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延安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5-10-04 05:26:30 责编:小OO
文档
延安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05期

        摘 要:延安蕴涵着独特而巨大的旅游潜能,她不仅是中国的“红色圣都”,而且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胜地。但当前延安红色旅游却存在着旅游资源开发不足、相关产业关联度低、行业运作不规范等一系列严重制约自身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此,针对延安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应通过加大资源开发力度、扩展旅游相关产业链、规范行业运作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延安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延安旅游;红色旅游;旅游资源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5-0086-02

        一、延安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

        延安,是举世瞩目的中国圣地和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延安境内旅游资源富集,有唐代宝塔、宋代石刻等12处历史古迹。延安是中国红色旅游景点最多、内涵最丰富、知名度最高的红色旅游资源富集区,有王家坪纪念馆、王家坪八路军总部旧址、枣园旧址、杨家岭旧址、凤凰山旧址、洛川会议旧址、瓦窑堡会议旧址、直罗战役旧址、南泥湾旧址、瓦子街战役旧址,等等。

        2012年,延安市旅游经济实现了双突破。全市接待游客2 19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18亿元,分别增长6.8%、7.2%,提前一年实现了省提出的接待2 000万人次的目标。投资1 300多万元,完成了三山(宝塔山、清凉山、万花山)旅游公厕、上山道路、山体点亮、万花山排污排洪,延安自驾车营地的水、电、气、路、护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宝塔山滑坡治理项目前期工作。由此可见,延安“红色旅游”教育意义和经济发展作用开始显现。

        二、延安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开发不足,产品结构单一

        延安拥有秦直道、黄土风情文化、延川黄河乾坤湾、黄龙泄湖度假村等一批符合旅游市场需求,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但是,大部分基本上都处于待开发状态。而且,早期开发的景区大都是以文物古迹为主体和特色的产品。

        (二)金融机构对旅游产业支持力度不足

        延安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直接融资渠道狭窄,民间融资又缺乏引导,使社会闲散资金很难进入旅业,加之旅游产业大多是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以贷款期限与旅游业的回报周期不相匹配为由,一般情况下不给予旅游企业相应的贷款,而这些使得资金供应链条断裂,直接影响延安市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的持续发展缺乏金融业的强力支持。

        (三)旅游相关产业关联度低

        众所周知,旅游业的发展可以给交通、饭店、娱乐、购物带来无限的商机。但是延安旅游并未根据延安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市场需求进行配置和开发,而是在接待、传统思想教育、干部培训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因而,旅游功能单一,更谈不上“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接待服务体系,甚至出现了游客很想好好消费而又无处消费的现象。

        (四)资源利用率低,闲置现象严重

        延安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当前开发与利用的仅限于杨家岭旧居、枣园旧居、凤凰山旧居、王家坪旧居、延安纪念馆、宝塔山、南泥湾、黄帝陵、壶口瀑布这些旅游景点。而且对于这些景点也仅限于“观物”,而很少“观人”、“观文化”,既缺少深度开发,也缺少广度开发;同时,还有许多承载着精神的景点没有进行开发利用,从而造成景点资源闲置与浪费。

        (五)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滞后

        由于起点低、起步晚、积容能力较弱等客观原因,便捷的交通网络尚未形成,旅游可进入性较差。导致了延安红色旅游未能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特别是景区旅游公路、步行游道、景区停车、景区标志、环保环卫、供水供电、景区安全以及图片、实物、音像演示等旅游配套施建设还很不完善,难以支撑旅游经济的快速、良性、健康发展。

        (六)制度障碍突出,行业运作不规范

        长期以来,延安旅游业一直存在着多部门管理、交叉管理的问题。由此出现了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以及运作不规范等不良现象,这不仅使旅游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的整合,而且使整个延安旅游市场存在无序管理现象。

        三、发展延安红色旅游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调整旅游产品结构

        针对延安旅游资源丰富但零散的现状,必须站在发展“龙头”产业的高度,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推进延安红色旅游整体化、系列化,打造有特色的旅游产业与产品。

        1.大力整合旅游资源。把具有价值的遗址整合串连并有机结合起来,把红色旅游和传统旅游紧密结合起来,把人文景观旅游与自然景观旅游结合起来,把红色旅游资源与其周边的旅游资源和服务设施结合起来,把红色主题以生活化的形态逐步展示并渗透开来,使其产生整体效应和主题效应,形成一个以红色旅游项目为主的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红色旅游区域。

        2.打造有特色的旅游产业与产品。特色是旅游之魂,为此必须针对当前延安红色旅游产业“延安味”不足的现实,打造具有延安特色的红色旅游产业与产品。要在现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挖掘其可深加工的潜力和空间。开发特色精品,打造“红色一条街”,增加文化附加值,以形成独特的延安旅游品牌。

        (二)金融业要着力推动延安旅游产业的发展

        1.逐步加大对旅游产业的金融支持。在目前地方财政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有限的情况下,金融业可以在其中大有作为。延安的经济结构相对单一,逐步把一部分信贷资金投向旅游产业,既可以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也可以改善金融机构自身的信贷结构。

        2.金融部门要通过信贷引导,促进旅游企业改革。旅游企业普遍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且结构松散、经营实力弱、整体效益低下。针对旅游企业小、散、弱的状况,金融机构要通过信贷资金的投入,按照引导、企业自愿、优势互补、效益优先的原则,促进旅游业采取联合、兼并、收购或股份制改造等形式,组建区域性、专业性旅游企业集团,培育和扶植一批旅游龙头企业,实现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切实增强旅游业在延安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作用。

        (三)扩展旅游相关产业链,提出打造延安品牌的经营理念

        延安旅游业要想得到良性发展,必须在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打造具有延安特色的产业与产品,以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

        1.产品开发。延安红色旅游,仍有可深度加工的巨大潜力和空间。比如,让旅游者当一天延安时期的学员,在枣园学两种秧歌舞,穿一次粗布红军服,吃一碗小米饭,喝一碗南瓜汤,纺一根棉花等活动,都可以使游客激奋之后,铭记一辈子。

        2.产品营销。建立与外地旅行社互惠的关系。在主流媒体上做具有鲜明整体形象特征的旅游广告,以推出大品牌,产生大效应,打开大市场。利用“延安”品牌,营销延安特色产品,争取树一流品牌,创一流产品。

        3.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景点开发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优先开发列入国家红色旅游线路中的纪念地。暂时还不具备条件开放的,要全力做好保护工作。许多红色景区同时拥有文物古迹、风情民俗等旅游资源,这时必须搞好资源整合,连点成线,区域成片,形成整体,共同做大做强。

        (四)提高延安旅游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甚至杜绝旅游资源闲置

        开展具有延安本土气息的特色旅游,切实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在2013年“首届中国延安红色旅游季”上,“苹果之乡”洛川县亮出了“最靓、最红、最炫”的3张名片,诚邀各方游客“入乡一游”。 第一张名片是“春天一塬花,秋天一塬果”的绿色生态游;第二张是以“洛川会议纪念馆”为中心的红色文化游;第三张是“地接关辅风承周秦,境临洛渭俗融戍狄”的黄土风情游。这些做法充分利用并深度挖掘了自身所具备的旅游资源,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旅游资源的利用率。

        (五)加大对延安旅游的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是开展红色旅游的基本条件,为此,必须针对延安红色旅游基础设施滞后的现状,开辟并运用多元化的途径进行投资建设。

        依托重点项目工程,积极争取国家投入。今后几年中,延安要抓住在延安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机遇,依托特有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建设资金支持,加大旅游投入力度,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景区旅游公路、步行游道及旅游景区停车、环保环卫、供水供电、安全等旅游配套设施,从而为红色旅游提供良好的平台。

        (六)理顺旅游管理,规范行业运作制度

        制度障碍突出,行业运作不规范已经成为制约延安旅游经济发展与壮大的“瓶颈”,为此必须推进制度创新,实现延安旅游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1.稳步推进机构改革,规范行业管理。构建合理的组织与制度,是延安开展红色旅游的基本保障。为了有效整合资源、规范经营、统一管理,就必须推进延安旅游的机构重组改革,按照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创建延安旅游集团公司,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工作绩效。要特别注意建立健全旅业管理制度,通过研究与制定一系列相关的规定,对旅业中的各种违法行为作出具体处罚,从而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管物,以维护良好的旅游发展大局。同时,要通过制度创新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实现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升旅游整体服务水平。加快延安旅游的人才队伍建设,对于素质偏低的机关工作人员要适量裁减,以消除人浮于事的现象,提高工作效率;对于讲解员、导游要严格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推行岗位任职资格制度,以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旅游专业人才,提高服务水平。同时,还要通过多种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延安普通市民的素质,使之成为“了解延安、宣传延安、关心延安、发展延安”的主力军,为延安旅游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亚琳.关于安康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西部金融,2012,(6).

        [2] 钟禄俊,晓扬.试论旅游业的稳步发展[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3] 延安市旅游局.关于延安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R],2012.

        [4] 延安市旅游局.延安市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Z],2012.

        [责任编辑 柯 黎]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