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诗歌《乡村黄昏》赏析
2025-10-04 05:26:09 责编:小OO
文档
诗歌《乡村黄昏》赏析

诗歌《乡村黄昏》赏析

文/过客

        乡 村 黄 昏            吴楚生 

         黄昏的雾霭

         朦胧了苍穹下的乡村

         朦胧成淡淡的山水画

         袅绕了千年的炊烟依然

         沉默了万载的青山仍旧

         读乡村的黄昏

         越觉雁群于天际写的诗行

         清新隽永

         甚至那赶着羊群

         走进画廊的牧童的笛音

         也震撼着东山那弯醉月

         射出乡村的神韵如禅

         闪烁成黄昏的祈盼的眼神

         望穿石径那姗姗的脚步声

                               1998.3

                                    (选自诗集《春天的约会》)

因故回到阔别十年的家乡,黄昏独坐,忽记“昔同学少年”、“乡村歌手”、青年诗人吴楚生嘱我写评论的诗歌《乡村黄昏》。作者吴楚生,是我的同学。社会发展到今天,早有人叫嚣“文学不值钱”,而作为河源市诗词协会会员、岭南诗社社员,商海沉浮仍笔耕不辍,由是感慨万端。

作者以“乡村黄昏”为题,以“黄昏的雾霭”起笔,平平叙起,单刀直接,切入主题,再从容承接,把黄昏雾霭“朦胧了苍穹下的乡村/朦胧成淡淡的山水画”的景致映入读者的眼帘,并在读者脑海掠起一道隽永的涟漪,使人不由联想起唐代诗人李商隐《登乐游原》中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作者笔下的“黄昏”和“雾霭”, 有点象王安石“岭云分暝与黄昏”的味道。诗句中有静的景物变换,有动的时间推移。写作表面写黄昏雾霭,朦胧了乡村,也朦胧人们的视野。“朦胧”两字既是动态色光的描写,是静态景物的描写,又是远涉他乡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乡渐已“朦胧”。然后笔锋一转,炊烟袅绕的乡村象山水画一样慢慢地“淡”入眼帘。尽管淡,但却隽永。时过境迁,乡村“袅绕了千年的炊烟依然”,乡村“沉默了万载的青山仍旧”,使人不由联想起杨慎《临江仙》里的名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时近深秋,大雁南飞。南飞的大雁勾起作者无限的思乡情愫,并暗暗祝愿:“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作者热爱家乡之情油然而生,那“淡淡的山水画”似的乡村,甚至南飞的雁群,也会“于天际”写出“清新隽永”的诗行!

作者家乡在山清水秀的、“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的河源农村,这里阡陌交错,鸡犬相闻。“那赶着羊群”的牧童,不知不觉“走进画廊”;那悠扬的笛音,“震撼着东山那弯醉月”;那伊人“祈盼的眼神”,望穿秋水;那“姗姗的脚步声”捣响乡间石径的静谧…… 月亮升起来了,乡愁也自作者心底升起,思乡的心啊,似箭,射向黄昏的乡村!

全诗总共14行,诗行工整而跳跃,讲究诗行的艺术性。短短122字,营造出一个韵味无穷的意境。全诗自然景象有“黄昏的雾霭”、 “袅绕了千年的炊烟”、“沉默了万载的青山”、 天际、东山、醉月、石径等,描写有生命的如雁群、牧童和隐于诗行中的恋人,最后两行写“祈盼的眼神”和守约“姗姗”来迟的情人的脚步声,把一幅“痴男怨女、人约黄昏后”的恋爱情景勾勒得栩栩如生含蓄却又栩栩如生,情韵醇厚,含悠然不尽之意,令人神驰遐想……

作者深谙古诗词创作,《乡村黄昏》作为现代诗歌,略带有点古典的味道却又不泛现代诗歌的内在张力、形式上的自由和内涵的开放。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苏轼),读后给人留下了想像的余地。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