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某工程基坑监测方案
2025-10-04 05:26:41 责编:小OO
文档
某工程基坑监测方案

§1.1工程概况

XXX工程位于XX,该工程基坑东侧、北侧与1幢新建建筑物相邻(其中北侧、东北侧为2幢2层的高层建筑楼房,东南侧为1幢12层的楼房),西侧、南侧大部分为建筑空地(其中西侧有2幢民房与基坑坡顶相邻)。

本工程为地下一层地库结构,其开挖深度为3.90米,开挖总面积约1500m2。基坑北侧及东北侧采用拉森Ⅳ钢板桩作为围护体,并在东北侧邻近高层建筑区域设置一道水平钢支撑系统;西侧及南侧采用二级放坡并结合井点降水的围护形式;西侧邻近民房地段采用放坡结合锚拉钢板桩的围护形式;基坑东侧采用PC管桩作为围护体,并与邻近建筑楼房处增打土钉墙结合形成复合围护体。该项目由XXX设计研究所设计。

§1.2工程地质概要

本基坑地下水属潜水类型,其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拟建场地浅层土层成份复杂,基坑工程正式施工前应对场地内的障碍物作进一步查明并给予清除,以确保围护体和坑内加固等正常施工。

§1.3监测内容及要求

1.3.1依据设计单位及建设单位提出的监测内容:

▲围护桩桩顶水平位移和沉降监测,警戒值为水平或沉降超过5mm/d,或其累计位移达50mm;

▲型钢水平支撑力监测,型钢支撑轴力警戒值为第一道支撑1600KN;

▲型钢端点沉降监测,警戒值为日差异沉降超过2mm/d,或累计差异沉降达30mm;

▲立柱的水平位移和沉降监测,警戒值为日差异沉降超过2mm/d,或累计差异沉降达30mm;

▲坑周边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警戒值为日位移超过3mm/d,或累计位移达50mm;

▲邻近地面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倾斜、裂缝的监测,累计沉降预警值为10mm,控制值为15mm;多层和高层建筑主要测整体倾斜分别控制在0.008(Hg≤20m)、0.006(20▲坑外地下水位,警戒值为水位超过坑底0.5m。

1.3.2依据设计单位及建设单位提出的质量要求:基坑围护全过程监测,确保施工安全和开挖顺利进行。

a.监测仪器的选型,要考虑最大可能需要的量程并根据基坑工程只在地下施工期内使用的性质选用满足安全监测要求、合适的仪器。

b.仪器安装埋设前要进行检验和率定,绘制监测点安装埋设详图,并按照方案和埋设要求作好埋设准备。

c.仪器埋设时,核定传感器位置是否正确,埋设的准备是否符合技术要求,按监测的位置和方向埋设传感器。

d.所有监测点安装埋设完成后,及时绘制测点位置图,并加强对现场测点的保护,以防监测测点被破坏。

e.对基坑周围环境的监测,应在基坑开挖之前就开始,并将测得的原始数据以及周围的现状记录在案;一般情况下监测频率依照3.3监测方案,做好监测及相关特征状态记录并会同有关人员分析安全状态,在达到报警值或遇到不良天气等时加密监测。

f.监测数据必须做到及时、准确和完整,发现异常现象,加强监测。监测数据未达到报警值期间,应向设计单位每周提交一次书面监测结果(包括霉天的监测数据及周报),监测材料上应注明对应的施工工况及工况平面图等施工信息,便于相关各方分析监测结果所反映的情况。

g.监测数据如达到或超过报警值应及时通报有关各方,以期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本工程进展顺利。

h.对原始数据要进行分析,去伪存真后方可进行计算,并 绘制观测读数与时间、深度及开挖过程曲线,按施工阶段提出简报。监测工程贯穿基坑工程始终,待全部资料背齐后,应提供完整的电子版监测数据、监测时程曲线图及监测报告。

1.3.3编制原则

根据本工程监测技术要求和现场施工具体情况,本监测方案按以下原则进行编制:

1)、满足基坑分级变形控制保护要求

一级基坑变形控制要求——围护墙体最大水平位移≤0.3%H(H为基坑开挖深度)

2) 、基坑施工影响范围的确定

一般取2~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和基坑本身作为本工程监测及保护的主要对象。本次工程监测主要为围堰体本身的安全为保护对象。

3) 、监测过程中采用的方法、监测仪器及监测频率应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能及时、准确地提供数据,满足信息化施工。

4) 、监测数据的整理和提交应满足现场施工进度和工况等特殊要求。

§2.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1)XX工程基坑围护设计总说明、围护体平面布置图、围护体剖面图、支撑平面布置图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

(3)《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J9258-1997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1999

(5)《浙江省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 33/T1008-2000

(6)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CJJ8-85)

(7)行业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8)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9)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099)

(10)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水工建筑物原型观测技术规范》(JTJ218-2005)

(11)国家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搞压强度技术规程》(GB/T50344-2004)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