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冷缩电缆终端头
2025-10-04 05:34:25 责编:小OO
文档
电缆终端头:

电缆终端简称电缆头,现在又热缩终端和冷缩终端,而且有室内和室外的区别。主要解决了电缆连接处的绝缘和密封问题,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电缆头包含终端头和中间接头,所以电缆终端包含于电缆头,另外还有电缆中间接头,就是电缆对接处。铜鼻子是电缆终端安装时候,连接电缆导体和设备导体的一种电力金具。对于高压的电缆终端需要区分户内户外,主要是户外需要有雨群爬电设计,结构不一样,低压1kV由于电压低,不区分。当然现在电缆头有好几种类型,对中低压电缆而言,目前主要是冷缩电缆头,以及热缩电缆头,目前由于冷缩施工方便,性能好,呈现大幅替代热缩趋势,特别是高压领域

乐清市瑞封电气厂:

1.1 整体结构

高压电缆终端可分为瓷套式、复合套式、整体预制式、GIS终端等,其核心结构类似,在此以瓷套式电缆终端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图1 瓷套式电缆终端典型结构

1—出线金具,2—接线柱,3—屏蔽罩,4—绝缘填充剂,5—瓷套,6—应力锥罩,7—应力锥,8—锥托,9—支撑绝缘子,10—尾管

1.2 应力锥

应力锥是电缆终端的核心部分。电缆本体在终端内剥去金属护套与绝缘屏蔽层后,该处不仅有垂直于电缆长度方向的电场分量,还有沿着电缆长度方向的电场分量且呈现不均匀分布,金属护套边缘处的电场强度相对集中,因此,需要使用应力锥来均匀电场。

图2 应力锥对终端内电场分布的改善[基于电—热场仿真和红外检测的瓷套式电缆终端局部异常发热研究]

应力锥主要由高净度半导电材料构成,还会配以一定比例的绝缘材料,以加强粘接性能。

电缆终端主要采用两种形式的橡胶应力锥:一种是将橡胶应力锥直接套在电缆的绝缘部分,借助应力锥材料本身的橡胶弹性来保持应力锥和绝缘界面的机械应力和电气强度,长期高温高压的运行环境可能使界面老化而松弛,从而降低终端的电气性能;另外一种则是在应力锥的端部加装弹簧压紧装置,可以避免前一种的缺陷,但结构复杂、制造和安装要求更高,实际中以上两种结构都有使用。

应力锥外部为应力锥罩,起绝缘作用,颜色为白色或米色,可以提高耐压水平,由三元乙丙橡胶或硅橡胶等绝缘材料组成。

1.3 绝缘填充剂

填充绝缘剂一般采用硅油或聚异丁烯。填充绝缘剂应与相接触的绝缘材料及结构材料相容,对乙丙橡胶应力锥推荐采用经真空除气的低黏度硅油作为绝缘填充剂,对硅橡胶应力锥推荐采用采用聚异丁烯,亦可采用高粘度硅油作为绝缘填充剂。

聚异丁烯合成绝缘油,该油为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液体,其理化介电性

能好,在低温下介损不增大,且介电常数几乎不随温度改变。硅油化学性质稳定,有较高的耐热性、耐水性和优良的电绝缘性,能一定程度抑制局部放电的发生发展。

聚异丁烯、硅油的技术要求如下:

表1 硅油性能要求[GBT 32346.3-2015 额定电压220 kV (Um= 252 kV)交联聚乙烯绝缘大长度交流海底电缆及附件第3部分海底电缆附件]

表2 聚异丁烯性能要求[GBT 11017.3-2014 额定电压110kV(Um=126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3部分:电缆附件]

2、常见发热原因及对应现象

典型电缆终端发热红外图像见图A3。常见发热原因有绝缘油老化、绝缘油受潮、固体绝缘劣化等。

2.1 绝缘油老化或品质不过关

绝缘油老化后,绝缘油自身介损tgδ值上升,发热量增加,导致电缆终端相间出现温差。部分混合配置的绝缘油会出现分层现象,老化后性能下降的绝缘油可能集中分布于其中一层,可能会导致同意终端不同位置的温差。

绝缘油老化会影响其理化参数,如介损tgδ数值增大、击穿电压下降、酸值增加、体积电阻率偏小。[轧管 1344 线高压电缆终端套管异常发热机理初探]

如果绝缘油本身品质不行,介损常数较大,同样会在电场最强的应力锥位置附近产生发热。

图3 硅油本身介损较大时的红外图像(上、下温差2-4°)[高压电缆瓷套式终端发热原因]

2.2 固体绝缘介质放电

终端套管内部固体绝缘存在缺陷并导致局部放电的产生,从而导致终端局部发热。固体绝缘产生局放的原因有绝缘介质老化、安装不良等。

绝缘介质老化导致固体绝缘介损数值增加,发热量上升。安装不良可能导致应力锥等位置出现安装间隙,导致局部放电的出现,从而造成温升。

2.3 终端受潮、进水

终端受潮时,绝缘油介损增加、发热量增加,应力锥位置电场强度最大,发热最为明显。进水量较多时,绝缘油将出现分层现象,水分沉积于下层。由于水分介损高,将导致终端下部温度上升。

绝缘油大量进水时,聚异丁烯已经会由透明状变质成黄色浑浊物。

图4 电缆终端进水典型发热图像[电缆终端异常发热案例分析]

2.4 外绝缘污秽过重

终端外绝缘污秽过重时,可能导致表面出现局部爬电,放电产生的能量导致终端局部发热。此时除了终端红外显示出现温升之外,还会出现可听放电声,用紫外设备能够检测到表面放电。

3、发热分析手段

3.1 绝缘油检测

对绝缘油取样,检测油样介损、击穿电压、体积电阻率、微水、油色谱。

1)利用油色谱检查油中放电产物,确定内部是否曾经出现放电。

试验方法可参照《GB/T 7252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判断方法可参考《DL 393-2010-T 输

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5.15.2.3,”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各气体含量满足下列注意值要求(uL/L):可燃气体总量<1500;H2<500:C2H2痕量;CO<100,C02<1000;cH4<200;C2H4<200:C2H6<200”。

2)利用微水确定油样是否受潮。

电缆终端油样的微水限值目前缺乏标准,但可以通过正常油样和目标油样的对比判断是否受潮。

3)利用介损、体积电阻率、击穿电压确定油样是否受潮或劣化。

体积电阻率、击穿电压判断标准可参照1.3节。

介损数值判断可参照《DL 393-2010-T 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5.15.2.3,“在油温(100+1)℃和场强1MV/m的测试条件下,对于Uo=190kV的电缆,应不大于0.01,对于U0≤127kV的电缆,应不大于0.03”

3.2 局部放电检测

利用超声、高频局放等方式,对终端进行局部放电检测,依据检测图谱判断终端是否存在内部放电。

电缆终端高频局放的测试、判断可依据《Q/GDW11400-2015电力设备高频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技术现场应用导则》。

图5 电缆终端高频局放测试接线

3.3开展紫外、污秽度测试

利用紫外确定终端外表面有无放电存在,利用污秽度测试排查外部污秽引发温升的可能性。

污秽度测试按照《Q/GDW 1152.1-2014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 第1部分:交流系统》进行,测得等值盐密、等值灰密后,结合终端爬电距离,判断相应污秽度是否会引发外绝缘爬电。

4、小结

1)电缆终端核心是应力锥,其控制内部电场强度作用,材质一般是乙丙橡胶或硅橡胶。

2)电缆终端绝缘油一般是低黏度硅油(配合乙丙橡胶应力锥),聚异丁烯或高黏度硅油(配合硅橡胶应力锥)。

3)终端常见发热原因为绝缘油老化、绝缘油受潮、固体绝缘劣化、表面污秽过重。

4)出现终端发热时,可通过绝缘油试验,排查绝缘油受潮或劣化可能;通过局部放电测试,排查固体绝缘内部放电可能;通过紫外、污秽度测试,排查表面污秽引发温升可能。

电缆敷设是建筑电气安装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及用电的可靠性、安全性、有效性。而电缆头制作在电缆敷设工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制作和安装质量及其重要。1热缩型电缆接头工艺特点热缩型电缆终端头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性能可靠、适应性强、安装简便的特点,使用环境温度的允许范围为-40℃~+70℃,使用寿命20年以上。根据电缆的各种规格分成不同的附件规格,热缩型电缆附件适用于1kV橡塑(或交联)电缆终端和中间接头、5kV交联电缆终端和中间接头、10kV油浸电缆终端和中间接头、35kV交联电缆终端等。2热缩型电缆接头的优点目前的电缆终端头制作安装方法有干包式(绝缘胶带包缠)、浇注式(环氧

树脂浇注)及热缩式(采用热缩型电缆附件)等,前两种电缆终端制作安装方法不仅施工工艺繁琐、操作难度大,而且接头寿命短,还存在质量不稳定、不安全因素高的缺陷,而热缩电缆终端头制作工艺简单、安装方便、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了安全程度和使用

电线电缆公式:

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

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

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

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

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

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

6.钢丝铠装:根数= {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

重量=π×钢丝直径2×ρ×L×根数×λ

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

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

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

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

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

  电线电缆:电线电缆是传输电能、电信号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电缆通常由传输电力或电信号的缆芯和起到保护、绝缘作用的护套组成。只含有一条缆芯而且直径较细的电缆通常被称为电线。也有些电线没有绝缘护套,被称为裸线。电缆中的缆芯由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通常使用铜(导电性能良好)或铝(成本较低)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