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绿化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2025-10-04 05:33:51 责编:小OO
文档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一、总 则

1、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减少或防止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满足环境保护方面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

2、环境保护管理的依据是:国家、行业及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上级的有关规定;设计文件。

3、环境保护工作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过程控制”的原则,实施“纵到底,横到边”的管理体系。我单位制定以下制度。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1、 在运营项目经理领导下成立安全环保部,设立一名专(兼)职环境岗位,具体负责施工中环境保护的日常管理工作。

2、运营项目经理职责:负责环境保护领导工作;制定环境保护方针和目标、指标;审批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对严重的污染源的治理方案进行研究,做出决定;评估环境保护整体状况;保证环境保护资源配置;对环境保护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员工做出表彰奖励决定;负责确定有关人员配合主管部门调查、处理环境事故。安全环保部通报我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情况,分析研究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效果,并做出进一步改进环境保护工作决定与要求,制定下一年度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和目标、指标。

3、负责传达贯彻国家及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有关规章制度,负责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起草修订,并指导实施,监督检查治理方案的执行情况,参加重大环境保护事件调查。

4、各职能部门根据各自工作职责范围,收集国家、地方、行业环境保护的信息及行业标准,并负责贯彻落实,针对特殊施工环境、关键过程、特种作业设备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制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管理制度、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及检查落实情况同时做好记录。

三、环保宣传教育

 1、对环境知识和意识的培训、教育工作实行分级负责、统筹安排,将环境培训教育计划纳入员工培训教育计划。

 2、对项目部领导、环境保护专(兼)职管理人员的教育工作。

 3、负责对员工和劳务工进行《环境保》、《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所在地和项目部的有关环境保护规定的学习教育,进行岗前环保知识教育,使全体员工熟悉环境保护的法规标准和管理办法,掌握本岗位的环境影响和环境因素,提高环保意识。

4、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使用前,必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控制的技能培训。

5、基地和施工工地进行必要的标语、图片、文字宣传,教育员工和劳务工树立“爱护地球、保护自然生态、环保从我做起”的思想。

6、党政工团各级组织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紧密结合企业环境保护的形势,广泛深入环保活动和宣传教育活动。

7、各项环保活动要安排具体、目标明确、力争实效,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8、 建立员工个人环境知识和意识培训教育档案。

四、施工噪声管理

1、在签订工程施工合同时,应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严格遵守环境保律、法规,合理布局作业机械,妥善安排施工时间,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污染措施。

2、施工作业噪声项目部应按当地有关规定向对该项目有管辖权的环保部门(以下简称为环保部门)提出申报,申报内容包括:

2.1工程项目名称;

2.2施工进度和安排;

2.3建筑施工场所和作业机械;

2.4施工期限;

2.5可能排放到建筑施工场界的环境噪声强度和拟采用的防治措施;

2.6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场环保联络员姓名和联系电话。

3、施工现场禁止使用产生强烈噪声的设备(如柴油发电机等),若因条件所限,确需使用的,应报环保部门批准,并采取防治环境污染措施后,方可使用。

5、对确因技术条件所限,通过治理排放的噪声仍不能达到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的,应采取施工作业时间等有效措施,把噪声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减少对周围居民造成的影响,同时在环保部门主持下,与受影响居民协商解决。

6、在城市建成区内,项目部必须遵照法定的施工时间,禁止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有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企业(抢修、抢险作业除外),符合条件确需连续施工作业的,经建设部门预审后向环保部门申请,经批准取得《施工噪声许可证》后,方可施工。

五、施工垃圾废弃物管理

1、固体废弃物:是指在施工生产、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2、固体废弃物按《固体废弃物清单》进行分类

3、废弃物的标识:

3.1不可回收废弃物:制作标牌悬挂于废弃物堆放处,并标明不可回收及名称。

3.2可回收废弃物:制作标牌悬挂于废弃物堆放处,并标明可回收及名称。

3.3有害废弃物:单独放置在密闭容器内或对其进行全封闭,并注明“有害”字样。

4、废弃物的收集:

4.1废弃物应放在指定地点,有毒有害废弃物必须使用有盖容器或全封闭,单独存放,防止再次污染。

4.2易燃废弃物的存放应注意防火,必要时设置消防器材。

5、废弃物的运输与处置:

5.1由专门人员负责将废弃物运输到指定存放地点,并分类堆放,在运输过程中,确保不撒漏、不混放。对有毒有害废弃物,利用密闭容器储运。

5.2对于施工、生活、办公中产生的废弃物,需要委托外运处置的应签订《废弃物清运协议书》,并相应负责监督。

5.3各单位应对分包方处理有毒有害废弃物的能力进行调查,并索取资质证明。

6、废弃物处置的实施及跟踪检查:责任部门在废弃物处置时,做好可回收的废弃物和有毒有害废弃物的统计,包括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处置方向。

7、对于产生危险废物的须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的有关法律、法规,并自觉接受市环保部门的监督和日常检查。

危险废物定义: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六、能源、资源管理

1、工程开工前及过程中,项目技术负责人必须组织施工现场相关人员,根据本项目具体情况,在施工方案中制定水电及施工材料的使用控制计划。

2、用水、用电的控制措施:

2.1宣传节水意识,人走关闭水龙头,杜绝常流水;

2.2尽量采用再生水浇水、降尘、冲洗车辆及冲地;

2.3水龙头、阀门、水管漏水应及时修理;

2.4清洗餐具等用品尽量避免流水冲洗;

2.5在保证照明情况下,减少照明灯具或降低总能消耗;

2.6采用节能型灯管;

2.7宣传节点意识,杜绝常明灯,及时关闭设备的电源;

2.8采用环保低能耗办公、施工设备。

3、施工方案中施工材料使用控制计划应包括:

3.1预算用量及预订节约指数;

3.2制定符合工程情况的材料消耗计划;

3.3对应制定相关控制措施,即对材料采购、运输贮存及发放等各环节的管理要求;

3.4对应制定施工过程中材料使用的管理控制措施及技术处理方案;

3.5确定责任及督促检查的部门人员;

3.6严格对各道工序加以控制(包括交底、检查及验收)。

4、能源、资源的运行控制:

4.1工程施工前项目部工程师必须根据所管理控制内容、目标对相应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4.2工程施工中质检员应随时检查计划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效果,必要时报项目工程师进行研究分析及调查;

4.3计划措施结束后由工程师或总工程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检查验收。

七、环境因素识别、评价

1、工程项目部部负责组织和指导公司环境因素识别、更新与评价及运行控制工作,并进行汇总、分析,确定公司重要环境因素。组织编制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并上报公司领导审核、发布。

2、在工程项目开工前,由项目部负责人组织技术、环保、材料、机械人员,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工艺流程图所确定的工序,共同识别、评价出施项目部域的重要环境因素和施工过程的重大污染源,未进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工程项目不得开工。

八、环境经费计划管理

1、本着满足环境保护需要的原则,必须注重施工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经营投入。环境保护的投入归生产术部管理,实行年度计划管理。

2、环境保护的重点、难点及重要环境因素,要重点研究环境技术措施、保护方案及应急预案,测算相关费用,纳入环境投入计划。

3、使用环境资金时,经办人必须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有效单据,财务部门方可列帐。财务部门要优先安排,保证环境投入的资金供给,并建立辅助帐项。

九、监督检查

1、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各级领导、各部门都对环境保护负有检查、督促、指导的责任和义务,都应通过各自业务工作的开展,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

2、环保组织机构依法对违反环境法规、构成重大环境、事故隐患和环境危害,提出处理意见和解决方法,对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

3、安全环保部是环境保护检查监控的主责部门,牵头组织定期的环境大检查,并负责日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制止,督促整改。

4、各级、各类检查均应做好记录,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改进建议。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