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客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曰再三,为感动太息。
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掩,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大保,谥忠介。
注:①脱粟:糙米饭。 (选自《明史•海瑞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B.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C.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D.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试又称“秋闱”,是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会元”。
B.织造是明清于苏杭等地设立的负责织造衣料、制帛以供皇帝及宫廷之用的专局。
C.缙绅原本是指古代朝会时官宦将记事的手板插于腰带,后来成为官宦的代称。
D.谥是帝王或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海瑞谥为“忠介”, 是表扬他忠诚耿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瑞为政清廉,都御史从淳安县经过,海瑞招待简陋,让鄢懋卿非常愤恨,但也只能收敛威风离开。
B.明世宗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却无人敢言,海瑞独白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抓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雷厉风行,有些奸民乘机告状,朝中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帝还是下诏书褒奖海瑞。
D.高拱在海瑞任南京粮储之职时掌管吏部,他一向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于是告病还乡。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2)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二)古代诗词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注】林景熙,南宋末年爱国诗人,宋亡后不仕,隐居平阳。
5.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首联运用了比兴手法,写日暮时分,诗人徘徊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披。
B. 颔联写明月上高树,诗人半醉半醒,心绪不宁,难以去怀,说明诗人感慨至深。
C. 尾联悠长的渔歌、若明若暗的灯火,让人倍感凄凉孤寂,蕴含着国破家亡、漂泊无依之感。
D. 诗中用“日暮”“月初白”“孤灯个词语,表现白天到夜晚的时间变化,表达作者孤寂情感。
E. 诗人在真实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又把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在景物描写之中,使读者也受到感染。
6.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題共1小题,5分)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用“_____________”描写了有风时水面上月光浮动的样子,用“_____________”将无风时水中的月影比喻成璧玉。
(2)《劝学》中用“蚓”和“蟹”作比,前者没有锋利的爪牙也无“_____________”,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虽有“六跪而二螯”,却“_____________”,原因在于前者“用心一也”,后者“_____________”。
语言文字运用(25分)
8.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的梁漱溟先生是当代中国屈指可数的学问大家,在他的耳濡目染之下,梁培宽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②战功赫赫的老将军逝世了无人问津,一个二线的女歌手死了,网络上的消息却铺天盖地,这个社会已经畸形到这种地步!
③在国家全面实施二孩的背景下,女教师过度集中会让教育管理部门在人事安排上捉禁见肘,这恐怕是女师范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④坚持走职业化、市场化的道路,通过引进高水平的教练和球员来带火球市,长此以往中国足球一定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⑤他心中恶念越积越重,终有一日堤防溃决,一发而不可收,只有盼他善念滋长,恶念渐消,方能逐步归于正道。
⑥只有与国家和人民休戚与共 、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拥戴。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④⑤⑥ D. ②③⑥
9.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广大新闻工作者常年坚守岗位,夙兴夜寐,坚持用妙笔和镜头记录祖国发展的成就,讴歌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
②<西游记》英译为《猴》,《红楼梦>俄译为《红色阁楼里的梦》,结果韵味全失,这种译法简直不可理喻。
③在央视举办的研讨会上,面对众人褒奖,电视剧导演曹慧生不赞一词,只顾埋头记录大家的意见。
④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处于震源中心的比芒村瓦釜雷鸣,被誉为“童话世界”的九寨沟也变得伤痕累累。
⑤真正聪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能见微知著或是管窥蠡测,他们能够正确预测事情的发展状况,或是发现某些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深层问题。
⑥《中国在梁庄》以真实而辛辣的笔触,展示出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农民的生存百态,可谓力透纸背。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1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周有光不断反思个人思想发展历程,总结中国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提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规律”“五大自由”等思想,为当代研究者予以深刻的启发。
B. 周梅森创作的《人间正道》《至高利益》《我主沉浮》和《绝对权力》等政治小说闻名全国,被誉为“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最近热播的《人民的名义》是他的又一部反腐力作。
C. 保定市徐水区发布规定,暂停向拥有本区3套及以上住宅的本区户籍居民家庭出售新建商品住房及二手住房;取得本区居住证的非本区户籍居民家庭,方可允许在本区购买一套住房。
D. 伊罗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新闻实践以及他对“宣传”与“真实性”的挑战和质询确立了他在新闻史上的独特地位,他倡导的“宣传也要讲求事实”的观点在今天得到了充分认可。
1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始见于殷商时代,到西汉已基本完备,属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B. 论文造假不仅导致研究重复低效、垃圾论文成堆,而且亵渎了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学术规则。
C. 按照法律规定,从事食品经营需要获得许可,但是目前一些网络食品经营者并没有取得资格,今后需要加大这方面的规范和管理。
D. 雾霾严重影响百姓的生活,要治理雾霾,既要靠完善治理大气污染的法律法规,又要靠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生活方式、使用清洁能源等措施来实现。
1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字。(5分)
有人惊呼我们已经进入读屏时代,青少年成为被电子屏夺走的一代,更有人简单将读屏与碎片化的浅阅读画上等号,呼吁多读书、少读屏。事实上, ①___________,乃至对立起来,不同的人群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无可非议。“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有人在纸质书中嗅到了书香,感受到了阅读审美;也有人将视野浓缩于方寸之间,在手指翻飞的滑屏中获取信息, ②___________。无论读屏还是读书,要义在读。与其纠结读屏与读书,不如反身自问:③_____________?
1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为了回馈客户的长期惠顾,我店重磅推出名牌智能手机促销活动,欢迎广大新老顾客进店咨询。(广告语)
B.某中学生给编辑写信:“编辑,您好!奉上涂鸦之作一篇,敬请拜读,还望您不吝赐教,多提意见。”(书信)
C.本人昨日不慎于食堂丢失路遥所著《平凡的世界》一书,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胜感激!(寻物启事)
D.特邀您作为嘉宾莅临我校校园戏剧节,相信您会有幸观赏到最具特色的演出,敬候您的光临。(邀请函)
14下面文段的叙述中,至少存在“某些从业者”的三处推断错误。请参照例句的方式,纠正另外两处推断错误。(5分)
继共享单车火爆后,共享汽车、共享篮球、共享雨伞等你方唱罢我登场。喧闹之间,“共享经济”早已变了味。某些从业者认为,给自己的产品贴个二维码,便可以冠以“共享经济”之名,或在传统商业模式上加上互联网,会带来产业的快速放大和增长。不少“跟风者”,幻想着在“共享经济”的风口下,被投资者看中,一下飞向“人生巅峰”。
例:不是给自己的产品贴个二维码,就可以冠以“共享经济”之名。
(1)
(2)
写作
1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马里奥•普佐是一位追求纯粹文学艺术的作家,假以时日他会成为一位比较有影响的纯文学作家。但是,1965年的普佐债务缠身,连最基本的生活费用都发生困难。于是,他放弃自己的初衷,改写通俗小说。三年后,《教父》问世,创造当时的销售记录。
1970年,因为导演艺术类影片而欠下巨额债务的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已经走投无路,派拉蒙公司派人与他商谈改编拍摄《教父》的问题,他看了几页小说就大倒胃口,但为了生存,他最终答应拍摄《教父》.1973年,《教父》获得第45届奥斯卡奖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奖项;2007年美国电影协会评选“百年百佳影片”,《教父》排名第二。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8届高三周考 语文试卷答案(六)
1. C 2 . A(乡试第一名称“解元”)
3. D (“海瑞任南京粮储之职时”错,是“要到新任上去”时。)
4. (10分)(1)属吏害怕他的威严,贪污的人很多自动离职而去。显赫的权贵把大门漆成红色,听说海瑞来了,把红门改漆成黑色。
(2)皇帝屡次要召用海瑞,主持朝政的人暗中阻止,于是任命海瑞为南京都御史。各主管向来苟且怠惰,海瑞以身作则矫正弊端。
5. AD A项,没有比兴手法; D项,“白天”不恰当。
6. 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 “穿”即穿行,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形象地传达出孤独和忧郁的情绪。 “数”即数数,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7. (1)浮光跃金, (2). 静影沉璧 (3). 筋骨之强
(4).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5). 用心躁也
8. D ①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使用对象错误。 ②无人问津:没有人过问或尝试。使用正确。 ③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使用正确。 ④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不合语境。 ⑤一发而不可收: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继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含褒义。不合语境,此处应为“一发而不可收拾”。 ⑥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使用正确。
9. B ①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使用正确。 ②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使用错误。 ③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使用正确。 ④瓦釜雷鸣:比喻无才无德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瓦釜:用黏土烧制的锅。使用错误。⑤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使用错误。⑥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或文章深刻有力。使用正确
10. C A 项,句式杂糅,“为当代研究者予以深刻的启发”错;B 项,搭配不当,“政治小说”不能被誉为“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D 项,语序不当,“挑战和质询”应为“质询和挑战”。
11. B A项,中途易辙造成的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二十四节气属于……独特创造,对……起到作用”; C项,“加大这方面的规范和管理”搭配不当。 D项,句式杂糅,应删掉“来实现”。
12.①无需将读屏和读书割裂 ②同样找到了阅读的乐趣 ③今天我阅读了吗
13. A
14. (5分)①不是在传统商业模式上加上互联网,就会带来产业的快速放大和增长。
②不是在“共享经济”的风口下,就会被投资者看中,能够一下飞向“人生巅峰”。
15、写作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明确,往往限定了写作范围和对象,暗示了文体——议论文。但任务驱动型作文也有一定的开放性,具体到每位考生又必须明确,应该选择自己赞成或社会主流价值观认同有观点,选择自己有素材积累、和感触的观点来写。
材料中,普佐和科波拉都遭遇了贫困生活的折磨,出路有两个,一个是坚持自己的追求,不管生活的艰难万苦,说不定最终总会有一些收获;二是转个方向,先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自己原先的追求先放一放,等到能够吃得饱、穿得暖之后再去为自己的初心打拼,这末必不是一个好的办法.
由此可以看出,材料的立意可以有:
①坚持理想,也要明白处境. ②退一步,可能就是海阔天空.
③妥协不是投降. ④雅俗共赏.(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不矛盾)
⑤转个弯,也许能够看到更美的风景.
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今海南)人。考中乡试,被委任为南平县教谕,调任淳安知县。他穿布袍,吃粗饭,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经对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才买了两斤肉。”都御史鄢懋卿从淳安县经过,海瑞对他们的招待都很简陋,说淳安县地方太小容不下车马。鄢懋卿非常愤恨,但是他早就听说过海瑞的名声,因此只好收敛威风离开了。
当时,明世宗在位时间长了,不上朝处理政务,深居在西苑,专心致志地斋戒修道。总督、巡抚等争着向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礼官总是上表致贺。朝廷大臣中没有敢说时政的人,海瑞独自上疏。嘉靖皇帝读了海瑞的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对身边的臣子说:“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傻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皇上该死,买了一口棺材,和妻子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逃散没有留下来的,这样(的人)是不会逃跑的。”皇帝听了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儿又读海瑞的奏章,一天里反复读了多次,为之感动叹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天,(海瑞)凭着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视应天十府。属吏害怕他的威严,贪污的人很多自动离职而去。显赫的权贵把大门漆成红色,听说海瑞来了,把红门改漆成黑色。任江南织造的宦官,因海瑞来减少了车马随从。海瑞向来憎恨大户兼并土地,极力打击豪强势力,安抚穷弱百姓。贫苦百姓被豪富兼并的土地,海瑞全部夺回来交还原主。他推行政令雷厉风行,所属官吏战战兢兢,奉行不悖,以至有能力的豪强跑到其他地方去躲避。而奸民多乘机告状,世家大姓中不时有被诬陷受冤枉的。海瑞又裁减节约驿站供给费用,士大夫路过海瑞的辖区大多得不到奉献之物和止宿之地,因此怨言越来越多。都给事中舒化对皇帝议论海瑞,说他拘泥固执,不通晓施政的要领,建议应当用南京清闲的职务安置他,皇帝还是用嘉许的语言下诏书褒奖海瑞。不久,给事中戴凤翔海瑞庇护奸民,士大夫,沽名钓誉破坏政事,于是改调海瑞去任南京粮储之职。海瑞要到新任上去,正遇高拱掌管吏部,他一向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于是告病还乡。
皇帝屡次要召用海瑞,主持朝政的人暗中阻止,于是任命海瑞为南京都御史。各主管向来苟且怠惰,海瑞以身作则矫正弊端。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想恶人先告状,给事中钟宇淳又从中怂恿,房寰两次上疏诽谤诬蔑海瑞。海瑞也多次上书请求退休,皇帝下诏慰勉挽留,不同意他退休。万历十五年,海瑞死于任上。追认他为太子太保,谥号忠介。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