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比较研究
2025-10-04 05:27:00 责编:小OO
文档
中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比较研究

作者:侯晓宇 朱文莉

来源:《会计之友》2013年第07期

        【摘 要】 我国银行业的高利润日益受到社会关注,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方法,选取中美两国20家商业银行为样本,以其2011年财务数据为基础,对中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进行比较研究,得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整体盈利能力高于美国商业银行的结论,并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借鉴美国的经验,对我国商业银行如何保持可持续盈利能力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盈利能力; 比较研究

        一、引言

        我国银监会在2012年2月份发布的《2011年中国银行业运行报告》中显示,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净利润总额达到6 808.49亿元,银行业成为中国上市公司中最赚钱的行业。而银行的高利润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一时间“银行暴利”、“银行垄断”成为热点话题和公众的普遍认知。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与美国的银行相比究竟处于何种水平,银行业的高利润是否存在异常?本文拟对此进行研究,通过中美商业银行的对比,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进行判断与分析,并提出保持可持续盈利能力的相关建议。

        二、中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对比分析

        (一)样本与指标选取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中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因子得分及排名可以使分析结果更直观。本文共选取20家商业银行作为样本,其中我国的上市商业银行16家,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上海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美国商业银行4家,分别是美国银行、JP摩根大通、花旗银行和富国银行。为了全面反映银行的盈利能力,本文选取了10个指标:净利润(X1)、利息净收入(X2)、营业收入(X3)、资产收益率(X4)、净资产收益率(X5)、净息差(X6)、核心资本充足率(X7)、营业收入净利率(X8)、基本每股收益(X9)、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X10)。

        其中,净利润是银行的税后利润,也是反映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利息净收入是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的差额,反映银行获取利息的能力。营业收入是与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收入,包括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收入,反映银行总体盈利能力。资产收益率是指银行运用其所有资产获得的净收益的比率,数值越大表示资产的盈利水平越高。净资产收益率是指商业银行净收益与其普通股价值之比,表示分红前银行每一单位的股票的收益,数值越大,表示净资产的盈利水平越高,是揭示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综合指标。净息差是银行净利息收入和生息资产的比值,也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门指标。核心资本充足率是指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之比,反映商业银行的盈利质量。营业收入净利率是净利润和营业收入之比,增加净利润的关键就在于增加营业收入。基本每股收益用来反映普通股的获利水平,是投资者据以评价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财务指标之一。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反映出银行获得的利息占其营业收入的比重,通过该指标可以看出银行的盈利结构是否合理。本文认为以上指标能够全面反映银行的盈利能力。

        本文的数据来自2011年各银行的年报。

        (二)指标预处理

        原始指标直接求得综合得分很难给予一个合理的经济解释,这是由于原始指标的量纲或经济意义的不同所导致的,并且原始指标变量数量级差较大,这对综合指标的影响也大。为了消除不可比性,需要对原始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无量纲处理的方法有极差正规化法、标准化法和均值化法,本文采用标准化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

        Yi为指标的标准化值;Xi为指标的初始值;X为指标的初始平均值;S为指标的初始标准值;n为样本数。

        (三)因子分析

        1.因子分析适宜性检验

        本文采用SPSS软件的KMO统计量和Bartlett’s 球形检验法来检验所选取的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KMO统计量和Bartlett’s球形检验结果如表1:

        很明显可以看出KMO=0.628>0.6,Bartlett’s球形检验卡方统计量=262.116,单侧p=0.000

        2.主成分的提取

        本文采用特征值准则与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提取主成分的个数,即选取特征值大于或等于1的主成分作为初始因子,同时要求因子个数满足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85%以上。经SPSS软件分析得出表2。

        从表2可以看到,第一个主成分的特征根为5.434,解释了原有10个变量总方差的54.342%;第二个主成分的特征根为2.059,解释了原有变量的20.587%;第三个主成分的特征根为1.231,解释了原有变量的12.126%。前三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7.055%,说明前三个公因子基本包含了全部变量的主要信息,满足要求,因此选前三个因子为主因子。

        3.对因子载荷阵施行最大正交旋转

        考虑到个别变量在三个因子上的载荷系数区别不大,为使每个指标在少数因子上有较大负载,并且每个因子上各指标的负载系数向0或1两极转化,故采用方差最大化方法对初始载荷矩阵进行因子旋转。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通过正交旋转,营业收入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收益率、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在第一公因子上有较大的载荷,这说明公因子1主要包含了反映银行资本资产盈利能力的信息,因此可以定义为银行的资本资产盈利能力因子。核心资本充足率、净利润、利息净收入、营业收入在第二公因子上有很大的载荷,这说明公因子2主要包含了反映银行盈利规模的信息,因此可以定义为银行的规模盈利能力因子。第三公因子对基本每股收益、净息差有较大的载荷,主要反映出银行的普通股获利水平及盈利质量,只有高质量的盈利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可以定义为银行的可持续性盈利能力因子。

        4.因子得分及排名

        为了更直观地考察中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对其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计算因子得分,采用回归法求出因子得分函数,系数矩阵如表4。

        根据表中的数值可以写出各因子的得分函数:

        根据上述三个公式,SPSS软件已经计算出三个因子的得分,从三个方面反映了中外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但并不能据此作出综合的评价,因此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与三个主因子累计的方差贡献率之比作为权重,得到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函数:F=0.6242F1+0.2365F2+01393F3。由此计算出的各因子及综合得分及排名情况如表5。

        (四)实证结果

        根据表5的得分和排名情况,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根据资本资产盈利能力因子得分可知,得分最高的是中国工商银行;其次是中国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美国的四家商业银行得分排在最后,这反映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资本资产盈利能力普遍高于美国银行。

        第二,根据规模盈利能力因子得分可知,中国工商银行的得分最高;其次是中国建设银行;JP摩根大通排在第三。总体看来,美国商业银行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规模排在前列,这是由于其规模较大,相比起我国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业务更多,竞争能力更强所致。

        第三,根据可持续性盈利能力因子得分可知,富国银行得分最高;第二是宁波银行;第三是民生银行。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能力略有欠缺。这也反映出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可持续性较差。

        第四,从综合排名看,前五名分别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美国的银行中除富国银行排第十名;其他三家银行都排在最后。可见,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盈利能力高于美国商业银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普遍高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

        三、银行高利润的原因分析

        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高于美国商业银行,但是,银行业的这种高利润是否可持续,盈利模式是否适宜,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认为我国银行业利润高于美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国际经济处于恢复时期。2011年我国银行业盈利水平高于美国,这与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仍旧处于恢复时期,发展仍不稳定有关。虽然美国银行业2011年的利润升至5年最高,但营业收入下降,这主要是大幅削减了坏账准备金所致。我国根据经济形势实施稳健的货币,三次加息和数量型工具的收紧扩大了净息差,这使我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得到提升。

        第二,中间业务增长迅速。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持续增长,尤其是手续费和佣金收入的增长对利润的贡献越来越大,《2011年中国银行业运行报告》中的数据显示,银行业的服务项目共计1 076项,其中226项免费,占比21%;850项收费,占比79%。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从2006年的9%提高到现在的20%左右。

        第三,利息净收入是利润的主要来源。从各家银行的年报来看,严重依赖利息净收入的盈利模式仍旧没有改变,虽然中间业务不断发展,但与美国还有很大差距,美国这四家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均在50%左右。传统的依靠利差的盈利模式并非长久之计,我国银行业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中面临严峻挑战。

        四、相关建议

        我国银行业的高利润背后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银行的盈利模式急需转变、银行盈利的可持续性有待加强、改善银行在公众面前的形象等。借鉴美国银行业的发展经验,本文提出下列建议:

        第一,调整收入结构应对利率市场化。存贷款利率完全市场化以后,预计我国银行的净息差将由现在的2.4%下降到1%左右,导致上市商业银行的净利润下降大约40%,这对银行的盈利水平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银行应对收入结构进行调整。最主要的就是要进一步加大中间业务的比重。美国对商业银行业务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包括放宽对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的,允许金融业内跨行业经营等,使中间业务得到迅速发展,逐步取代传统的存贷业务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品种和利润的主要来源,可见通过中间业务的发展提升盈利能力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第二,发展高端私人银行业务。目前美国的高端私人银行业务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和完整的服务体系,而我国银行在这方面还比较欠缺。我们可以借鉴其经验,开发个人金融产品,使业务范围涵盖投资管理、委托理财、财务咨询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建立营销体系,多渠道推广和宣传私人银行业务。此外,还应加强金融服务、提高专利保护意识、培养金融高端人才等。

        第三,加大力度整治银行乱收费问题。收费项目不透明,消费者被莫名其妙地扣费等问题使银行广受诟病。2012年2月份,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关于整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规范经营的通知》,要求银行公示所有的收费项目。本文认为,治理乱收费问题重在落实,应重点检查中间业务的收费项目、贷款过程中的收费、收费标准问题,加快出台新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既要行业自律也要外部监督,定期进行反馈,从而真正解决乱收费问题,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丽,闫天兵.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外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比较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09(4):57-60.

        [2] 张菲菲.透析上市公司年报[J].中国金融家,2012(4):95-97.

        [3] 王娣.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D].山东大学,2009.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