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数字化背景下教师的角色转换
2025-10-04 05:21:25 责编:小OO
文档
2016年7月第32卷第7期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科学)

Journal of Jiangsu Second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Jul.,2016

Vol,32No.7数字化背景下教师的角色转换

李飞张瑞敏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数字化时代表现出新特征,迫使教师转变自身角色以适应时代发展。新时期的教师应积极更新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策划教学过程和整合教学资源,精心设计课程内容,注重与学生平等互动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反思中积极重构自己的角色,顺应时代的发展,完成从“教书匠”到“引路人”的角色转换。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教师角色;角色转换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96(2016)07-0025-04

数字化时代下,手机、平板电脑、Kindle等进入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生活和学习的方式,使碎片化学习成为可能。数字化教育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学习途径,即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在新背景下,教师不再是权威,也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数字化时代对教师的角色转换提出了迫切要求,教师应积极调整自己的角色,适应数字化时代教育的发展。

一、数字化时代的新特征

传统的教育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导的,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我们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知识大爆炸时代,许多学生甚至成人感到无力应对知识大爆炸的冲击,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因此,面对数字化时代出现的新特征,我们应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吸收。数字化时代不仅使人们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也给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冲击。

1.优质资源共享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许多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譬如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水平、抑或是父母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的学习者处于不同的学习环境之下,学习成果会有巨大差异。在线学习可以大大改善这种状况,为各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慕课的诞生,可汗学院的创立,它们都担负着相同的使命:让地球上的任何人都能随时随地享受世界一流的免费教育。我们相信,基于技术的支持以及教育体系的改善,教育终有一天可以走下神坛,真正做到惠及众生。

只要有一台可以联网的电脑,学习者可以随时免费享受来自世界知名大学的课程资源。网络课程在不断更新完善,学习者可以打破传统的在线网络课程所带来的弊端,实时参与到课堂中去。传统的网络课程只是为学习者提供视频资源,学习者无法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而产生于数字化背景下的许多课程采用微视频的方式进行授课,教师会在讲授过程中提问,学生只有回答正确才能进入下一环节,由此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数字化背景下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转变,虚拟学习社区的设立,为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适当的平台,有些学习平台甚至为他们所研发的视频资料增加了评论和提问的按钮,学习者可以随时在感兴趣的地方暂停或者针对不懂的内容进行提问,问题将会反馈至平台,在规定时间内会得到解答。这一系列的改革和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以丰富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学习者不用去学校,就

52

[收稿日期]2016-05-23

[作者简介]李飞,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

张瑞敏,女,山西长治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

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学习资源。数字化背景下,网络课程在不断完善,与此同时,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也会渐入佳境。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撑下,优质资源得到了普及。

2.师生交往的平等化

在传统的课堂,教师几乎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来源,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而网络时代是一个平等交往的时代,教师课堂讲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师生之间的交往方式也从以往的单项传递转变为交互式的知识传递。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授课制作了理论上的论证和教学法上的阐释,从而确立了其在学校教学中的牢固地位,同时也确立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1]夸美纽斯所提出的教师的主体地位在网络时代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网络时代的师生交往趋于平等化,在师生教学交往中,教师应从传统教学的传道、授业即信息直接提供者的位置上退下来,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均应能充分自由地展现自己的丰富性,以各自的知识经验、情感、个性投入教育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2]网络时代学生的学习更具自主性,在此背景下,教师应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及广博的学识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想敢做、勇于创新。数字化时代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使师生的交往趋于平等。

二、教师角色的转换与重塑

数字化时代在为学生学习带来机遇的同时,教师必须积极调整自身状态以辅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下的学习。

1.从“教书匠”到“引路人”

自2001年以来,我国新课改已经历十多个年头,虽然许多教师都在接受新的理念,积极践行新的方法,但总的来说,这种灌输式的教育依然盛行。唐露萍曾提出,本真的教学依赖于“真语言”的生成,在当下教学中,教师通过增加提问环节来提升课堂互动性,但是所提大多数问题还是停留在“复述”这个层面,学生并没有真正思考。[3]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更加注重讨论的形式而非实质内容。表面上看,有些教师都在采用当前提倡的教法,细究之下,他们仍然采用的是一种教师主导的灌输教育。教师将知识源源不断地塞给学生,学生很难做到积极主动的思考。

保罗·弗莱雷在谈到传统教育中的有关讲解时是这么说的:“讲解把学生变成了‘容器’,变成了可任由教师‘灌输’的‘存储器’。教师往容器里装得越彻底,就越是好老师;学生越是温顺地接受灌输,就越是好学生。”[4](P.24)弗莱雷明确表示,传统的灌输教育容易导致学生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数字化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也从以往的“要我学”变成积极主动的“我要学”,此时,学生的学习达到高度的自主化,作为教师,应做到及时鼓励学生并就学生的学习给予积极的反馈。教学的关键在于学,教师讲授了多少并不是衡量整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志,学生学到了多少东西、是否乐学才是教学真正的价值体现。因此,变“教学”为“学教”才是当下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学习置于教师的教学之前,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才能达到教学的本质回归。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加速了教师从“教书匠”到“引路人”的角色转换。

2.从知识的传递者到信息的甄别者

数字化背景下,信息的更新速度快得惊人,每天大约会有1000G的信息被上传至网上。这庞大的内容当中,有精品也有糟粕。手机、平板电脑、Kindle等先进的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渠道,大量资源可以达到共享,但是它们并不能告诉学生如何甄别信息。

如何教会学生在这浩瀚的网络信息当中甄别信息,作出正确判断应成为数字化时代下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哈佛商业评论》原执行主编尼古拉斯·卡尔认为,“网络时代,在丢掉了《战争与和平》、丢掉了羊皮圣经、丢掉了报纸杂志、丢掉了托尔斯泰心灵的同时,人类正在丢掉的是大脑。”[5]如何在海量信息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各种信息应成为新的关注点。数字化时代下,教师应教会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提取重要信息,排除无关信息,将注意力集中在有效信息上,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3.作为学生的情感关怀者

Coursera的创建者之一达芙妮·科勒说过,对于年轻一代,面对面接触已经变得多余,他们更喜欢使用和Twitter这样的社交媒体来交

62

—流,而不是面对面交流。笔者认为,和Twitter诸如此类的社交平台并不能代替面对面的互动。雅斯贝尔斯指出,本真的教育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往活动,就是主体间灵与肉的交流活动,其目的在于人精神世界的充盈和富足。[6]科技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通过各种社交软件,我们可以呈现给对方期待的理想状态,包括所有的线上交流,都可以经过不断修改、润色直至满意,然而这都不是真正的交流,所有在线交流的碎片加在一起也不能等同于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学生虽然通过虚拟课堂可以做到随时随地学习,但是,若长期通过虚拟课堂进行学习,由于无法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当真正面对老师和同学时,学生有可能会丧失基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的情感关怀者这一角色在数字化时代应得到加强,通过重塑教师的情感关怀者这一角色来填补数字化时代带给学生的情感虚无感。

4.作为学生学习的有力监控者

各类虚拟课堂的出现,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上有了更大的自由。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定制学习,可正如慕课学习中出现的高退课率这一现象,课程完成率低是当前在线课程最为人诟病的问题,也是网络课程一直面临的一个难题。多项数据显示,在MOOC各类课程中注册的学习者能够完成所选课程的比例一般都不超过10%,部分结果甚至比这个比例低得多。[7]

在线学习者不能坚持完成课程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主要表现为:缺乏相关实践,缺乏必要的课程背景知识和学习能力,缺乏足够的学习动力。其中,学习的主动性被认为是影响在线课程完成率的关键要素。[7]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学生学习过程中缺乏自觉性,半途而废的情况时有发生。再者,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在信息浏览时,容易受到无关信息的干扰,遇到此类情况,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以制止,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有效信息上来。

除此之外,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还担负了其他的许多角色,诸如课堂的管理者、学生学习的榜样以及人际关系沟通者、心理教育者等等,而所有的角色追根究底,都是服务于“知识的传授者”这一角色。

三、教师角色转换的有效策略

在数字化时代下,各种在线课程有如雨后春笋涌现,学生学习途径多样,网络环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空前平等的学习机会与条件,教师要适应新时代的特征,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应积极更新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策划教学过程和整合教学资源、精心设计课程内容、注重与学生平等互动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不断反思中积极重构自己的角色,顺应时代的发展。

1.更新教育理念与思想

数字化时代下,教师不再是学生发展过程的中心节点,只是众多节点中的一个。教师应将学生看成是可以思考的个体,设法成为向导,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非知识的仲裁者。2000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市举行的第11届国际大学教与学研讨会上,韦斯利·贝克(J.Wes-ley Baker)提交的一篇会议论文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这篇论文中提到的“教室翻转运动”的宣传口号———“教师是学生旁边的指导者,而非讲台上的贤能者”[8]被大家纷纷引述。

数字化时代下,教师应积极主动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传统的授课模式是知识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流动,强调教师对课堂的控制。数字化背景下,教师在发挥启发、引导、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因此,教师应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与思想,设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才能做到放手学生,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

2.策划教学过程,整合教学资源

数字化时代,教师需要创建合适的教学环境,设计学习空间,确保学生可以在网络条件下正确使用各种工具。优秀教师应当学会如何利用技术,将技术作为实施教学的辅助手段,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教师在掌握技术的同时,也应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技术,在面对学生的质疑时,给出合理的应答,以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这样不仅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师生间的配合,也可以保证学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自行完成学习的需要。与此同时,教师还应积极策划教学的过程,重组、整合教学资源,在为学生创设优良学习环境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3.精心设计课程内容

在线课堂的缺陷之一是提供的内容过于集

72

—中,不够多样化。作为一线教学实践者,教师对课堂和学生的熟悉程度往往更高。数字化时代下,如何设计出真正适合学生的课程内容应成为教师的责任。随着科技的发展,微视频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教学微视频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将知识内容,按照学科逻辑与学生的认知特点划分为若干较小知识模块,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图文声像等要素而创作的学习资源。教学微视频的教学目标明确,知识容量小,因而学生容易掌握,对提升教育质量很有帮助。[9]要找到切合教学内容的视频,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动手制作,一线教师应学会设计课程、制作课程的相关内容,教师需要依据自身的教学体验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精心设计课程,丰富学生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开发出有效的课程资源。

4.注重与学生平等互动

单纯的在线课程学习中,学生无法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二者无法进行真正的情感上的沟通互动。相比而言,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可以关心学生、启发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去影响学生。但是,由于传统课堂上教师面对的学生多,教学任务重,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与学生平等互动。数字化背景下的虚拟课堂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家里已经学习过新课,所以在实体课堂中,教师可以腾出时间与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情感交流。弥补虚拟课堂的不足。实体课堂与虚拟课堂有效配合,就能达到扬长避短的效果。

5.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习惯用分数来区分学生。即使在今天,以“火箭班”“快班”“重点班”“普通班”乃至“差班”来区分学生的学校仍然不在少数,学生在哪一个班并不能真正说明学生的能力。1983年,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其《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强调人们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之间所具有的不同智力的组合,单凭考试成绩是无法测试出学生身上所具有的潜力的,这种单凭考试成绩来对学生优秀与否下结论正是传统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之一。学生在学习上的失败,或者在某一学科的失败并不代表这个学生的失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使用多元的评价机制评价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教师要学会使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不以刻板的眼光看待学生。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更有理由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的潜力,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四、结语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络教学的大众化,数字化时代所独有的特征迫切要求教师积极更新思想观念,完成从“教书匠”到“引路人”的转换。需要注意的是,数字技术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任何教育技术的使用都依赖教师的有效利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教师应当学会使用技术来促进自己的教学而非被技术所控制,不断反思,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时代的改变,力求达到线上课堂和线下课堂的完美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参考文献]

[1]雷丹.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定位与构建[J].外语电化教学,2008(5).

[2]宋广文,苗洪霞.网络时代教师角色的转换[J].教育研究,2001(8).

[3]唐露萍.“真语言”:本真教学的有效生成[J].课程·教材·教法,2014(6).

[4][巴西]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曾繁华.网络时代的反思:互联网对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改变[EB/OL].(2011-11-26)(2016-09-

15).http://culture.gmw.cn/2011-11/26/content-

3049574.htm.

[6]许峰华.雅思贝尔斯交往教育思想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8).[7]高地.MOOC热的冷思考———国际上对MOOCs课程教学六大问题的审思[J].远程教育杂志,2014

(2).

[8]卢强.课程学习活动设计重审:活动理论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12(7).

[9]陈玉琨.中小学慕课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

(责任编辑师语)

82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