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2025-10-04 05:25:33 责编:小OO
文档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2,5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2或5的倍数。 

2. 了解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非零自然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3. 在观察、猜测和讨论过程中,发展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2或5的倍数。 

教学难点:

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用列举法找出2、5的倍数。 

师:同学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先来考考大家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2的倍数有哪些?5的倍数有哪些? 

师:2的倍数、5的倍数能找完吗?为什么?

生:找不完,因为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师:在数学王国里,像这种找倍数的方法我们称为列举法。 

师:老师有一个很厉害的方法,我不用列举,我不用猜也不用算,只要你说出一个自然数,我马上就能判断这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或者5的倍数。同学们可以随意考考老师,谁想先来?(你要是不相信啊,你就把你说的数写下来算一算,验证一下。)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为了使学生能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通过谈话引出数学中的举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明确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为下面探究2、5倍数的特征做铺垫。

二、 探索新知 

1. 引出课题,提出目标。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2、5的倍数特征)  当我们明白了其中的奥妙,你也能变得像老师这么厉害呢!(表扬) 

2. 研究5的倍数。  

(1)在百数表上圈出5的倍数。 

师:我们先来研究5的倍数。请看屏幕,老师出示了一个百数表。大家看看这个表格有什么特征?(有按顺序排列的100个数字)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3页,找出百数表。在表中找出5的倍数,并用圆圈圈起来。 

师:谁来说一说你圈了哪些数字?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展示。)     

师: 大家认真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征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观察总结出5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继续去举例,继续去验证。

设计意图: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前新课改的形式下,多注重学生全面主动参与,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教师因为学生提供一个较大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空间,先让学生在百数表中画出5的倍数,然后分小组合作,再对这些5的倍数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归纳出5的倍数的特征。

 3. 研究2的倍数。 

(1)在百数表上勾出2的倍数。 

师:让我们继续用百数表来研究2的倍数。在同一个百数表里找出2的倍数,打钩。

学生完成,集体订正,先投影出示学生完成情况,再课件展示2的倍数。

师:观察百数表里这些2的倍数,谁能找出这些数的特征呢?跟十位上的数字有关系吗?

生:没有关系只看个位就可以了。

师:再大点的自然数也是可以这样判断吗?

生:可以吧。

师:我们可以在课后同学之间验证一下。

(2)总结2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3)口头判断老师说的数是不是2的倍数。

 设计意图:有了5的倍数特征的探究经验,学生很容易能探究出2的倍数的特征。

师:根据2的倍数的特征,你能马上判断老师说的这些数是不是2的倍数吗?

(4)那么,什么样的数不是2的倍数? 

(5)理解奇数、偶数的概念。 

师:是2的倍数我们叫它偶数,也是生活中常说的双数;不是2的倍数,我们叫它奇数,也是生活中常说的单数。在自然数里,除了单数就是双数,有没有不单不双的数?(没有)这样看,在自然数里,要么就是奇数要么就是偶数,也不存在不奇不偶的数。我们可以把自然数分成奇数和偶数。(板书: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设计意图:在学生学会2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向学生们介绍奇数和偶数。这样学生们很容易就能理解它们的含义。

(6)练习。

口头判断老师说的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师:要想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要计算吗?

生:不用计算,看个位就可以了。

师:看谁能马上判断老师说的这些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思考一下:最小的奇数是多少?最小的偶数是多少? 

4.在百数表上研究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师:我们再来看看我们划了圈和框起来的百数表,有没有人发现,有一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呢,找出来看看。这样的数有怎样的特征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板书:个位上是0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设计意图:在探究了2、5的倍数特征的基础上,再来探究2、5倍数的共同特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

 三、 巩固练习 

1. 圈数并交流判断方法。 

师:我们已经研究出了2,5的倍数的特征,老师看看哪些同学已经掌握好了呢?请打开课本第34页,完成练习题1。

补充:圈出5的倍数、2的倍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2. 你说我答。 

师:你说我答,换成我说你答。老师说39,你答奇数,老师说48,你答什么?56呢?

按这种说法分两大组PK一下。

3. 应用题。

师:知识点都掌握好了,下面用我们学习的知识 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吧。(课件出示,思考,指名回答。)

4. 课本34页第6题。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应该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体现趣味性、基础性、层次性、灵活性。让学生学会运用2、5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1. 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 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3.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4.像2,4,6,8……这样的数,是2的倍数,也叫偶数;像1,3,5,7……这样的数,不是2的倍数,也叫奇数。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