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自主性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2025-10-04 05:26:12 责编:小OO
文档
自主性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作者:马洁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5年第04期

         内容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活动的过程。但教师在游戏指导过程中存在着指导目的性、方向性不明确,观察方法、重点不清晰、主导意识过强,缺乏有效指导等问题。本文就此谈谈个人看法。

         关键词:自主性游戏 指导策略 有效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活动的过程。但教师在游戏指导过程中存在着指导目的性、方向性不明确,观察方法、重点不清晰、主导意识过强,缺乏有效指导等问题。如何提高教师游戏指导策略呢?

         一.游戏指导的8个要点

         以一次游戏为一个单元,分析游戏过程教师所需要进行指导要点的梳理,选择适当的时机合理使用,是我们在进行理论层面梳理之后的实践运用。(1)巡回观察。游戏开始初,教师先以巡回方式观察了解角色选择、主题开设、材料投放等情况。(2)游戏预计情况。在对游戏开展后有总体的把握基础上,预计需要定点和重点观察的内容,是否需要选择介入。(3)定点观察。在确定要细致观察的某个区域后,带着问题或目的进行观察。观察孩子动作,倾听幼儿对话或了解幼儿之间产生的问题,感受游戏中的情景,以捕捉新问题或新经验。(4)二次巡回。这次的巡回观察重点在于获得信息,判断一次与二次观察点哪个更有价值,通过再思考,进行要点调整。(5)重点观察。对判断更有价值的观察点进行重点进入,选择点对点的策略方式进行指导。(6)决策判断。这个过程要对游戏状况做情况分析,如孩子的游戏经验是否缺失或超前;投放的材料是否适合与有效;并对规则、场地等进行观察判断,整理出需要调整的思路。(7)三次巡回,确定讲评要点,做记录准备。(8)分析讲评。对观察、介入、决策后的问题进行讲评,优化游戏,提升经验。

         二.游戏时间

         1.经验再现,分组寻找各时段指导要点。将游戏时段按进程进行切分,分成游戏开始的5分钟、过程中的30分钟和结束的5分钟三个时段。根据教师日常游戏过程中的积累以分组讨论形式进行经验再现,对观察、指导、干预策略进行细化讨论,分组介绍各时段的指导要点,以协助教师选取各时段适宜的指导策略。

         2.汇总表格,分段记录各时段指导情况。根据前期的游戏指导方法和时间段切分,归纳形成“教师游戏观察记录表”。表格需要记录的是对“不同时间段”主配班教师观察”、“观察指导要点预设”、“每个游戏阶段的观察与指导策略的选择”,使游戏记录表成为教师在自主性游戏中有效的观察工具。

         3.一表三改,不断完善表格服务性功能。(1)观察量表先期试水、提困惑。只有真正使用方能使表格具有实践操作性。如提出对表格中“幼儿游戏情况的记录“中增加指导性提示,以帮助教师有效记录游戏现状。(2)观察量表总结共性、纳心得。首先,时间段切分后,不同年龄段需关注自己年龄段的黄金关注点。其次,帮助老师理性观察指导。第三,游戏评价时加入幼儿发展评价及教师指导反思,提高游戏情况分析价值,科学客观审视游戏。(3)观察量表检核教师、作旁观。即作记录工具,也可作为评价教师游戏指导水平的检核工具。学会自检,也从他检中了解自身在游戏指导中的问题。

         三.指导方法

         1.望:观察是基础,定点观察+巡回观察。游戏中,教师应切实站在观察的角度,对游戏现象进行有目的的思考,在作出任何指导行为前,一定需基于对游戏过程全面、客观的观察后作出的判断。

         2.闻:倾听是学问,倾听矛盾+感受氛围。游戏中,教师常常会充当救火员对矛盾实施干预,但教师在游戏中,更要学会静心倾听与观察,听一听角色间的对话,听一听游戏情节的发生,听一听孩子们的心声,很多问题就在理解的基础上迎刃而解了。

         3.问:询问是手段,及时介入+分析原因。对发生冲突的游戏状况,教师更多的应该以倾听者的身份介入,询问清楚再判断和干预,引导幼儿自己拿出方法解决是最理想的,学会尊重和理解幼儿,这能帮助幼儿在游戏中提升生活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切:诊断是结果,及时指导+生成情节。教师应客观的面对游戏中发生的问题或矛盾冲突,有效的游戏是在不断的新难题的产生和新矛盾冲突中推进的,教师应主动迎接并解决问题,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推动游戏的进程,生成新的游戏情节,使游戏不断深化。

         维果茨基指出游戏可以把儿童的思维从具体经验中出来,进行更高水平的思维,儿童在游戏中的行为总是高于他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教师应该也必须重视幼儿园的游戏活动,通过适宜的环境,细致的观察,有效的指导,为幼儿营造游戏的最佳状态,让幼儿在游戏中轻松、自由愉快地再现、提升他的经验,在师幼互动间获得愉悦、成功的体验。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新加花园幼儿园)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