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马牧小学校本研修制度
2025-10-03 09:47:08 责编:小OO
文档

马牧小学校本研修制度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建设校本研修示范学校,现根据县教育局创建校本研修示范学校的意见,制定我校校本研修制度。

    一、为加强对校本研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的校本研修领导、考核小组。

    二、为便于开展活动,学校设立语文(含地方)、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艺术、体育、校本课程、综合实践、现代远程教育等十个校本研修小组。

    三、学校将每周二下午定为校本研修时间。

    四、各校本研修小组分组开展活动每学期不少于8次。按校本研修方案完成计划与总结。

    五、各校本研修小组学期结束时,按照学校《校本研修小组资料归档的通知》要求做好小组内的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六、认真开展校本研修听课活动,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校本研修组长及新进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次,其他教师不少于15节次(组内不少于10节次)。

    七、每人每学期完成参加研修活动后的合作交流与收获不少于5篇,案例陈述与评析2篇,自我实践与反思2篇。

    八、为享受教师职业幸福感,建设学习型学校每位教师每学年阅读教育名著不少于一本。

    九、实行校本研修月查制度,检查情况作为优秀校本研修小组评比条件之一。

    十、为加强交流,促进教师共同提高,学校支持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参加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师论坛。

    十一、为总结经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每学期编辑1本校本研修成果集。

    十二、学校实行优秀校本研修小组评比制度,每学年由考核小组考核评比1次(评比条件见细则及评价表)。学校对优秀校本研修小组成员给予奖励。

为了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精神,以及《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教师教育教盟行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更好地发挥教学研究工作的作用,促进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根据我校具体情况,特制订本校本研修制度。

一、进一步提高对校本研修工作的认识,明确校本研修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1.以校为本的研修制度对学校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确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自身的课程建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校长、副校长、教导处和各基层教研组都要给以高度重视。

2.校本研修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校本研修的制度与方式,逐步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深入研究学校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课程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3.校本研修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二、校本研修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作用。

1.教师要形成读书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职业生活方式,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水平的提高。

2.在学校教师队伍整体培养目标之下,每个教师确定个人专业发展目标。学校教师队伍培养目标是通过实施以校为本的研修制度,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知识广博、教艺精湛、身心健康、善于创新”的教师队伍。行知小学的教师应具对学生成长的关怀,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完善的知识结构,科学性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等。在此目标下,教师选择个人发展目标:一般教师、骨干教师、特色教师、名牌教师。学校制定四个级别教师的具体指标,教师自己提出申报,接受学校的评价和认定。

3.教师个人学习应从多方面加强。如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更新观念;一般基本功、学科教学基本功乃至特色基本功的训练与学习,掌握扎实而富有特色的教育教学基本功;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教学效果;任教学科之外的跨学科拓展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拓展视野;加强外语学习,在母语之外尽可能选修一门外语,等等。真正把学习作为个人发展第一要务,把学习、工作、研究真正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全新的职业生活方式。

三、校本研修要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

1.校本研修:

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尽量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倡导科学精神,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提高教学和教研的质量。

2.教师间的合作,可采取以下形式:

①教研组。发挥教研组的组织作用和团队精神,克服常规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的弊病,使教研组真正成为校本研究的阵地。

教导处确保每个教研组每周有半天时间专门用于开展教研活动。教研组在学期初依据学校整体教学工作计划制订出教研工作计划,坚持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制度。集体学习与分组研讨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常规教研与专题研讨相结合,严格做到“时间、地点、人员、内容”四个落实,并认真做好教研记录。除集体备课、作业批改等常规研讨和每学期的小专题研讨外,每位教师每学期均要上一堂组内公开课,按照说课、授课、评课的环节进行。每次专题研讨活动,设主持人和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由组内教师轮流担任。学期末上交每周活动记录、专题研讨纪要、教研工作总结及组内研讨课教学设计等材料。

②师徒结对。针对近年来学校增加了大量青年教师这一实际情况,采用师徒结对这一古老的培训方式,充分发挥有经验的老教师、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直接引领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举行隆重的拜师大会,并通过举办 “新秀杯”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优等活动,搭建青年教师汇报、切磋、研讨的舞台,促使青年教师不倦学习、刻苦钻研的同时,也促进老教师、骨干教师们的更新与发展。

③积极主动地争取专业研究人员的支持和指导,帮助教师获得必要的专业引领。创造一切条件,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为教师牵线搭桥,使教师能够与校外同行(教师、教研人员、研究者等)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

④自愿组合。教师间根据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感到困惑的问题,自愿组合,相互切磋,加强合作,共同分享。可在科组内,也可跨越学科、年级的界限,可在实际工作中,也可在网络上,多种形式的合作无处不在。

四、建立校本研修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1.建立校本研修激励制度。给每位教师建立个人专业发展档案,定期对教师进行评价。有计划地培养骨干教师、特色教师、名牌教师,为教师成长提供各种条件。

2.建立校本研修保障机制。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对校本研修予以保障。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定期外请知名专家为教师讲课,为教师教科研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