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电子商务发展论文
2025-10-04 05:25:52 责编:小OO
文档
电子商务发展论文

摘 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伴随而来的除了经济效益之外,还有伦理道德问题,作为电子商务的参与主体,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加强自律,完善个人道德建设,而不是只享受科技所带来的便利而丢失了人类最初的信任本质,在不断加强自律的同时更有责任在网络交易中做好诚信监管,使电子商务更安全稳定的发展下去,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一、引言

电子商务是利用网络进行的网络购物等电子贸易形式,是利用网络技术来辅助人们开展各种商务活动的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20世纪电子商务开始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方式,它以网络为载体,与经济活动的其它形式紧密联系,相互渗透,在提高效率创造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伦理问题。

二、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说过:“21世纪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4次互联网统计报告,截至 200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了3.38 亿。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互联网交易的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网络购物的用户规模达到8788 万,半年增加了近 1400 万用户,而网上支付用户半年使用率增加 4.8个百分点,截至2012年6月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到3.5万亿元,电子商务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迅速发展着,与此同时,电子商务正面临着严峻的网络伦理危机的考验,经调查发现,电子商务网站访问者中有一半以上的用户担心钓鱼网站,担心电子商务交易中支付工具的安全性,这些人表示如果无法获取该网站进一步的确认信息,将会选择退出交易,这将会造成电子商务参与者的大量流失,不利于网络经济的发展。

三、我国电子商务中存在的伦理问题

学者认为当前国内电子商务之所以处于进退维谷的尴尬状态,其原因不仅在于国内开展电子商务的软、硬件设施建设的滞后,而且还在于我们并没有完全把握电子商务的本质和核心,忽视了电子商务的社会、伦理、文化方面,忽视了“鼠标下的德性,由于网络生态危机使人们对网络安全充满忧虑,挫伤人们参与电子商务的热情,所以我们必须树立“网络生态伦理意识”。

本人将电子商务中所存在的伦理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侵犯知情权

由于交易是通过网络发生的,交易的双方所处位置不同,一方作为卖家,一方作为买家,其双方具有不同的信息储备,互相之间在交易前没有任何关联,所以消费者难以得知其所要购买商品的真实情况,而且有些卖家为了自身利益,发布与商品不相符的信息引导买家购买,侵犯了买家的知情权。

2.侵犯隐私权

cookies是对消费者个人信息搜集最主要的技术手段之一,是当用户在因特网上浏览网站时通过第三方放置在用户计算机上的一些小文件,这些小文件可以记录用户上网的各种信息,而某些商家没有经过消费者的允许而利用这些手段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随意公开,严重的侵犯了消费者的个人隐私权。

3.网络信任危机

由于网络购物环境具有虚拟性,交易通过网络发生,互相之间在交易前没有任何关联,不存在彼此互相公开的成本和收益,所以网络交易者之间的信任很容易被打破,交易双方很容易出现道德风险问题,例如商家产品质量问题,买方故意拖延交款时间等,这些问题网络交易出现信任危机,是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重要原因。

4.侵犯自主权

消费者浏览网页时会自动弹出一些广告窗口,强制消费者浏览,有些窗口故意利用技术设置一些关闭障碍,使得消费者很难将其关闭,造成了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的困扰,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权。

5.侵犯知识产权

由于我国法律对电子商务中所存在的知识产权的规定并不完善,所以某些商家钻法律的空子,在网络上大量贩卖盗版产品,盗版书籍,盗版电影,盗版游戏等等,侵害了正规企业的利益,严重侵犯了知识产权。

6.垃圾信息和邮件

邮件广告正源源不断的投入个人用户的邮箱中,这些邮件大多是虚假垃圾邮件,这些邮件中有些带有欺诈性,会给消费者带来经济损失,我国每年因垃圾邮件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就高达63亿,而邮件广告中可能出现一些非安全性的链接,致使消费者进入钓鱼网站从而受骗,而垃圾邮件也占了巨大的网络空间资源。

7.配送和售后服务不到位

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之一,如果配送服务不到位就无法产生电商效应,不能及时准确的完成电子商务所有交易流程,使消费者对这种运作方式产生怀疑,失去信心从而减少网络交易的成交量,另一方面消费者收到商品后将货款确认给商家后,某些商家便不再给消费者提供售后服务,致使消费者投诉无门,对网络购物产生失望的情绪。

8.不建全的电商法律制度

由于电子商务是新兴产业,相关部分还未制定出一套合理完善的法律法规,某些商家钻法律的空子,使网络犯罪,网络欺诈,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网络经济的稳定发展。

9.泡沫效应

网络经济处于世界经济发展的风口浪尖,这种“新经济”得到了业界的高度推崇,网络公司股票一路攀升,使网络公司不断壮大发展,但是好景不长,这一现象也只是昙花一现,繁华之后,股票开始暴跌,许多网络公司开始纷纷倒闭。

四、产生诸多伦理问题的原因

1.网络的虚拟性

传统媒体发布信息会受到有关部分的管制制约,可网络并没有相应的部门监督,即使发现信息存在虚假性也难找到部门投诉举报,而且网络企业大多“无址化”,根本无法知道企业的地址,致使一些企业肆无忌惮的发布垃圾虚假信息。

2.瞬间性

网络交易是瞬间进行的,人们会在瞬间交易过程中将自己的信息大量的透露给卖家,致使个人隐私权有可能被侵犯,而实体交易过程中无需透露个人信息,家庭住址,所以个人隐私很难被侵犯。

3.不完善的电子商务法律机制

对于新兴产业所设立的相关法律存在漏洞和缺失,致使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缺乏伦理道德约束和法律制度保障缺失的电子商务活动,是一个毫无约束的虚拟空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大量的经济陷阱和商业欺诈 使许多网络用户不仅不能领略到电子商务活动中带来的优处,反而对此产生了许多恐惧,阻碍了网络购物健康持续地发展。

4.网络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网络基础设施跟不上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我国企业网络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电子商务认知度低,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软件的拥有率低,不能有效的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以至于在电商发展的大潮中被淹没。

5.效用原则的强化引发的道德危机

电子商务所追求的是快捷的交易和效用最大化,致使企业为了经济效益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破坏了电子商务运营环境的稳定和谐。

五、电子商务的道德困境

1.利已主义的价值观

电商企业为了在电子商务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各种渠道销售产品推广产品,无暇顾及竞争中是否违规,是否给消费者造成损失,这是利已主义的最大表现。

2.效用主义和唯物质主义

电子商务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消费者的消费权益,解决了传统购物方式的诸多瓶颈,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消费模式,但是却消弱了人际间的正常商务交往,增强了人们对网络和技术的极端依赖,滋生了冷漠和自私的极端心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完全让位于利益的权衡。

3.网络主体自律性差

网络交易监管力度薄弱,交易双方发生网络纠分无法得到合理的申诉,使得参与主体自律性低下,商家欺骗消费者,消费者恶意难等现象时有发生。

六、电子商务伦理原则的构建

1.全面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必须加强道德的自律性,宣传网络道德的重要性,提高网民对网络道德的认知水平,开展专项讲座,在学校,社区,单位开展学习讲座,倡导市民文明购物,文明上网。

2.营造诚实信用的电商环镜

“人无信不立”,诚实信用自古以来就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原则,倡导电商参与主体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完成交易,要求卖方传递真实的商品信息,买方做出真实的产品回馈。

3.建立第三方诚信监管部门

在网络交易平台中设置第三方诚信监管部门,类似于网络,全程参与交易的进行,有效的对买卖双方做出诚信监管,有效的维护网络秩序。

4.研发更高的网络软件技术

设立防火墙确保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不被窃取,开发新型监控软件,确保交易的公平公正,就如监控录像,可以将交易过程全程监控,为交易双方提供交易证据,确保个自利益的实现。

5.建立健全的网络交易法规

对于发布虚假信息,贩卖盗版产品,泄露个人隐私等网络违法行为作出明确的规定以及相应的惩罚措施,严厉打击电子商务交易中的非法经营以及危害人民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保障电子商务活动的正常进行。

6.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

杜绝虚假信用评价误导消费者,对于信用炒作商家给与严重的处罚,使消费者看到商品的真实评价,从而对商品作出选择判断。

7.建立双赢互惠原则

顾名思义就是建立消费者和商家共赢的原则,它要求商家在经营的过程中诚实守信,不得发布虚假信息,并提供盈利范围内的消费者返利活动,消费者在收到货品后,无任何质量问题的情况下及时确认回款给卖家并得到相应的返利,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8.建立同意确认原则

商家在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同时需征求消费者的同意,例如卖家将聊天记录挂到网上以此来宣传产品的优势,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侵犯了隐私权的行为,若经过消费者同意再将其放置网络则可以视为不侵权行为。

总结,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伴随而来的除了经济效益之外,还有伦理道德问题,作为电子商务的参与主体,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加强自律,完善个人道德建设,而不是只享受科技所带来的便利而丢失了人类最初的信任本质,在不断加强自律的同时更有责任在网络交易中做好诚信监管,使电子商务更安全稳定的发展下去,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严耕,陆俊,孙伟平.网络伦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2]李伦.鼠标下的德性[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3]黄寰.网络伦理危机及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陈开慧,李祥.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伦理约束模型研究[J].情报杂志,2009,(2).

[5]殷红.网络交易中的私人秩序——声誉可执行契约与信用评价体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

[6]温芝龙.现代服务业中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中国商贸,2011,(11).

[7]周延云,胡麦秀.基于系统思维的中国电子商务伦理问题及对策[J]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