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发展机遇分析归纳.doc
2025-10-04 05:21:50 责编:小OO
文档
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发展机遇分析

一、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新材料是世界上公认的六大高技术领域之一以及21世纪最重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已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10年以来,中国新材料产业规模一直保持稳步增长,由2010年的6500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1.6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速保持在25%左右,初步测算2015年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万亿元的既定目标,关键新材料保障率上升到70%。

与传统材料相比,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高度密集,研究与开发投入高,产品附加值高,生产与市场国际性强等特点。另外,新材料产业的外溢性极强,辐射范围极广,往往带动其他行业和领域随之发生变化。他表示,新材料细分的超导材料、石墨烯、液态金属等25个行业中,大多产业的年产值在百亿元,其中与第三次工业相关的3D打印、传感器首当其冲,发展市场空间高达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中国化工新材料“十三五”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山东济宁召开。会上,化工新材料行业专家就《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征求意见稿)》、《化工新材料产业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和《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样文)》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同时,新材料行业作为新兴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也将纳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二、相关密集发布

当前世界新材料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主要集中于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领域,在发展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相关更是密集发布。

2010年10月,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首次将包括新材料产业在内的七个产业领域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要以我国在纳米、超导、稀土等材料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优势为基础,以满足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巩固学科研究优势,大力发展新材料制备技术和装备,大力推进新型材料产业化,大力推进大宗高端材料规模化生产应用。

2012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六大领域、20个重点发展方向,从研发、产业化和市场应用等环节对每一个重点的发展途径、发展方向、主要产品、关键应用等进行了详细安排。

2015年5月8日,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新材料作为“中国制造2025”规划锁定的十大领域之一,迎来更强劲的发展机遇。

今年2月18日发布的《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强化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协同创新,加快建设一批众创空间。新材料作为该《意见》涵盖的十大产业之一赫然在列。

“十二五”期间,不仅制定了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北京、黑龙江、广东、湖南、山东等多个省市也相继出台发展规划和专项,鼓励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及地方一系列利好的实施,使得新材料产业规模一直保持稳步增长,由2010年的6500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2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速保持在25%,关键新材料保障率上升到70%,远超多数发展中国家。

三、地方强势跟进发展态势明显

事实上,新材料产业也已经成为我国各地方主导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肖辉表示,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已经形成集群式发展模式,基本形成了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东北、中西部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分布。

环渤海地区拥有多家大型企业总部和重点高校、科研院所,是国内科技创新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技术创新推动最为明显,在稀土功能材料、膜材料、磁性材料等多个新材料领域具有较大的优势。

长三角地区工业基础雄厚、交通物流便利、产业配套齐全,是我国新材料产业基地数量最多的地区。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子信息、新兴化工等领域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珠三角地区的新材料产业主要分布于广州、深圳、佛山等地,以外向出口型为主,新材料产业集中度高,下游产业拉动明显,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电子信息材料、陶瓷材料等领域具有较强优势。

东北地区依托原有老工业基地奠定的传统材料基础,主要有以哈尔滨为中心的高性能纤维及先进复合材料产业基地、以长春为核心的光电材料生产基地和以沈阳、大连为主的轻体节能镁质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产业集群。

而中西部地区依托丰富的矿产与能源,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基地,主要有内蒙古的稀土新材料,湖南、江西、广西的有色金属新材料、稀土新材料和硬质合金材料,云南、贵州的稀贵金属新材料等。

此外,各地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也纷纷设立了众多新材料产业园区,产业基地特色鲜明,发展态势良好。

四、希望更多支持

我国新材料产业经过几十年发展,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日益提高,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材料产业无论是在产业规模、技术装备、创新能力和开发技术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

中国新材料产业的研发水平大致比发达国家落后5年,不过这种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我国新材料产业仍存在关键材料的保障能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研发投入不足、产学研用体系相互脱节等问题。部分新材料行业呈现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仍需要大量进口的问题比较突出。

鉴于上述问题,产研智库专家认为,新材料产业需要更多的支持。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预计到地方各级新材料产业“十三五”规划将陆续出台,新材料行业作为新兴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也将纳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这必将掀起一股新材料产业规划和发展的热潮。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