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最新幼儿园教师观察记录及教学随笔
2025-10-04 05:26:28 责编:小OO
文档
幼儿园教师观察记录及教学随笔

     导语:面对那些“惹事生非”的孩子,教师应以一颗宽容之心接受他们,并仔细分析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以适当的方法触动孩子的内心体验,引导他们逐步改变自己。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幼儿园教师观察记录及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幼儿园教师观察记录及教学随笔【第一篇】:较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午睡的时候,孩子们睡得香香的。我在看书,偶而抬起头,看着孩子们睡得香香的脸蛋,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愉悦。

   这时方老师来找我,她说:“我在校门口碰到一个熟人。他们家亲戚的一个孩子在你班里,孩子的名字叫童非,有这个孩子吗?”我说:“有,怎么?他原来是在南京上的幼儿园,这学期才转到我们班!”“孩子说你很凶,生气的时候还皱着眉头。”“有这样的事?”我吃惊地问。

   方老师走后我的心情一下子低落得很,我不停地在反思,回忆自己什么时候给孩子留下了这个印象。我拿出手机给童非的爸爸发了条短信,除了说声对不起,最重要的是想让家长不要把我当外人,有什么尽管说。如果方老师不告诉我,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哪儿,根本不了解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是什么样的。

   说句真心话。平时我比较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心情最不好时都叮嘱自己:要耐心一点,小要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来。可在什么时候孩子对我有了这样的看法呢?

   午睡起床,我来到帝非身边对他轻轻地说:“我们可以谈谈吗?”孩子说:“好啊!”

   我说:“老师真的很凶吗?”

   “对,昨天在操场上你说再不排好队就要生气了,而且你还皱着眉头。”

   我轻轻地摸摸他的头说:“邵你还喜欢老师吗?”

   他露出一个甜甜的笑脸说:“喜欢。”

   “我那么凶了,你还喜欢我啊!”

   “我就是喜欢!”

   看到他真挚的表情,听着他急切的回答,我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惭愧。孩子多么天真,自己随意的话语,一个不经意的神态却在孩子心中一个阴影。

   “老师,你太凶了,!”我将把这句话牢牢地记住心里,它会时刻提醒我,教师的一言一行是多么的重要。

   幼儿园教师观察记录及教学随笔【第二篇】:和孩子聊天的乐趣

   虽然是大班的孩子,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差。所以我会经常和他们聊天,在聊天的时候我发现了孩子们不少的兴趣及他们心里的想法。原本以为他们是快乐没有烦恼的,聊天后却发现他们幼小的心里也有许多烦心事。

   和孩子们聊天让他们的普通话也有了进步,孩子们逐渐也喜欢和我聊天。通过聊天我知道了他们喜欢动画片,知道他们喜欢听故事,也知道了他们喜欢和班里的谁是好朋友,及对父母的评论等。孩子们很能说,也很想说。但有时候是活动了他们,使他们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在活动课中,孩子们自然也就说的少了。

   幼儿园教师观察记录及教学随笔【第三篇】:内心体验

   “老师,超超打人了!”“老师,超超把我的玩具弄坏了!”每天都会有很多小朋友来向我告超超的状。今天,成成又哭着跑来说超超偷偷拿了他的机器人,并把机器人弄坏了。这让我想到昨天的一幕:妈妈来接超超,因为妈妈阻止他去拿别人的玩具,他竞然不停地用拳头打妈妈。

   面对这样一个破坏力和攻击力较强的孩子,我的耐心和容忍正在逐步瓦解,并生出几分失望和愤怒。所以,当黄谊嘉在我耳边再一次说超超要抢他的玩具还打了他时,我心中的怒火终于忍不住爆发了,我一把将超超扯到我的跟前,严厉地叫他看着我的眼睛,要他说出我是什么心情,为什么会很生气,还问他今天干了些什么不对的事情。在我一连串的追问下,超超开始变得沉默起来。,然后我又问他昨天为什么要打妈妈,如果连最爱的人都要打,以后还会有谁来爱他。谁知听到我如此发问,超超的眼角涌出了泪水,带着一脸难过的表情愤愤地说:“谁都不爱我!”

   超超在班上属于比较活泼好动的孩子,是什么原因让他产生谁都不爱他的感觉呢?是想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吗?还是觉得没有一个人爱他,所以用破坏行为发泄自己的情绪?还是因为他的调皮,经常听到别人对他的评价是否定的、消极的,有时甚至是威胁的,所以幼小的心灵便觉得在他的周围没有一个人是爱他的?难道这就是他每天调皮捣蛋的理由吗?也许上面的原因都有几分,但无论如何,如果超超一直觉得没有一个人爱他,对自己的评价一直很消极,必将会影响到他今后的心理健康。

   于是,我赶紧纠正他说:“妈妈和爸爸是爱你的。”“谁都不爱我!没有人喜欢我的!”他继续哽咽地说道。一瞬间我觉得自己的心很痛,便赶紧抱住他温柔地对他说:“如果你以后能在拿别的小朋友的玩具之前,先向他打声招呼的话,我相信别的小朋友一定愿意借给你的。”这时,班上很多幼儿纷纷说:“我会愿意借给他玩的。”我又接着对他说:“如果你有礼貌一点,其他小朋友都会愿意和你做朋友的,老师和他们都会很爱你的。”超超对着我点了点头。

   虽然他点了头,但我知道在他内心里对自己的评价和定位并不会马上改变,要让他有所改变,还需要关心他,用一段较长的时间去用心观察和引导他。接下来,我开始仔细观察超超。我发现超超控制不住自己、很少能安静下来的原因,好多时候是出于他对某一样玩具强烈的好奇心。当他拿到别人的玩具后,总是很投入地探究玩具的玩法,所以有时会弄坏,另一方面,他也缺乏与人交往的技能技巧,常常不经过别人的允许就去动别人的玩具,争执、打架、告状便是这样发生的。

   针对这一个问题,我让他先观察小朋友是怎么样向别人借玩具的,同时引导他换位思考,让他知道他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不快乐,然后再鼓励他用他所学到的方法与同伴交往。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后,他逐步学会了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而且每次当他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时,我都会及时地鼓励。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幼儿状告超超的事件明显减少了。

   一天下午离园时,超超妈妈对我说:“老师,超超是一个很皮的孩子,很难管的,辛苦你了。”这时,超超大声地诡“妈妈,今天小朋友都夸我很棒的!”说着还请旁边的小朋友为他作证,旁边的小朋友纷纷表示赞同:“今天超超很聪明的。”我也真诚地对超超妈妈说:“超超的好奇心比较强,但他很聪明,我们都很喜欢他。”同时我向超超妈妈建议,无论多忙,都要抽空多陪陪孩子,对孩子的调皮和破坏行为要换一个角度思考,要分析他的目的和动机,鼓励他的好奇心和探索,同时给予恰当的方法引导。

   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和家园的配合,超超对自己的评价越来越积极了,自信心也越来越强了。超超的转变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面对那些“惹事生非”的孩子,教师应以一颗宽容之心接受他们,并仔细分析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以适当的方法触动孩子的内心体验,引导他们逐步改变自己。

   幼儿园教师观察记录及教学随笔【第四篇】:观察记录

   今天的区域活动开始了,小朋友们一听到又要玩区域了,都非常高兴,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去玩。只有马思敏小朋友坐在位置上,头低低的。一边的童雨看见了过来对我说:“老师,马思敏不想玩区域。”大家的目光马上集中到她的身上,我走到思敏身边,发现原来她在玩自己带来的夹头发的小夹子。原来她是因为这个才不愿意参加区域活动的。我马上说:“没关系,也许她想玩其它游戏,还没想好,等她想到了就会来跟你们一起玩了。”孩子们听了,都专心地玩起来了。过了一会儿,我走过去对她说:“思敏,自己一个人玩多没劲儿啊,你想想,这么漂亮的小夹子是不是可以拿到区域中来和大家一起玩啊。”她想了想说:“那我到娃娃家玩,我帮娃娃梳头发吧。”于是,她就和其他孩子一起高兴地帮娃娃打扮了。

   分析与反思:

   区域活动在我班是较受孩子欢迎的游戏活动,大部分孩子都会踊跃参与其中,但也有个别幼儿因为情绪或其它原因,不愿意参与的,比如今天的思敏小朋友,平时的她是一个文静、乖巧、遵守纪律的小女孩,但由于今天她自己带来了夹子,她的注意力都在漂亮的夹子上,对其它事物也不感兴趣了。如果,我一昧的强迫她去参加区域活动,必定会适得其反。我认为:这时老师不能强迫幼儿,要尊重他们的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老师一定要成为倾听的伙伴和明智亲切的长者与朋友。要善于启发和等待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在他们自己主动参与过程中,感受游戏带来的积极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幼儿园教师观察记录及教学随笔【第五篇】:梳头发

   刘平是我们班的“小公主”,不仅长得干净漂亮,而且聪明懂事,深得老师们的喜爱,特别是有一头洋娃娃的头发,每当看到她的头发乱了我就给她梳梳,并给她扎好看的小辫,她似乎也很清楚这是老师对他的偏爱,总是跟我形影不离。

   这天早上,我看到宁宁的头发乱蓬蓬的,梳也没梳,我叫过她来问:“你为什么不梳头发?”宁宁说:“老师我是故意不梳的,让你给我梳,你为什么每次只给刘平梳小辫,我也要,”一时间我竟不知说什么好了。

   我恍然大悟,无意中我犯了一个错误,梳头事虽小,但在孩子们心中却造成了不平等的感觉这样对谁都不好。

   我想起,有好几次上课宁宁在扯自己的头发,我还批评她,她却无动于衷,如果这是我主动给她梳梳头发,就能满足孩子心理的需求,不至于给孩子造成心灵的阴影,我们的宗旨是让鲜花和小草都受到阳光的温暖,我们做到了吗?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