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科技创新与科技
2025-10-03 10:01:03 责编:小OO
文档
            科技创新与科技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

1.2008年9月,“神舟七号”成功发射,我国宇航员首次实现太空行走,这是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追溯历史,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实验成功           B.第一颗氢弹实验成功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飞成功

2.天平是大家做实验时常用的仪器,其原理是下列哪位科学家发现的:

A.阿基米德    B.牛顿    C.瓦特    D.爱迪生

3.第一届世博会于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展会期间可能出现在的先进交通工具是:

 

4.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1840187019001920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2214.88.47.1
A.海外殖民战争  B.工业化及城市化  C.资产阶级  D.第一次世界大战

5.如今汽车已逐渐走进中国寻常百姓家。追根溯源,这得益于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中诞生的“流水线生产方式”,由此开始大批量生产汽车。为汽车的发明作出突出贡献,被称为“汽车之父”的是:

A.卡尔·本茨    B.亨利·福特    C.莱特兄弟      D.法拉第

6.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其中属于右图中人物的创造是:

A.改良蒸汽机  B.研制汽车C.发明白炽灯      D.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7.1820年7月18日,美国商人乔治·麦卡尔前往英国洽谈一笔业务,下列行为他能够做到的是:

A.出发前他给客户发了一份电报      B.他预定了去英国的船票

C.因时间关系,他后来改乘飞机      D.他给客户送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8.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平民伤亡惨重。爱因斯坦听到消息后说:“人类打开了潘多拉这个魔匣”。那么,打开这个“潘多拉魔匣”的钥匙是:

 A.牛顿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网络信息技术

9.在一次宴会上,一位贵妇人问达尔文:“您看我也是猴子变的吗?”达尔文微笑着说:“是的。不过,您是一只漂亮的猴子变的!”他俩的对话与达尔文的什么理论有关:

A.万有引力定律    B.生物进化论    C.相对论    D.电磁感应原理

10.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高科技手段,向世界阐述了中华文明的演进和人类文明的交融,它所应用的现代科技核心成果是:

A.航天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    C.电子计算机技术    D.电灯照明技术

21.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制成了第一台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以上史实说明:

A.战争客观上加速了第三次科技的到来    B.科技是战争的导火索 

C.第三次科技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D.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12.第三次科技似惊雷闪电迅速席卷整个世界,其影响之大是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可比拟  的。这次科技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是:

 

13.工业、第二次科技和第三次科技是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它们的形同点是:

A.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       B.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C.生物工程出现重大突破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4.当今世界各国把发展高新技术作为进入21世纪的决定性因素,纷纷制定计划。我国发展高新技术的计划是:

A.星球大战计划     B.尤里卡计划  C.2000年科学技术综合纲要    D.“863计划”

二、组合列举:

15.识别下列图片中的交通工具,回答问题:

 

(1)图片中,A、B、C、D的发明者分别是谁?

 

(2)这些交通工具分别属于哪次科技?在动力上有何不同?

 

 

  (3)这些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何积极影响?

 

 

(4)新时期研制和开发新型的交通工具,你认为应考虑哪些因素?

 

 

 

16.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⑴图A、B、C各反映的哪一种科学技术的应用?分别说明图A、B、C中的科学技术成果给人类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图A应用的科学技术是: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图B应用的科学技术是: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图C应用的科学技术是: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2)科学技术是双刃剑,请谈谈新时期应如何兴利除弊,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17.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第三次科学技术的特点?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2)结合史实,总结规律是提高思想认识的重要途径。请结合史实谈谈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3)鉴往知来,学以致用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的,请谈谈该怎样抓住科技的机遇?

 

三、活动与探究: 

18.历史证明科技创新是引领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也会产生消极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右面结构图揭示了第一次工业与世界历史发展间的关系。请各举一典型史实说明结构图中“自然科学”“思想”“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具体表现。

 

 

 

(2)在下列提供材料中,材料一提到了第一次工业的哪些成果?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这一历史现象有何积极影响?

 

材料一                                       材料二:

 

 (3)两则材料与结构图之间是什么关系?请以其中一则材料为例说明这种关系。

 

 

 

(4)根据上述学习和探究,你认为要实施科技创新应注意哪些问题?

 

 

 

19.某校九年级同学组织一次活动,主题是《三次科技与中国》。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步骤一】 走进三次科技

(1)三次科技使人类分别进入什么时代?

 

(2)第一工业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产生了什么变化?第二次工业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增强,对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产生什么影响?

 

 

(3)第三次科技加强了世界经济的什么趋势?这种趋势对发展中国家有何影响?

 

 

【步骤二】 回顾三次科技与中国的关系

(4)第一和第二次工业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有何不同?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5)近代中国历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请写出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近代化探索活动。

 

 

(6)在第三次科技的影响下,我国为了跟踪世界先进科技水平、发展高新技术,制定了“八六三计划”。实施这个计划后,我国取得了很多成就,请举出一例。

 

 

【步骤三】 反思三次科技对中国的影响

(7)三次科技对中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1.C  2.A  3.C  4.B  5.A  6.C  7.B  8.C  9.B  0.C  

11.A  12.A  13.D  14.D

15.(1)爱迪生(2)卡尔·本茨(3)莱特兄弟(4)牛顿(5)达尔文(6)爱因斯坦

16.(1)图A应用的科学技术是:内燃机技术。积极影响:成为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消极影响:用于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 图B应用的科学技术是:原子能技术或核能技术。积极影响:为人类开发出新能源(或利用核能技术建立核电站等);消极影响:成为当时战争中杀伤力、破坏性最大的武器。 图C应用的科学技术是:电子计算机技术或信息技术。积极影响:有利于人类的信息交流(或改变了人类的交往方式);消极影响:网络中的不良信息,给青少年成长带来危害。(2)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积极寻找可代替性能源;树立和平的观念,禁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制造和核武器的扩散;倡导健康的网络学习和生活,合理的使用网络资源等。

17.(1)材料一: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材料二: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材料三:科技进步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比重不断上升。(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在新科技面前,世界各国都面临机遇和挑战,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努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积极利用新的科技成果,增强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世界先进科技,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青年学生,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将来报效祖国。

18.(1)建立牛顿力学体系;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英国资产阶级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或美国战争后确立资本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或《党宣言》的发表、成立巴黎公社等)。(2)铁路、轮船、钢铁材料等。明治维新时期。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人民素质;有利于日本社会可持续发展。(3)解释或说明。如材料一是科技与经济新发展的具体表现;或材料二是殖民扩张的影响(4)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氛围,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思想、实行改革开放等。避免科技创新带来的消极影响,如避免侵略扩张、避免国际战争、避免国内动荡等。

19.(1)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2)大机器生产取代了传统的工场手工业。产生垄断和垄断组织,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3)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积极引进外国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另一方面由于科技和经济实力的相对薄弱以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甚至导致全球范围内差距的扩大。(4)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形式在工业后以商品输出为主,第二次工业后以资本输出为主。工业后西方列强为掠夺原料和市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工业后,西方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新文化运动。(6)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嫦娥一号等等。(7)封闭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改革开放是富国强民之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抓住历史机遇等。(言之有理即可)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