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神州谣教学反思
2025-10-04 05:21:46 责编:小OO
文档
The temper should never be greater than the ability.精品模板 助您成功!(页眉可删)

神州谣教学反思 

神州谣教学反思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在学生要求会认的生字中,有80%的生字在阅读文中出现。

  我以文本为载体,依托文本进行识字教学,教学中采用了多样化的识字形式让识字与阅读有机结合,在多样性、趣味性的语境中,引导孩子们在快乐中识字,同时感受汉字的魅力。

  依托文本趣味识字,让识字教学更生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中有看动作猜字,给生字组词,给生字找形近字,识记生字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引导学生积极阅读识字,在愉快中学习。

  依托文本朗读识字,提升识字效率。通过朗读发现生字、记住字形,通过听读体会生字的意思,通过朗读体验情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字的音、形、意在学生的头脑中越来越明析,越来越深刻。

神州谣教学反思2

  《神州瑶》是一篇短小却内涵丰富的童谣,气势恢宏,赞美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壮美、风景如画,表达中华儿女期盼祖国统一,为祖国繁荣昌盛共同奋斗的愿望。

  在讲第一课时时,我注重把识字和感受中国的山川美作为学习的重点。在识字教学部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本课生字,在准确掌握生字的基础上给生字找朋友,组词或造句。在对课文的讲解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每次提问,我的关注点在回答问题的孩子身上,其余的孩子就容易被忽略,长此以往,当听的孩子发现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就会渐渐失去兴趣,导致不同的问题出现,容易开小差,游离到了课堂之外。而发言的孩子的回答或许精彩,但坐着的孩子,他们会质疑、会认同,他们也会有精彩之处。我不能为了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就一股脑儿地按着设定环节走下去,把与自己设计无关的都排除了。今后的课堂,我要不断积累教学方法,多一些教育机智,把关注重心移动,关注到全体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能发挥其主体作用。

  一节课结束,我感觉本节课的目标是基本达成了,但是在上课过程中却暴露了很多的不足。比如:语言不够亲切,缺少童趣,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在课堂纪律上,我需要更加灵活的应对学生所出现的不同问题,不能一味的忽视,更不能批评和言语伤害。对于文本的解读更不能有丝毫马虎。我想,未来我应不断的发现问题不断寻求方法,让自己的教学变得更加完美。

神州谣教学反思3

  一曲《神州谣》,以三字经的形式诉说着祖国的山河壮美,激发了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上课伊始,我带领孩子们一起领略了祖国的壮丽山河,让孩子通过直观的美景,感受祖国的山川秀美、风景如画,从而对祖国产生了自豪和热爱之情,为下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2、在读文赏析的过程中,我引领孩子打着节拍反复有感情地品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

  不足之处:

  1、课前没有布置搜集关于祖国山川以及民族团结方面的资料。

  2、课文可以借助相关歌曲渲染情感。

  3、板书书写过于简单、书写不及时。

  4、诵读形式过于单一,仅限于齐读和个别读,而轻视了师生读、男女生对读、组内互读等形式。

  改进措施:

  1、让学生充分预习,课前搜集资料,为课上的资料介绍节省时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预习的好习惯。

  2、备课充分,板书设计清晰有层次。

  3、采用多种形式诵读,在读中品味文字所传达出的情感。

  4、今后在设计课时可以添加一些拓展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神州谣教学反思4

  本次大教研活动我选的课题是《神州谣》,教学目标主要是朗读和识字,借以感受中国的山川美。上完课后,总体感觉,目标是基本达成了,但在上课过程中也暴露了很多不足。正如聂校长所说,语言过于书面化,不富有童趣,生本意识不强。我也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两个大问题,每次上课,总是容易忽略倾听坐着的学生的“私语”,忽略他们的课堂行为,在抛出问题时,也没有根据儿童特点设计一些更贴近他们的'自然亲切的语言。为此,在近期教学中,我给自己定了两个目标:

  一是设计儿童化的语言。就拿这堂课来说,我在介绍中国美景时,使用了一系列排比句,对于儿童来说过于晦涩难懂。再者,在朗读指导时,对于孩子不太好的表现有些嘲讽。对于低段的孩子们来说,有时候,我应及时地哄一哄,多鼓励。识字方面,在上课时给某个生字编个小故事,给某个内容编个儿歌,相信他们的兴趣会更浓厚。

  二是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上的每次提问,我的关注点在回答问题的孩子身上,另外的四十多个孩子就被忽略了,长此以往,当听的孩子没兴趣时,得不到老师的关注时,他们就容易开小差,游离到了课堂之外。而发言的孩子的回答或许精彩,但坐着的孩子,他们会质疑、会认同,他们也会有精彩之处。我不能为了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就一股脑儿地按着设定环节走下去,把与自己设计无关的都排除了。以后的课堂,我要多点灵动,多点随机应变,把关注点重心移动,关注到全体学生。

  另外,文本解读也不能马虎。很多时候,我会觉得自己总是被教学设计牵着鼻子走,或者当学生出现各种答案我却点到为止,不能再进一步,这都是文本解读不深入的原因,我想,未来我应朝着这些方向努力。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