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哈萨克族的民居、节日、服饰、饮食
2025-10-04 05:28:08 责编:小OO
文档
哈萨克族的民居:

毡房,哈萨克语之为称“宇”,它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坚固耐用,住居舒适,并具有防寒、防雨、防地震的特点。房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千百年来一直为哈萨克牧民所喜爱,由于是用白色毡子做成,毡房里又布置得十分讲究,人们称之为白色的宫殿。毡房高一般在三米左右,占地面积二三十平方米。四周是环形的毡墙,上面是圆形的屋顶。由于春、夏、秋三季牧场的经常迁徙,因此牧区的哈萨克牧民一年要搬十几次家,必须有易于拆卸、携带的房屋,才能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毡房的特点就是携带方便,易于搭卸,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整个毡房和生活用具,用毛绳绑扎停当,几乎每户牧民都练就了一手“绑驮子”的绝技,在崎岖山路的长途颠簸中,也毫不松散。到了目的地两个小时左右就可搭起来。如果毡房选择的地方不太合适,只要几个人抬起来,摆到合适的地方就行了,因而毡房可以十分恰当地称之为哈萨克牧民的活动房屋。

毡房的材料

毡房的主要构件都是由专门的工匠精心制作的。毡房的材料几乎完全是就地取材,骨架是戈壁上的红柳木做的,外围的墙篱是用芨芨草编的;横竖交错成菱形的围墙也是用红柳木做的,各连接处都用牛皮的绳子和牛筋连接固定,既轻便又牢固;门框和门用松树制作。除此以外,要用大量的毡子和毛绳,整个毡房构架不用一枚钉子、楔子等金属工具。 毡房所用毛毡,都是勤劳聪慧的哈萨克族妇女手工制作的。制作毛毡时,先用木棍将羊毛敲打松散,洒水打湿,铺在平整的地上压实,再由多人反复卷压而成。

哈萨克族的节日

纳吾鲁孜节

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纳吾鲁孜”是哈萨克语“辞旧迎新”之意,节期在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大致在农历春分日。这一天,各家都吃一种用小米、大米、小麦、奶疙瘩和肉混合做成的饭。人们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互相登门祝贺,主人要用亲手制作的节日食品招待客人,大家在冬不拉的伴奏下唱一种专门在这一天唱的、有固定曲调、即兴填词的节日歌,并翩翩起舞。在牧区的有些地方,人们还要在这一天宰杀牲畜,把羊头赠给老人,借老人的祝福祈求来年获得丰收。

肉孜节

哈萨克人每年都欢度肉孜节3天。过节时,男女都要穿上最新最好的衣服,骑着马成群结队地互相拜节。首先小辈给长辈拜节,每家都准备丰盛的食品,这些食品大都是在斋月最后一个主麻日(星期五),也就是第四个主麻日后开始制作的。这些食品以油炸食物为主。这一天还要举行各种文娱活动。

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在肉孜节之后70天,称为回历的新年,也叫大节,比肉孜节隆重。“古尔邦”一词系阿拉伯语音译,意为“献牲”,所以也称“宰牲节”。在教中相传先知伊卜拉欣梦见安拉,安拉今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以考验他的忠诚,当他的儿子伊斯玛仪勒俯首听命,伊卜拉欣准备执行时,安拉 又令他宰羊代替。教根据这个传说,规定每年教历12月10日宰杀牲畜,祭祀安拉。 在古尔邦节里,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每个家庭都要准备包尔沙克(油炸果子)、油饼和各种点心,富有的人家宰羊、宰牛或宰骆驼,待客或馈赠。宰羊时,传统习惯不绑羊腿,据传说,宰的这只羊是上天堂乘骑的牲畜,绑了腿就没法行走,也就上不了天堂。宰后切成大块煮,熟后放在大盘子内,客人来后,主人便当着客人的面用刀子削成片,热情地请客人吃肉,并请喝一碗肉汤。节日里,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走亲串邻,祝贺节日,在节目的白天,还要举行赛马、叼羊、姑娘追等富有情趣的、别具一格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晚上人们欢聚一堂,唱歌跳舞。

 哈萨克族的服饰

 哈萨克族的是以草原游牧文化为特征的民族,服装便于骑乘,其民族服装多用羊皮、狐狸皮、鹿皮、狼皮等制作,反映着山地草原民族的生活特点。男子内穿套头式高领衬衣,青年人的衣领上多刺绣有彩色图案,套西式背心,外穿布面或毛皮大衣,腰束皮带,上系小刀,便于饮食,下穿便于骑马的大裆皮裤,戴的帽子分冬春、夏秋季两种。冬春季的帽子是用狐狸皮或羊羔皮做的尖顶四棱形帽,左右有两个耳扇,后面有一个长尾扇,帽顶有四个棱,这种帽可遮风雪、避寒气;夏秋季的帽子是用羊羔毛制作的白毡帽,帽的翻边用黑平绒制作,这种帽既防雨又防暑。男子穿的鞋、靴也多用皮革制成。 

哈萨克族女子的服饰,多姿多彩。她们喜用白、红、绿、淡蓝色的绸缎、花布、毛纺织品等为原料制作连衣裙,年轻姑娘和少妇一般穿袖上有绣花,下摆有多层荷叶边的连衣裙。夏季套穿坎肩或短上衣,冬季外罩棉衣,外出时穿棉大衣。女子最讲究帽子和头巾。未出嫁的姑娘戴夏天扎一条漂亮的三角形或方形头巾,冬天戴一种绒布的硬壳圆顶帽,帽顶饰有猫头鹰羽毛,象征勇敢、坚定。当新娘时,戴一种尖顶帽,上有绣花与金银珠宝装饰,前方还饰有串珠垂吊在脸前,一年后换戴花头巾,有孩子后开始戴披巾。

哈萨克族的饮食

哈萨克族的饮食与其畜牧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善于用马、牛、羊、驼的肉和奶制作各种具有民族风味的食品。哈萨克族的饮食主要有奶类、肉类、面类食品等。 

奶类食品:奶茶是哈萨克牧民的必需品,一般吃饭被称为“卡依依苏”,就是喝茶的意思。哈萨克族的传统习惯,一日三餐,白天的两餐,主要是喝茶,伴之以馕或炒面、炒小麦进食,只在晚上吃一顿带有肉、面、馕等的食品,喝奶茶时,先将鲜牛奶煮开后放进碗里,再倒上浓茶。奶茶里既有茶又有奶,又的还有酥油、羊油,既解渴又充饥,真是一种可口而又富于营养的饮料。 除了奶茶,哈萨克人还制成了各种奶制品,常见的奶制品有:奶油、酥油、奶皮子、奶酪、奶疙瘩、奶豆腐、奶糕、马奶酒、酸奶子等,它们的做法也各不相同。 奶茶是先把茯茶或砖茶放进壶中煮,然后放适量的食盐,冬天还加丁香、胡椒等调味品,再放入鲜奶,熬一段时间,即制成香味扑鼻的奶茶。 酥油是把制取乳饼后滤出的黄水灌进盛有酸奶子的皮囊内,黄水对囊内的酸奶子有加温作用,然后再在皮囊内用捣杵杆上下搅动约1小时,囊内的奶和脂肪就分离,脂肪漂在囊的上层,就叫酥油。 奶酪是在奶中放入发酵曲,使奶变质,放入锅内用文火煮,直至煮干,即成奶酪,香甜脆酥。 奶豆腐是用约1/4的酸奶加入3/4的鲜奶中,用火煮沸,奶子结成小块,用过滤袋挤去黄水,晾干,即成乳饼,形似豆腐干。 奶糕是把春季接羔时第一次挤的奶,装进羊肠内,用锅煮熟即可。 马奶酒是把刚挤出来的马奶倒进皮囊里,用捣奶杆上下搅动数小时,使其发酵,第二天即可饮用。马奶酒营养丰富,酸甜可口,而且还可治多种疾病。 

肉类食品:肉食主要是羊肉、牛肉和马肉,平时一般多吃羊肉。肉分鲜肉和熏肉。鲜肉是指牲畜刚宰时,血水未干的称鲜肉。鲜肉常见的吃法有炒、煮、烤三种。 手抓羊肉:把连骨羊肉切成大块,与羊的头、肚、心、肝、肺等放在锅内同煮,加适量的盐。吃时加洋葱,盛在盆内,边用刀子削着,边用手抓着吃。 烤肉:哈萨克语称之为“哈克它汗叶特”,主要选用羊胸骨上剔下的肉或骆驼肉,穿在铁钎或尖木条上,撒上盐或辣椒粉等调味品,放在火上烤熟吃。牧民在野外打猎时,抓到野生动物,用它的胃,装上碎肉,放在火堆上烧熟食用。 熏肉:是为了长时期保存而制作的,用来贮备过冬的食物。按照传统习惯,每年11~12月间,牛壮羊肥,是哈萨克牧民熏肉的旺季。熏肉时,先将肉剁成块,下面用松枝柴烟来熏,直到熏干,即成熏肉。熏时得放一些盐,有的还放野葱,加野葱熏干的肉,味道鲜美。哈萨克族把这种过冬肉称为“索古姆”,这些肉一直要吃到来年春天。还有一种制法是将羊宰杀后,把内脏掏空,烧掉毛,皮连肉一起剁成块,撒上盐,熏干,可以保存到第二年的6—7月份。 熏马肠:是挑选膘肥体壮的马宰杀后,取其肠子,洗净,再把马的肋条肉切成条状,放好咸盐调料,塞进长约1米的马肠内,两头用畜筋扎好,挂在屋里风干,两个月左右即成。 烤全羊:是将肥羊宰后,不剥皮,破腹取出其内脏,放到火坑里烘烤。烤前将配好的调料,内外都涂抹好,并放一段时间,待调味都渗进再烤,烤熟即可食用。 

面类食品:哈萨克族虽以奶食、肉食为主,但也同样有各种面类食品,不过比汉族、维吾尔族等农业民族的粮食吃得少些。其面类食品主要有以下几种: 馕:用发酵的面做成圆饼,贴在由土坯或石块砌成的馕坑壁上,用红火炭烘烤,或用两口小平锅合在一起,放在火上烧烤而成。 油果子:又叫“包吾尔沙克”,用牛奶加适量盐水和面(发酵的面为佳),然后搓成条状,用刀将和好的面切成菱形,再用煮沸的牛、羊、骆驼油或植物油炸成黄色即可。 油饼子:将发好的面擀成圆形或切成三角形放入熟油锅里迅速煎炸而成。 奶子面条:将面条煮熟后,放入适量的牛奶或羊奶即可。 小麦饭:用除皮的碎麦粒煮熟,拌少量酸奶疙瘩水即可食用,也有拌牛奶的麦粒饭。 麦子酒:把麦子煮熟,放在木桶内,保持恒温,发酵后做成的饮料。 抓饭:把肉切成块,用羊油加清油炒,到一定火候,放洋葱和胡萝卜继续炒,当胡萝卜基本熟后,放适量的盐,加水焖制而成。米粒黄色透明,味香可口。 “别斯巴尔马克”:是一种用面片、肉、油合在一起做成的食品。 炒小麦:把小麦除掉麦皮,用羊油炒熟,碾成粉末,同茶水搅着吃。 杰尼特:将糜子用炒好的面粉拌匀,放入锅中加上温的油里,再配上适量的蜂蜜、白砂糖和奶酪等食物拌匀,放凉即可食用。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