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论钢琴曲《区的天》音乐创作
2025-10-04 05:21:42 责编:小OO
文档
浅论钢琴曲《区的天》音乐创作

作者:张馨

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04期

        【摘要】本文以1965年音乐出版社出版、储望华改编的《区的天》钢琴独奏曲曲谱为例,同时参照借鉴由魏廷格编注、2013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钢琴名曲50首上、下》以及由童道锦主编、2001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储望华钢琴作品选集》中《区的天》钢琴谱例,对其音乐创作进行简要分析本文将从表现技法、节奏以及曲式三方面入手,希望通过对钢琴作品《区的天》的分析,引起人们对钢琴作品和钢琴艺术中国风的关注和认识。

        【关键词】区的天;音乐创作;储望华;钢琴艺术;中国风

        《区的天》是储望华于1963年根据陈志昂作曲的同名歌曲和陕北民歌《咱们的领袖》改编而成.歌曲《区的天》当时流传于河北沧州南部、盐山以及冀鲁交界地区,歌词为数唱“十二月”的内容。在1943年,刘西林在大秧歌运动中运用了原来民歌的曲调填词,写入了秧歌剧《逃难》里,成为了这部秧歌剧的主题曲。改编后的歌曲在流传的过程巾,歌词有一点改变,由原来的“边区”改成了“区”,所以作品的曲调也相应的发生了一些改变,不过歌曲的旋律还是基本保持了原样。储望华运用了一切可能的乐音倾注于《区的天》之中,表达出了他心中浓浓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情结,同时也反应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现状和时代的特性,《区的天》的产生顺应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所以才使它能够得到广泛的流传。

        该曲采用了中西结合的创作手法,表现在调式、调性、节拍、节奏、曲式结构、变奏手法等各个方面。下文将从表现技法、节奏以及曲式二个方面人手进行简要分析:

        一、表现技法方面

        如在首部曲调的写作过程中,储望华注重了民族风格的表现技法。引子巾的前八个小节采用民问锣鼓式的节奏型,烘托出一种热烈欢快的场景(见下图谱例1.1)。紧接着,出现了“连环扣”式的创作手法,进行旋律的模进下行,增强了音乐的动力性(见下图谱例1.2),止是这传统民问的“连环扣”旋律发展的创作手法,与伴奏声部中的锣鼓节奏共同构成了一幅欢快的而且热烈的场面,极具北方民族的豪迈的色彩。

        二、节奏方面

        钢琴曲《区的天》的节奏从宏观上来看,“快、慢、快”的速度布局体现了乐曲的平衡作用力。其特点是,一开始就以紧锣密鼓的节奏牢牢地抓住了听众的心,当听众觉得一直在这种快速的节奏巾显得疲惫时,一段特别抒情的音乐让听众陶醉其巾;当人们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巾流连忘返时,突然快速的节奏再一次把听众带进了开始时的紧张氛围巾,最后在沸腾的节奏巾结束全曲。

        三、曲式方面

        钢琴曲《区的天》是典型带再现的三部曲式,但作者却在其巾揉进了巾围曲式的元素。全曲分为引子、A (a+al)、B、A1(a+al+a2)二段体,第二部分采用了(a+a1+a2)的结构是考虑到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即认为音乐是一种流动过程,它的发展完全可以在新的阶段结束,没有必要再回到开始。(a+al+a2)的结构,从宏观上看,既符合西方音乐ABA的二段论的思想,又有中国音乐ABC的构思。最后的a2部分,作者把歌唱的旋律部分隐藏在织体巾,整齐划一的十六分音符让气氛更加欢快热闹,充分发挥了左手分解和弦的优势和右手五声音阶的走向(其中部分谱例见下图谱例1.3),尽情地展示了钢琴高音区晶莹剔透的音色,无论是从和声上还是节奏上,都有着运动的美感。

        整首作品是由《区的天》和《咱们领袖》两个主题组成。《区的天》为首部和再现部的主要主题,《咱们领袖》为插部主题,作品听起来给人以非常积极、欢快、明朗的感觉。

        综上所述,《区的天》通过巾西结合的创作手法,艺术风格和特定音调给予了特定历史的真实写照,表现出了当时人们所生活的一种社会环境,因此,才能在经过半个多世纪后,仍被认可而经久不衰的作品。同时,钢琴作品的艺术形象并不像声乐作品的艺术形象那样通俗易懂,这部作品通过把声乐形象转换为器乐形象取得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是在中国普及钢琴作品的有效途径,本文希望通过对钢琴作品《区的天》的分析,引起人们对钢琴作品和钢琴艺术中国风的关注和认识。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