习7的组成。

2、看花片。

——看一看盘中的花片,和我们平时玩的有什么不同。(正面为红色、反面为绿色)。

——数一数盘中有几个花片。

3、撒花片。

——教师示范并交代要求:把八个花片握在手里,然后轻轻撒在桌上,看看撒出来几个红的,几个绿的,把它记在记录单上;撒一次记一次,记录的结果和撒出的结果要一样。

——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次都要撒八个花片,并按要求记录。

——如果在撒花片的过程中,出现了某些花片个数为“零”的情况,应让幼儿在撒一次。

4、相互交流。

——请个别幼儿介绍记录的结果,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幼儿对照自己的分合结果。找一找,自己记录单上有没有相同的记录,相同的记录出现了几次。

5、寻找规律。

——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单,上面的数字有没有规律,该怎样排列。

——幼儿重新排列,左边从小到大排列,右边从大到小,数数一共有几种方法。

6、游戏“找朋友”巩固8的组成。

7、延伸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请幼儿玩碰球游戏,引起学习兴趣,为后面学习8的组成打下基础。

通过撒花片探索活动,让幼儿各自发现了8的不同分法。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记录方法记录不同的分法。

归纳小结,使幼儿获得的组成的经验更为清晰化、系统化。

引导幼儿发现、运用互补规律和互换规律。

让幼儿根据胸卡上的数量,去寻找一个与自己的数合起来是8的朋友。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熟悉8的组成,

在数学区继续数的组成。

(二)说课、反思(两位老师部分内容整理)

《撒花片》是幼儿园建构式课程大班下册教学内容,它是幼儿在认识7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能使幼儿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为学习加减法打下基础,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认识,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以及操作能力,从而促进数学思维品质的发展。因此,它是幼儿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材,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学习用不同方法记录撒花片的结果。

2、发现多次记录的异同,体验将八个花片分成两份,会有不同的答案。为了完成本次活动,我做了以下准备。自制花片若干,胸卡若干。

活动一开始,以“碰球”游戏导入引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视觉、听觉与运动觉的结合中,回顾了7以内的组成。接下来是探索操作,学习组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学习科学的过程,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这个环节设计的意图在于让幼儿动手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操作中,幼儿自由探索8个花片的分法,并用不同的记录方法记录分法。然后归纳小结,使幼儿获得的组成的经验更为清晰化、系统化。在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中,使本是幼儿的外在学习任务,变成内在学习需要。通过撒花片的探索活动,幼儿各自发现了8的不同分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发现、运用互补规律和互换规律。最后

游戏巩固,强调重点。幼儿注意持续性较差,经过操作,相信有部分幼儿会感到疲劳,如何再次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呢?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贯以有情节、有趣味的游戏,能使幼儿对活动保持持久的兴趣,同时将游戏与学数相结合,也符合多途径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原则。因此,我设计了音乐游戏“找朋友”,让幼儿根据胸前挂卡上物体的数量,去寻找一个与自己的数合起来是8朋友。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熟悉8的组成,防止死记硬背。

下课不等于活动的结束,一次数学活动的开始,来自于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数学活动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探索的可能,成为幼儿获取新经验的开始。在幼儿初步学会运用数的组成规律推导数的组成后,我在数学区提供了花片、印章,让幼儿分小花、盖章,继续体验数的组成,使延伸活动成为幼儿进一步探索和广泛实践的广阔天地,让幼儿更关心周围事物,关心周围生活。

(三)议课、评课

尹老师:两位老师的课教学目标十分明确,新课的导入具有趣味性,通过有趣的动手操作让幼儿r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了和谐的师幼关系,使幼儿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学习,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幼儿互相交流。的激情澎湃与潘老师的和风细雨都会让听者耳目一新,两位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陈老师:两位教师的授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这一节的知识容量较大,要求幼儿学习的东西太多,仅仅在短短的课堂中完成是很不容易的,但两位教师紧紧抓住8的分成这条明线,化难为易,化大为小使问题大大简化,特别是潘老师的教学环节更容易让幼儿更好的理解。

陶老师:两位教师一个激情澎湃,一个娟娟细流各具特色,共同点是让幼儿带着问题听课,让幼儿动起来了这些很好,但教学不是表演,要注重实效,两位教师的互动时间问题、探究、争论的目的是否达到值得探究;我认为我们探究的不是那种方法好,而是那种方法更有用,更实效,更容易让幼儿接受。

朱老师:就教案的设计来看,的设计不规范,而潘老师的设计在环节中缺少了大的环节,细节太多可以在精细点。

寿老师:缺少了对孩子的回应,出现的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都是一笔带过,这样就对孩子产生了错误的思维。潘老师在示范8的分成是要规范。

……,……。

主持人小结:首先感谢来两位老师给我们呈现了这么好的教学案例,也感谢各位老师的积极参与,今天的研讨氛围非常激励,大家都积极的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还产生了教学上的分歧,可以说今天的教研活动很成功,真正体现了一个字“实”这为我们以后的教研活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希望我们老师再接再厉,让我们的观点在这里碰撞,智慧在这里闪亮,本次同课异构让我们有了发现问题的机会,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就要有比较,比较就有差异,有差异就有突破,有突破就有借鉴,今天两位教师留给了我们很多思考, 让我们再一次感谢两位执教老师。

四、教研活动反思:

“同课异构”让我真正地认识到了只有在听与评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在对许多问题的研讨中,取得比较一致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内在潜能,张扬个性,从而追求异中有同、同中求异的境界。同课异构中通过探讨“异”中的“同”,最终达到目标的一致。2、同课异构中通过寻找“同”中的“异”展现教师的风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该也必须努力加强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总结提高,争取最大进步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