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5-10-04 05:31:55 责编:小OO
文档
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医学专业类:医学技术类

专业名称:康复治疗学码:101005

一、培养目标

(一)总体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现代康复医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相关知识,同时具备基础医学、中医针灸推拿学相关知识和技能,并有一定发展潜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康复治疗人才。

(二)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康复医学、基础医学、中医针灸推拿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现代医学的知识,熟练掌握康复医学的治疗技术和方法,同时具备中医针灸推拿临床基本技能,能够在医学康复及其相关领域从事康复临床工作的专门人才。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忠于人民,志愿为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而奋斗。

(2)热爱康复医学事业,将预防疾病、驱除疾病、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尊重患者及家属,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的意识与能力。

(4)在医学实践中重视医学伦理问题,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5)具有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具有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

(6)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7)尊重患者个人信仰,理解其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团队和协作精神。

(8)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能够用法律保护患者和自身的权益。

(9)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调整疾病诊疗方案时,要谨慎考虑病人及家属的利益。

(10)具有科学态度,具有理性地分析、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

2.知识结构目标

(1)掌握与康复医学学相关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掌握现代康复、传统康复理论与基本知识。

(3)掌握现代康复医学、传统康复医学的临床知识与方法。

(4)掌握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康复评定、治疗知识。

(5)熟悉临床医学、中医学知识。

(6)熟悉西医基本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知识;熟悉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知识;了解改善残障及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7)熟悉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8)熟悉医学伦理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与方法。

(9)熟悉预防医学知识,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及防治原则。

3.能力结构目标

(1)掌握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能够用客观的量化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

(2)掌握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康复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案,使病、伤、残者的身心健康和功能得到恢复。

(3)熟悉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和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够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初步的诊断和处理。

(4)通过学习计算机课程,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解决日常学习、工作以及本专业领域中问题,构建学生的医学信息素养,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

(5)具有外语(英语)阅读与沟通的能力;(6)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艺术素养,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培养模式

在校期间接受本科教育,优化知识结构,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成长为目标,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全面导入现代康复医学教育体系,并结合针灸推拿学院的特色,有机的融入中医针灸推拿课程,中西医融合、注重实践,始终鼓励和支持创新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执业能力,逐渐形成一套有中医特色的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

三、主干学科

康复医学、针灸推拿学

四、主要课程及要求

(一)核心课程:

1.人体解剖学

本课程根据医学发展的需要,结合医学实际,通过理论课讲授及实验课指导,培养和提高医学生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医学生熟悉各种遗传病的基因诊断及产前基因诊断方法,掌握有关医学遗传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遗传病的预防、遗传病基因治疗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造就新一代医学人才,并为其它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实践打造平台。

2.生理学

通过讲授细胞、血液、循环、呼吸、消化、肾脏及内分泌和神经生理,使学生掌握机体各器官系统活动规律和调节机制,熟悉彼此间的相互联系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实验技术、技能。

3.诊断学基础

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常见症状、体格检查顺序及内容,基本掌握望、触、叩、听的技能,血、尿、粪三大常规的理论与操作及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内容,熟悉心电图及X线诊断的原理,能基本阅读常见典型的心电图及X线片。

4.内科学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常见传染病、内科常见病的基本理论,能对常见病做出初步诊断及正确处理;对较复杂的疾病有科学诊断思路,可做出必要的鉴别诊断,并能进行一般处理;掌握内科常用的操作技术。

5.神经病学

通过讲授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和危重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手段,学会神经病学中定位和定性诊断的思维方法;熟练掌握各种先进的检查。

6.医学影像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医学影像学范畴内各项技术(包括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DSA、超声学、核医学、影像学等)及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具有运用各种影像诊断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

7.功能解剖学

本课程主要为系统解剖学知识,以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为重点内容,在应用解剖部分中,重点介绍各部表面解剖和内脏体表投影、肌功能分析和重要器官和人体各部主要断层。让学生基本了解康复治疗的运动学基础和神经学基础,为康复临床学科学习打下基础。

8.人体运动学

《人体运动学》是研究人体的功能解剖、生物力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的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运动的形式和原理、人体运动的动力学、静力学基础,人体运动的骨骼、肌肉运动学、关节运动学,人体运动的心肺功能、神经系统与运动控制等,为康复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9.康复医学导论

本课程择要论述和阐明现代康复医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学科架构,是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导读和启解,具有总纲和引领的重要作用。该课程主要介绍康复医学的形成和概念、残疾学与功能障碍、康复医学基础、学科内容与工作方式、康复医学科的设置和设备、诊疗常规、康复治疗师必备素质以及康复医学的科学研究等内容,同时为了体现中医药学科的康复理论和特色,还适当增加了中医康复学的相关内容。

10.康复评定学通过康复评定的学习,明确患者功能障碍的性质、范围、程度,确定康复目标与治疗方案。通过初期、中期和末期的康复评定,可以进行疗效评定和预后判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训,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常用康复评定内容和方法,对神经系统疾病、骨科疾病、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代谢系统疾病的患者能进行正确的康复评定,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11.物理治疗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理疗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特点,熟悉物理疗法的治疗作用、适应症、禁忌症,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12.作业治疗学

作业治疗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作业疗法的定义、种类、对象、基本理论、评定、治疗方法以及特点等方面的知识,并熟悉常见疾病的作业治疗技术。

13.理疗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理疗的基本概念、作用原理、治疗作用、治疗技术和方法及适应症禁忌症。培养具有系统理疗知识、熟练操作技能的高级理疗学人才,以适应现代康复治疗工作的需要。

14.言语治疗学

本课程是康复医学的一门临床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言语障碍的各种评定方法和治疗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

15.临床康复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康复治疗技术的掌握。掌握一些常见病如脑血管意外、颅脑损伤、脊髓损伤、脑性瘫痪、周围神经损伤、老年痴呆、帕金森病、骨折、运动损伤、骨关节病、关节置换手术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临床实用的康复治疗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二)特色课程:

1.针灸康复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巩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有关针灸康复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包括经络腧穴知识、刺法灸法知识、针灸治疗临床应用知识,达到能够熟练运用针灸等传统康复技能防治常见疾病的目的。

2.推拿康复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推拿的发展简史,充分理解推拿作为中医学的传统治疗手段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发展起来的。系统掌握推拿学的有关定义,基本手法的操作及训练方法,推拿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成人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小儿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从而达到能运用推拿康复学知识,熟练诊断临床常见疾病,并运用推拿手法实施治疗的目的。

五、课程体系设置

(一)必修课程:共47门,2597学时,143学分。

(二)选修课程:见学校选修课程库,课程类别分为人文素质类课程、能力技能类课程、专业拓展类课程,本专业选修课学分应不少于20学分。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一)课程实验、实训、见习

实验、实训、见习学时不超过课程教学计划规定的该课程实践学时。实验、实训、见习学时应严格按照课程教学计划规定的该课程实践学时设置,实践教学应在对应教学内容的理论教学实施过程中或结束后两周内进行。课程实验在相应实验室完成;课程实训、见习在临床技能实训中心、教学医院等场所进行。

(二)集中见习

集中见习安排在第4学期的前半学期开展,时间为1-6周。在教学医院进行,通过门诊、病房各科轮转完成。

(三)毕业实习进点前实训

在临床技能实训中心进行,由相关课程负责教师培训,具体由临床技能实训中心统一安排。学时为36学时,培训结束后进行实训技能考核。

(四)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安排在第6学期的第17周开始,到第8学期末结束,共计50周,毕业实习计50学分。在附属医院、实习医院、教学医院相应科室,通过各科门诊、病房、治疗室轮转实习或专科定向实习等形式进行。各科安排如下表:

依据《甘肃中医药大学学生课外素质拓展学分实施办法》,学生参加课外素质拓展活动,并达到相应要求者可获得相应学分,毕业时至少需获得10学分,最高计25学分。

七、时间分配(以周为单位)

八、成绩考核

凡教学计划中设置的各门课程,均须进行成绩考核评定。考核形式分考试、考查两种。必修课的考核既有考试,也有考查;选修课均为考查。考核合格者方可取得学分。

九、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于第7学期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采取学生自选与教师命题相结合,以学生为主的方式确定。选题内容应以本专业领域临床实践为主,避免写文献综述。学生选题确定后,不得随意变更,并于实习开始后的四个月内由各实习点组长收集后统一报送院部教学科研办,确需变更题目者,须经指导教师同意,报送院部主管教学领导审批同意。毕业论文一人一题,指导教师必须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毕业论文撰写格式严格按照甘肃中医药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要求撰写。经学生和指导老师反复修改定稿后,于学生实习结束返校时交院部汇总,准备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论文计2学分。

十、毕业要求

毕业所要求的总学分为225学分。其中,必修课为143学分,选修课为20学分,毕业实习为50学分,毕业论文(设计)为2学分,素质拓展为10学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

十一、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4年。学生修满规定的总学分,平均学分绩点在2.0以上,符合学士学位授予的各项条件者,在毕业同时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十二、专业必修课程教学计划(见附表)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