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节奏的美感》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2025-10-04 05:32:34 责编:小OO
文档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

《节奏的美感》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节奏的美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五课内容。这是一节“造型·表现”课,通过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建筑中、美术作品中的节奏感,了解节奏与美术的紧密联系,体验节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美感。通过创作有节奏的美术作品,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力,体会节奏在艺术上的美感。

二、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列举出生活中有节奏的景或物,了解其中的节奏并联系到美术作品中,体验美术作品中的节奏美感。

2. 通过对生活中、艺术作品中节奏感的观察、体验、分析,感受节奏的美感,并能够运用有规律的纹样表现美术中的节奏。

3.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体会美术作品和生活中的节奏美感。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图片、观察、分析、体验美术作品中的节奏美感。

2.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二方连续与四方连续纹样表现美术作品中的节奏。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音乐导入

过渡语:一起跟老师听一段音乐,可以试着用手跟老师一起打节拍。咱们刚才一起打的这个节拍就是音乐中的节奏,正因为有了这个节奏,这段曲子才有美感。生活中的事物也是如此,有了节奏才会更加漂亮。

2.出示课题

过渡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节奏的美感》。

(二)讲授新课

1. 观察生活中有节奏的事物

过渡语:节奏不仅仅存在于音乐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节奏。

(1)欣赏栅栏图片,请学生说说它的规律。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这就是栅栏的节奏。

(2)请学生列举生活中有节奏的事物。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列举出:蘑菇、米兰教堂、林中小径、高楼林立、水晶灯、立交桥,并在课件上用文字标明组合规律(大与小、粗与细、曲与直、疏与密、长与短、宽与窄)。

教师总结:这些事物中有两种或多种不同要素按照一定的秩序出现,就可以产生节奏感。

(3)欣赏色彩中的节奏。

出示色彩图片(舒缓、热烈、平静、温暖)。

过渡语:你觉得图片中哪个是舒缓/强烈/平静/温暖。

教师总结:这就是色彩带给你的节奏感。

2. 欣赏绘画作品《绿韵》

过渡语:生活中处处充满节奏感,美术作品也不能例外。这是日本画家东山魁夷的作品《绿韵》,他是怎样表现画面的节奏感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画面中颜色深浅不同,高矮、大小、疏密不同的树使人们觉得画面起伏、生动,构成了画面中的韵律感和节奏美感。

3. 欣赏青花瓷盘、服饰图案,讲解二方连续

过渡语:人们将这些有节奏美感的花纹总结、提取出来,又应用装饰到我们的生活中。

(1)课件出示青花瓷盘、服饰图案,请学生说说它们的节奏。

教师总结:在美术中我们将这样节奏的图案称为二方连续。二方连续是由一个单位纹样(一个纹样或两三个纹样相组合为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反复连续而形成的纹样。

(2)讲解二方连续图案的样式。

过渡语:二方连续的样式主要有三种:散点式、波线式、折线式。(讲解时出示相应的图片)

散点式:单位纹样以散点的形式分布开来,之间没有明显的连接物或连接线。

教师展示更多散点式纹样(线条、基本形状、动物、植物、人物、果蔬)。

波线式:单位纹样之间以波浪状曲线起伏作连接和顺畅。

教师展示三种波线式纹样(波浪式、S线、卷云式,并出示相应图片)。出示图片,指出波浪线可以用图案组合的形式。

折线式:单位纹样之间以折线状转折作连接。

教师展示折线式纹样(线条、基本形状、动物、植物、人物、生活用品)。出示图片,指出第二种折线形式并展示图片。

4. 讲解四方连续图案

过渡语:将一组图案同时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有规律地重复排列,形成一个大面积的图案,这就是四方连续,你都从哪里见过这样的图案呢?

教师总结:我们生活中的窗帘、床单、传统花窗格等经常使用这种图案。

5. 对比观察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图案

过渡语:通过学习,你觉得二方连续图案和四方连续图案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二方连续是向两个方向重复排列,呈带状分布,像长长的蕾丝带;四方连续是向四个方向重复排列,块状分布,像一块大花布。

6. 教师示范

过渡语:如何用绘画的形式去表现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呢?

(1)画的形式

二方连续:可以先画一组图,之后在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无限重复。

四方连续:可以先画一组图,之后在上下及左右两个方向无限重复。

(2)剪的形式

二方连续:

准备长条纸,将纸横向对折几次。

在纸上画出图案,注意:折线两边要相连。

沿着图案剪下,不要将折线两边剪断。

四方连续:

准备正方形纸,将纸对折两次。

在纸上画出图案,注意:折线两边要相连。

沿着图案剪下,不要将折线边剪断。

7. 图案纹样设计

过渡语:图案还能设计成什么样子呢?可以是几何形状(如:方形、三角形、桃心形、星形等)、生活用品(如:书包、牙具、帽子、椅子等)、植物(如:花朵、小草、小树、树叶等)、动物(如:兔子、小猫、小鸡、小鱼等)、交通工具(如:轮船、直升机、货车、小汽车等)。教师边说边出示相应的图片。

8. 欣赏学生优秀的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图案作品(包含绘画和剪纸)。

(三)艺术实践

同学们,你们也动手试试吧。大胆想象,设计出一个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图案,可以用绘画的形式,也可以用剪纸的形式。

(四)课堂总结

1. 展示评价

将学生的作品贴到展示墙上,请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指导性评价。

总结语: 同学们设计的作品都非常漂亮,很有节奏的美感。

2. 知识拓展

过渡语:同学们的作品不一定只用画和剪的形式完成,还可以用衍纸、刮画、版画的形式,尝试创作一幅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图案。

总结语: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生活处处都是有节奏感的,美丽的节奏让我们享受多彩的自然,丰富的生活。让我们把今天所画的图案试着装饰我们周围的事物,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彩!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学生思维活泼,想象丰富,接受能力强,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动手能力较强,上课气氛活泼,接受能力特强。同学们普遍提高了对美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湖南美术出版社四年级美术上册,由绘画创作、欣赏评述、工艺手工三个方面构成,教材内容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有简到繁的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新旧知识衔接。教学以形式多种多样,合安排,给学生创造足够的作画创作时间,满足学生创造美和表现美的愿望,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知识,学习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新旧结合创造新作品。本册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常识认识形、色、机理等美术语言,学习用各种工具,通过看、画、做等方法表现事物。体验媒材效果,激发想象、创造愿望。

  三、教学目标

  1、尝试运用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

  2、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3、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4、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础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于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

  难点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两方面的需要,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直接参与并亲身经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寻找各种材料,表达自己丰富多彩的想象。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绘画表现能力。在教学中,激励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尝试运用各种媒材制作创作;通过欣赏、绘画、手工等方法表现事物,激发丰富想象创作潜能。

  2、课堂上多进行记时绘画训练,培养学生绘画、制作的速度。

  3、重视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营设有利的学习环境,通过欣赏、思考、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认真欣赏,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并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大胆创作。

  4、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学生对人文的认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5、教学中,加强师生的双边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建立平等良好的师生关系。

  6、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各科及生活实际的联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7、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欣赏、观察、探究讨论、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8、教师多借助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