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2025-10-04 05:32:35 责编:小OO
文档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六年级语文    杨静  李娜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明确规定小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但当前不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还远远不能达到《课标》要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不善于深入理解内容、体验情感,很少提出自己有创见的看法,速度也达不到规定字数要求。(2)阅读资料仅限于学校所发的教科书,导致学生阅读兴趣较低,阅读面窄,课外积累少。(3)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的是时间看电视、上网,却没有时间去阅读。(4)课业负担重,无暇顾及。鉴于此很有必要对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意义

    新课标对小学各年段的阅读量做了具体的规定。第一学段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本课题将依托自主阅读这一主线,采取课题实验教师共同参与研究的方式,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去培养和获得语感,激起浓厚的阅读兴趣,陶冶情操,启迪梦想,充实课外生活,提高人文素养。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 从学生角度考虑:

(1)激发自主阅读的兴趣。

(2)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3)掌握运用有效的科学读书方法进行自主阅读,全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2. 从教师角度出发:

(1)探索培养、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阅读方法及策略。

(2)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的活动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调查我校学生的读书现状。

1.研究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2.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

(二)解决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自主阅读存在问题的对策。

1.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培养学生读书兴趣;

2.探索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阅读方法。

3.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策略。

(三)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1.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

2.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3.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阅读法。主要搜集国内外有关课外阅读的资料,同类似课题最新的研究信息,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作借鉴、参考。

2.案例分析法。对于比较典型的阅读教学的材料进行分析或对课堂案例进行微格研究,直观的体现研究情况。

3.调查法。密切联系家长,了解孩子阅读的最新动态主要通过观察、谈话、问卷、测验、座谈等多种形式,积累多种信息,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4.同行切磋。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1.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6年3月1日----3月16日。

(1)开展小学生阅读能力及其培养状况调查。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6年3月17日—6月30日。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进行研究,收集各项研究资料,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评估。    

3.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2016年7月1日—7月6日。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并申请结题,使研究成果得到认可,并能在学校应用和推广。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调查现状   分析研究

1.问卷调查

   课题研究初期,对学生的读书兴趣、阅读时间、阅读数量、图书类型、阅读习惯、书籍来源以及家长重视程度情况作了系统调查。

2、结果分析

(1)从读书兴趣看,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大大低于看电视、玩电脑的兴趣。大部分学生没有阅读的习惯。

(2)从阅读时间看,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非常少,大部分时间都让大量的作业占用。学校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不够。

(3)从书籍来源看,阅读资料仅限于学校所发的教科书,学生的课外读物少的可怜。

(4)从阅读类型看,学生喜欢看漫画,卡通,武侠小说等,对一些古典文学、外国名着、励志书籍看的人寥寥无几。

(5)从家长的重视程度看,大部分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不支持,舍不得花资金为学生购买课外书籍。也不能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

3、解决方法

(1)每班建立一个图书角,全班同学齐动员捐书、换书,扩大课外读物的数量。

(2)利用开家长会、网上沟通的机会,根据学生的阅读需求给家长推荐书目,让家长积极为孩子购买。让家长也来参与我们的课题,密切配合我们的工作。

(3)各科教师互相协调,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争取每天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

第二阶段:提高认识   指导方法    

    课题组成员一起商讨中高段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内容,并确定目标制定有效的活动计划,有效地组织开展课外阅读课。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上,我们遵循三结合原则:

(一)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   

按“新课标”的要求,针对所教教材,把每个单元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达到阅读目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二)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

    我们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语文能力很快得到提高。   

(三)要不断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路,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读物推荐课、读后叙述课、读书汇报课等。

第三阶段:激发欲望  养成习惯  提高能力

(一)激发欲望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课外阅读的欲望,首先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制约,很容易对训练失去兴趣,从而失去动机。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课题组成员主要通过下列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

(1) 加强情感投入,激发阅读兴趣  培养阅读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用充满感情,亲切的语言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带领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产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推荐阅读材料,引发阅读兴趣

    在阅读训练中,教师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点,并善于把学生虽有所感动却有不甚明白的课外问题恰当地引入课堂。

 (3) 利用学习成果,发展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创造条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来,变被动为主动。

(二)养成习惯

    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的同时加强学生阅读习惯的训练。

(1) 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阅读习惯

(2)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3) 大胆发言,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4) 课外阅读的习惯

(三)提高能力

(1)加强读法指导,提高阅读效率。

(2)结合平时课堂教学阅读指导课,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3)为了固化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在课题研究的同时课题组还举行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4)改进对课外阅读的评价

九、研究结果与成效  

1.提高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素质。

(1)学生的自主阅读热情空前高涨。

   有足够的自主阅读空间,掌握了多种自主阅读方法,这使得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去,产生了良好的阅读效果。

(2)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通过反复的指导和课内外的巩固,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如:朗读和背诵的习惯;勾、画、圈、点、批,以笔助思的习惯;品词评句的习惯;善于联系的习惯;想象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等。这些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现在的学习和以后的终身学习都大有好处。

(3)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指导,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学生掌握了许多自主阅读的方法。运用这些读书方法,学生就能更好地投入到阅读中去。

2.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有所转变,阅读教学得到优化。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有所转变,将教育的眼界从课内引向课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指导活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在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一年多的研究,我们品尝了收获和成功,特别是学生的进步所带来的快乐,同时也备尝了探究的艰辛。尽管我们时刻在思考,不断在努力,但研究并非完美,我们认为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改进:

1.如何更好地将自主性阅读的成果渗透到其他学科中去,如何培养学生更为强烈的探究意识,形成更为主动的探究习惯,这些问题都仍需研究。

2.面对学生读书过程中出现的“情绪化”问题研究得还不够深入,就这些问题可以作为小课题进一步探究。

3.开展自主性阅读,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还要熟悉教材,应付课堂上突如其来的提问,因此,教师如何适应学生的学,如何增强教学应变能力,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保证研究活动既开放又井然有序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总之,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会用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多的努力,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让书香伴他们健康成长!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