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亲子活动中对家长的指导和实践
2025-10-04 05:33:06 责编:小OO
文档
   亲子活动中对家长的指导和实践

魏尚

亲子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长与孩子交往、孩子与孩子交往的重要形式。现代家长已越来越多的认识到亲子教育的重要性,知道0—3岁的亲子教育是宝宝脑发育的黄金阶段,也是优良性格品质养成的阶段,他们也知道亲子教育就是从孩子出生起就应进行的教育,但“我们的错误是一边放掉了许多促进孩子发展的可贵机会,一边在孩子并不需要的时候强迫孩子学习。”如何正确地进行亲子教育和坚持不懈地引导宝宝又成了困挠我们家长的一大难题。

我在一次问卷调查中发现家长对于早期教育存在着这样几种观念:1.有的家长(爷爷、奶奶型)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我想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我可以用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教育孩子,这样由于家长家长与幼儿的亲情和家园的沟通交流,促进宝宝的身体、情绪、情的独断专行给孩子带来情绪上的压抑。2.有的家长(保姆型)认为孩子发展必须顺其自然,父母教育的作用不是很大,父母和孩子的交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没有必要在这方面浪费时间,这样由于家长的漫不经心又会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3.有的家长认为亲子教育可以增进感智能的发展,这是现代教育的意识和素养。我只想用一句话来阐明我的观点“只要把孩子的问题真当回事,每个家长都能教子成功。”

一、创建快乐亲子园的原因:

(一)、我们幼儿的大部分家长长期在前线工作,孩子大多是老人或保姆带和养,为此我园免费开办了快乐亲子园,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二)、 家长与宝宝相处的时间较少,一些家长少则15天,多则40天才能与孩子见一次面,因此我们帮助家长创建一个与宝宝亲密接触,增进亲子交流的桥梁。

(三)、解决婴幼儿衔接,做好入园前的适应性教育,减少孩子入园困难的问题,将亲子教育的精髓—快乐教学法,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去。

二、针对这一目标,我在开展的亲子活动中是这样做的:

(一)、亲子活动前的集体指导

古人云:“授之于鱼,莫过于授之于渔”在学期前,必须召开一次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和好的引导方法,注重孩子哪些能力和习惯的培养,针对不同课程,引导孩子的具体方式、方法以及在家中和孩子交往应注意的问题及细节是非常必要的,如:让我们的言传身教为宝宝的成长架起一座爱的桥梁,用我们的规范文明的言行举止让不文明远离孩子;让孩子多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我们在每一次的亲子活动中都能忘记自己的身份,而尽可能的像孩子一样全情投入;让我们做到不轻易代替孩子做出选择在孩子没兴趣时,不强迫孩子参与活动,让孩子有机会真正自己作决定 ;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人;让我们用宽容的心去接纳孩子的不宜言行等等。让家长用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的成长。                

其次,亲子活动是教师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的活动,来指导家长帮助宝宝进行情感、认知、体能、感觉统合等一系列的活动训练的过程。孩子年龄小,兴趣广泛,可塑性强,家长很难判断孩子那一方面具有特别的天赋,可以通过亲子活动观察、发掘孩子的天赋,并循循善诱。而且亲子活动不仅是认知的活动,更是一种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孩子和家长一起能感受到亲子活动的乐趣,让家长也像宝宝一样尽兴,宝宝更是由于家长的鼓励参与而训练,便能密切亲子关系,同时还有益于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孩子们会把和家长一起活动中获得的对待事物、对待人际交往中的态度、方式、方法迁移到自己现实生活中去。这就更要求家长通过我们的亲子活动学会一些基本的教育手段,给予孩子正确的帮助和引导。提高家长对亲子活动目的、意义的认识,真正理解亲子活动的重要性。

再次,给家长提出要求,使他们能积极配合并参与到亲子活动中去,给孩子起到一个表率的作用,指导幼儿共同遵守规则。因为只有家长表现出一个积极的态度,孩子才会去模仿家长也会积极参与活动,这样给孩子创设一个和谐、自然、温馨的环境,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不知不觉中学会知识、训练技能、锻炼身体。例如:《亲子文明公约》的制定:让我们俯下身与宝宝轻声交谈,用慈爱的目光注视宝宝传递爱的信息......《亲子借阅规则》的制定与操作;致家长的一封信中:“请家长进入教室时一定要穿干净的袜子或鞋套,宝宝一定要穿室内鞋;教室中所有的器械只允许宝宝使用,请家长不要任意坐靠;家长在上课时禁止聊天、打电话等。”

(二)、课程活动中的详细讲解

在每次活动中,我都将每个活动环节的目的讲解清楚,使家长明白活动的重要性和训练的目标,紧接着的活动内容老师是根据活动对象的不同(爷爷、奶奶、保姆、爸爸、妈妈)采用不同的引导、教育方式进行,例如:当面介绍(集体活动、个别指导)、网络发布等,在不同的时间段向家长作一个详细的介绍,让家长知道每个环节对孩子有哪些方面的帮助,为宝宝解读训练的内容、方法,学会用老师的指导语,指导宝宝自主游戏和操作而不是包办代替。同时,为了更便于家长在家中开展延伸的活动,我多方面收集资料,精心创编了一些既实用,又便于开展的活动。而活动所需要的材料、教、玩具的选择也是家庭中经常能看到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还有的就是孩子们经常玩的玩具,这样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又能使家长和孩子都易于接受。比如:豆乖乖活动中,准备的材料就是一些豌豆角和一次性的碗以及废旧瓶子、磁带盒等。首先让孩子通过感官去触摸、闻、剥、观察,从而认识豌豆角,这是自我教育,自我探索的过程。然后引导孩子将自己剥好的豆子倒在一起来感知数学中集合的概念,再通过设计的二指捏、五指抓豆子的活动,锻炼孩子手的灵活性以及做事的专注力。接下来的音乐活动中老师将豆子装入瓶子中然后拧好瓶盖,摇动瓶子是听觉的练习,再引导大家随着轻快的音乐节奏来演奏。大一些的孩子引导他们用磁带盒夹着一根串着珠子的线来做拨浪鼓随音乐演奏。孩子们似乎成了小音乐家, 他们 快乐着、陶醉着。这个活动促进了孩子们拧的动作的发展,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和对音乐的感受力,也能让孩子亲身体验自制乐器的乐趣,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最后品尝豌豆的过程又是一个分享和社交的过程。启发家长许多简单易行的活动在家中完全可以进行的,如锅、碗、杯、瓶等容器,棍、线、扣、珠等物品都可用来做精细动作的延伸练习,制作乐器、玩具,我们从生活中简单的事物开始打开孩子的智慧大门。当家长和孩子合着音乐边唱边有节奏的动作和表情,更会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从而强化亲子之情。在这里我引用黄宗的话“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来提醒自己和家长:在活动中还要让家长意识到不要“抜苗助长”处处包办、训斥宝宝,要让孩子快乐,因为人在快乐时,脑神经的通路能全部打开。才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醒家长启发引导孩子自己去体验学习的快乐,自发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和个性。同时,指导家长根据孩子发展的整体水平,在家中依照老师所教的亲子游戏内容和方法引导孩子和家长进行延伸练习,增进家长与孩子间的感情交流,系统开发孩子的潜能。

   (三)、课程活动后的个别交流、指导

活动后与家长的个别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通过家访、亲子成长档案的观察记录、温馨提示、家园联系栏进行育儿问题解答、电话交流的形式进行个别指导,可以把活动的目的再次向家长阐明,与家长交换对活动的看法,解答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惑。在交流的同时,也可以告诉家长在亲子活动中有几点问题也应引起高度重视:1、不能盲目顺从孩子,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如:行,咱不做,打它等举动。2、家长意识不能太强,要与孩子建立朋友的关系。3、不要用老师来恐吓孩子,欺骗孩子,也不要让孩子提太多过分的要求。如:别动!老师要打, 4、不要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过多的横向比较,要把目光放远一点。如:看**都比你做得好。5、不要对孩子将来期望过高,提出过高要求。如:“将来咱宝宝也能考个名牌大学”等。 (二)幼儿玩具购买的指导:比如音乐套塔(1.5岁)、小熊换衣(36个月左右)、简易七巧板(3岁半—4岁左右) 、敲击台(1.5岁—2.5岁)等玩具根据孩子的发展状况和月龄段的不同指导家长选择不同的玩具,并教会家长引导孩子玩的方法。(三).通过基地管理部网络交流把每次活动的目标、内容、材料的准备都用表格的形式发给大家,孩子和陪课人的活动照片也发布在网络上,以便于家长在家中能参照进行活动。了解家长对活动的看法与需求,力争在下次活动中给予满足。通过家园联系表、幼儿活动的照片、亲子成长档案、妈咪厨房、妈咪沙龙、问卷调查、电话交流等形式来经常与家长沟通,教会家长好的育儿方法。解答家长的困惑,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例如:在第一次记录小草的亲子成长档案中我这样写到:小草自入园来到现在还未缺勤一天,真棒!老师希望下个月能看到小草和大家一起活动的场景,听到小草好听的声音。第二次我有写道:小草开始尝试上台前来做自我介绍,声音虽小,但老师和大家都听得很专注,开始与新朋友交往,能主动、愉快地和大家一起做律动,主动与老师打招呼,小草跟老师唱歌,声音真好听。魏老师越来越喜欢和小草一起游戏,偶尔小草没来亲子班老师和小朋友们还有些掂念。第三次:小草渐渐地活泼、开朗起来,也开始尝试大声与人交流,小草唱歌很好听,只是还有点黏人,奶奶一上洗手间小草发现就会不高兴,愿小草多交朋友,慢慢学习好吗?......第四次:小草文静、可爱、是个有修养的小女孩,懂谦让,我想这一定与良好的家庭熏陶分不开,从周日的亲子活动中我深深地感到爸爸、妈妈对小草的爱和快乐,那眼神和引导是与众不同的,尤其是妈妈的一举一动都能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跟小草一家交往受益匪浅.....第五次.......第六次.......现在小草一家成了大家的好朋友,妈妈也成了老师和家长们的好朋友。奶奶和妈妈因小草的教育、习惯的培养而发生的各抒己见的激烈态度和矛盾也因小草的一天天进步,还有老师开导、家访而逐渐缓解。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觉得以上的方法还是比较行之有效的:首先,社区亲子活动从无到有,孩子和家长乐意来园参加亲子活

动。

其次,亲子园孩子的出勤率有明显的增加,例如:亲子园孩子的出勤天数由2006年9月份的301人到2007年8月份增加到768人,在册幼儿由26人增加到54人。

再次,亲子园的教师、托班教师采用快乐教学法使孩子乐意上幼儿园,愿意自我展示,升入托班的幼儿哭闹时间现象明显地缩短,根据托班张艳老师观察反映3月份升入托班的大多数幼儿3—5天左右就停止哭闹,最快的幼儿2天就逐渐适应集体生活,从2007年9月3日开始我亲自跟着亲子班的26名孩子一起升入托班。周一早晨将近10点钟这些孩子全部停止哭闹并跟我们几位老师一起活动起来。第一天我们的孩子直接排队入厕12点前无一人尿裤子到中午12点半吃饭前我还选了2名值日生摆凳子,值日生做得可认真啦!13点钟有8位家长来接孩子,这时候其他孩子情绪开始有波动个别孩子哭了,但情况比我们预计的好得多。

4.新教具、新玩具的增加,促使家庭玩具的购买和指导面的增加。例如:对勘探事业部的家长—朱绕云,家中一岁四个月宝宝玩具音乐套塔、敲击台等玩具的购买指导,还有每个年龄段为幼儿提供哪些合适的玩具,怎样的玩具既经济又能促进孩子精细动作和大脑开发等。

 5.通过家庭教育指导使家庭成员之间达成一致的教育观,促使家庭气氛也变得其乐融融。

在今后的活动中要更加注意收集资料,注重每个亲子教学环节的细微之处,不断地钻研创新,积累更丰富的经验,使给家长的指导更加的完善。

 

参考文献:

  张国龙主编的《我们怎样作家长》

熊小英编著的《亲子教育零距离》

区慕洁编著的《中国儿童智力方程》

            幼儿园 魏尚

                                         2007年8月25日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