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寓言二则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2025-10-04 05:25:20 责编:小OO
文档
    篇一:四年级语文下册 寓言二则-刻舟求剑 1教案 北京版

  刻舟求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刻舟求剑”的寓意。

 2.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懂得“刻舟求剑”的意思和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明白那个人的想法错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带入情境,揭题初读

 1.全班同学分成两队进行“成语接龙”竞赛。

 教师评点: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看来同学们学过的成语很多而且记得很牢,今后继续努力。

 2.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刻舟求剑”。板书课题。

 3.学生齐读课文。

 4.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想:

 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谁做的什么事?

 (这个放事发生在江上。江中有一“小舟”,舟上立一佩剑之人。他在船舷上刻记号、捞宝剑。)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

 1.剑掉到哪里?

 ——“自舟中坠于水”

 2.宝剑掉进水里,让人多着急啊,那个人会怎样做呢?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3.“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他找得到剑吗?

 ——不能。

4.为什么?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三、想象情境,领悟寓意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引导想象,续说故事。

 师:是啊,他这样捞永远也捞不着宝剑。可他是否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谁愿意帮助他,给他说说道理?(模拟情境续说故事。)

 3.拓展:这个成语故事,说的是生活中的哪种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篇二:寓言二则刻舟求剑

 导

 年级:五年级 科目:语文 学

  案

  篇三:四年级语文下册 寓言二则1教案 北京版

 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其中的道理,进而背诵课文,用自己的话把两则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

 3.能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难点是懂得寓言所要说明的道理。 教具准备:重点字、词、句的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不注意情况变化,不会灵活处理问题的人。

 2.学会《刻舟求剑》寓言中的生字。

 3.能结合课文内容讨论:《刻舟求剑》中那个楚国人错在哪里?你有什么办法找到这把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说说学过或读过哪些寓言故事,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则讲给大家听,并说说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小结:寓言就是含有教育或讽刺意义的假想故事。今天继续学习两则寓言《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

 板书课题:28、寓言二则

 二、初读质疑。

 自学《刻舟求剑》:

 1.看课后生字表及注释自学寓言中的生字:读准字音、正确把握字形,对难写易错的字重点观察、记忆。

 2.正确朗读课文。

 3.①看注释和译文,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画出读懂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探究交流。

 1.(看大屏幕)你能正确读出下面带下划线的字及句子吗?

 (1)楚人有涉(shè)江者

 (2)遽(jù)契(qì)其舟

 (3)舟已行矣(yǐ)

 (4)求剑若(ruò)此

 (5)不亦(yì)惑乎

 读后说说怎样记忆字形或哪些字易写错,应注意什么?

 重点指导:“涉”的右边下半部分不要多写一笔。“契”是9画,“刀”不要写成“刃”。

 2.指名朗读课文《刻舟求剑》,其他同学评读,看是否正确,流利。

 重点指导:吾(应读wu)。“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应在“所契者”处断句。

 3.根据自学,讲讲课文的大概意思。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展开想象说说楚国人

在想些什么?

他这样做结果如何?

 重点指导:(大屏幕出示)你能说出下列句子中带下划线字词的意思吗?

 ①刻舟求剑 舟( )求(  )

 ②楚人有涉江者 楚()涉(  )

 ③遽契其舟遽( ) 契()

 ④求剑若此若此(  )

 ⑤不亦惑乎亦()惑( )

 4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① 对于能自己解答的问题,同学间互相解疑。

 ② 对于学生自己解答有困难的问题,引导深入学文,共同讨论加以解决。

 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齐读课文,回顾故事内容。并思考:《刻舟求剑》中那个楚国人错在哪里?你有什么办法找到这把剑?

 6.同桌讨论:那个楚国人错在哪里?你有什么办法找到这把剑?

 讨论后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故事讽刺了那些不注意情况变化,不会灵活处理问题的人。并请同学们记住成语“刻舟求剑”。

 四、拓展提高.

 1.你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人吗?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帮他解决问题?

 2.练习用自己的话把《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讲给同桌听。

 3.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任何事情不能存有不经过努力就希望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2.学会《守株待兔》寓言中的生字。

 3.能结合课文内容讨论:《守株待兔》中那个种田人为什么被宋国人嘲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把《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讲给大家听。

 其他同学说说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师:这节课再来学习一则寓言《守株待兔》。

 二、初读质疑.

 要求:自学寓言《守株待兔》,看注释和译文,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读懂的词、

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其中的生字词,读字音,正确把握字形。

 三、探究交流.

 1.(大屏幕出示)你能正确读出下面带下划线的字及句子吗?

 ① 守株(zhu)待兔

 ② 宋人有耕(geng)者

 ③ 折颈(jing)而死

 ④ 因释(shi)其耒(lei)而守株

 ⑤ 冀(ji)复得兔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评读,看是否正确流利。

 重点指导:而身为宋国笑。为(多音字,在这里应读wei)。

 3.通过前面的自学请同学们讲讲课文的大概意思。

 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展开想象说说种田人心理会想些什么?你认为他的想法能不能实现? 重点指导:(大屏幕出示)你能说出下列句子中带下划线的字、词的意思吗?

 ①守株待兔  株(  )

 ②宋人有耕者 耕者()

 ③兔走触株走(  )触( )

 ④因释其耒而守株 释()耒 ()

 ⑤冀复得兔冀(  )

 4.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① 对于能自己解答的问题,学生自行解决。

 ② 对于学生自己解答有困难的问题,引导深入学文,共同讨论加以解决。

 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齐读课文,回顾故事内容。并思考:那个种田的人为什么被宋国人嘲笑?

 6.同桌讨论:那个种田人为什么被宋国人嘲笑?

 讨论后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能存有不经过努力就希望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记住成语“守株待兔”。

 四、拓展提高。

 1.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守株待兔”这样的人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练习用自己的话把《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故事讲给同桌听。

 3.展开想象,续说《守株待兔》。

 五、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完成续写。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