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高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及措施
2025-10-04 05:33:30 责编:小OO
文档
高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及措施

作者:***

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年第05期

        教育,是人类传承文化、传播知识、推进历史的最重要手段,因为有了教育,我们的社会才得以人才辈出,才得以积累和沉淀下如此多的文化瑰宝,生产力才得以不断发展,社会才得以变得更加光辉、灿烂。教育,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在不同的时代,所形成的教育资源也各不相同。教育资源,主要包括自人类有教育活动和教育历史以来,在长期的文明进化和教育实践中所创造积累的教育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技能、教育资产、教育费用、教育制度、教育品牌、教育人格、教育理念、教育设施以及教育领域内外人际关系的总和。高等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终端环节,肩负着直接为社会发展输送人才的重任,同时也肩负着服务社会、提高生产力的重要责任,因此,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尤其随着高校扩招的实施,高校的整体规模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统计显示,2011年,我国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生招生数量已达670万,毛入学率也创下26.5%的历史新高。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为630多万,整体在校生人数突破3000万大关。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对于高校教育资源的配置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包括学校内部、学校之间、地区之间这种高校资源的优化都提出了新的问题,而且能否有效地解决扩招后高校各个层面上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必将会影响着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本文拟针对我国高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开展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一我国高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

        1学校内部教育资源分配和利用的问题

        高等教育相对于其它教学类型单位不同之处就在于处在整个教育体系的金字塔顶,内部构成复杂,人员众多,学校人数动辄数万,而且学校的主管部门各不相同,办学理念、方式差异很大。在高校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就是新兴学科和传统强势学科之间的关系,这些学科发展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历来都是学校发展的“顽疾”,已经严重影响了各高校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很多高校的传统学科历史悠久,很多毕业生都留在了本校工作,其中部分已经成为中层单位、学校甚至各地区的主要领导,在学科发展、资源分配中占有着其它弱势学科所不具备的发言权;另外,传统学科积累时间长,长期的历史发展为其在科研项目竞争、师资力量分配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很强的竞争力,这是弱势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很多高校都形成了强学科越来越强,弱学科越来越弱,而高校的发展是一个“木桶效应”,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迟缓都会影响高校整个一盘棋的发展。

        2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分配和利用的问题

        一般来讲,一个市或者一个省(区)都会有若干所高校,这些高校分别隶属于地市或者省(区),甚至还有很多紧邻的两所学校,分别隶属于两个不同的主管部门。而且这两所学校很可能还是同样办学类型,但就是因为是两所学校,其发展的历史、规模、师资力量、经费也许就差异巨大。一边是教育资源过于“丰沛”,另一边却是教育资源的严重“饥荒”,但因为教育的问题,他们之间的教育资源也不能随便互补。这种情况有很多,比如在河北省保定市,华北电力大学作为全国电力行业的最高学府,是一所隶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无论从师资力量、科研实力、硬件设备建设都有着电力学府最权威的代表;而同属于一所城市的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隶属于国家电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的高职院校,办学实力较弱,教育资源相对稀缺。两所高校有着相似的学科专业设置,而却因为隶属于不同的部门无法互相有效利用资源,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

        3地区之间教育资源分配和利用的问题

        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主要表现在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东部教育资源最为优越,中部次之,西部更差。首先是高等教育布局不均衡。我国高等学校总体上呈现出东部地区高校多、西部地区高校少的格局;其次是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部委所属高校大部分集中于东中部地区,财政的高等教育经费主要投向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获得的投入很少。同时,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地方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水平也极不平衡。第三是重点院校和重点学科分布不均衡。国家重点扶持的“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多数集中在东部地区,这些重点院校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获得了大部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而众多的地方高校尤其是西部高校,很难有同等的机会。第四是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均衡。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中心城市集中了大批部属院校,招生大幅度地向本地考生倾斜,由此导致中西部地区许多优秀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大低于中心城市的学生,造成受教育的机会不平等。最近还有学者提出了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中部塌陷”问题,这也是对我国地区之间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的又一大佐证。

        二合理配置我国高校教育资源的主要措施

        1学校内部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和利用的措施

        高校内部不同学科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各高校之间应该加强不同中层单位之间的协调,用发展的眼光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待学校内部教育资源的配置。兼顾传统强势学科与新兴弱势学科之间的资源配置。各高校要本着“提强补弱”的理念,对于强势学科重点培养拔尖人才,强调用科研带动教学。对于新兴弱势学科,要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积累,适当在科研工作中给予倾斜和照顾。可以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互相交流,建立校内联系学科的方式。对于不同院系之间教学科研仪器的使用,也应该开展统一的规划,规范仪器、教学场地的使用。特别是价值比较高的科研、教学仪器、计算机及公用的实习、实验场地、图书资料、体育设施等,这样就可以避免以上所提的各院系间的重复建设现象。同时还应打破按单一课程或单一专业设置与管理的传统模式,互相利用资源,克服“小而全”的狭隘思想,力求最大程度地减少各类资源的冲突和内耗。

        2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和利用的措施

        在一些高校比较集中的城市,一座城市的学校有十几所甚至几十所,这些高校之间很多学科设置都是相似的,师资力量、科研教学设备、图书资源都可以相互利用。因此,同一地区之间的每个学校应逐步实现教育资源的互通,比如尝试建立高校图书馆统一借书证制度,让不同高校之间的学生可以在一定制度的约束下共享图书资源;另外建立兼职教师统一管理制度,尤其是在同一地区的高校,有的高校教师比较充沛,可以尝试建立一个专门的兼职教师管理机构,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协调,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由各学校提出申请,专管机构备案,优化利用各高校的师资资源。比如南京九所高校,研究生图书馆通用借书,设立博雅大讲坛,九所高校人文学科老师相互到其他学校开设讲座。这些交流与合作形式可以更丰富,层次可以更深入,如教师去外校授课,学校间学分互认[6 ];又比如,保定四所高校,开展思想政治辅导员定期交流活动,研究生交换培养活动,有效促进不同高校之间学生管理工作、科研工作的经验交流。

        3地区之间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和利用的措施

        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原因,尤其是对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讲,这种因为经济、地理、历史的原因造成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严重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着手解决地区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提高不同地区之间教育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国家制定有关高等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的法律,教育主管部门会同其它有关部门,制定有关高等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利用立法、经济、行政等手段全国高等教育资源在空间上的合理配置;其次,根据国家经济科技发展战略、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目标,向各国立大学分配教育资源,实行高质量高等教育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分配;最后,各地区要重点支持不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防止国内不同地区配置的高等教育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差距过大。

        总之,高等教育对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高等学校毕业生每增加一万人,国内生产总值增加365.7836亿元[8]。但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校内部资源配置与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这已经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继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进高等教育深层次的内涵式发展,这对于推进我国尽快实现四个现代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单就目前的整体情况来看,高校办学情况比较复杂,而且这种复杂程度远远高于中小学以及其它任何办学类型,其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也必将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的不仅仅是高校内部自身的调节,还需要主管部门、社会各方面的协同努力,最终才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校内、校际以及地区之间的合理配置,并最终推动着高等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付静.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精英化[J].才智,2011(9).

        [2]王智平委员细数东西部高等教育差距建言加大對西部投入[N].甘肃日报,2010-2-10.

        [3]张炜.我国高校教育财政经费“中部塌陷”现象研究[J].高教探索,2009(2).

        [4]赵雯雯.我国普通高校内部资源配置低效的原因浅议[J].经济师,2007(11).

        [5]王钱静.试论我国高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J].知识经济,2011(22).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